满洲里的5月,乍暖还寒,孙春龙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很多老客户早早就打电话跟我预定香瓜和西瓜了,绿色食品不愁销路。”早上4点钟,孙春龙就起床了,他从一个大棚走进另一个大棚,看着细长翠绿的藤蔓笑容可掬地说。

作为满洲里市东湖区曾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原本仅靠种地务农维持生活的孙春龙,借着“旅游+扶贫”新模式的东风,加上自己的踏实肯干,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地的现代农民企业家,不仅是东湖区二卡大棚种植的带头人,更成了脱贫致富的典范。

孙春龙的老家是黑龙江省肇东市人,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爷爷到满洲里支援农业,全家便一同移居,从小他就跟着爷爷学种菜。“2008年刚刚开始搞大棚建设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应该有很好的发展,还用自家的土地换了别人家不种的大棚,专搞特色瓜果种植,供人们采摘。我种的是各种瓜果,有黄瓤的、红瓤的,黄皮的、黑皮的、红皮的,还有香瓜、哈密瓜、伊丽莎白等品种,草莓和葡萄是刚起步。”说到自家的大棚,孙春龙满脸的喜悦,“目前,我有冷棚27个,暖棚7个,一年收益二三十万。”

“一座冬储窖、二层度假村、三片种植区。”对于孙春龙来说,既有冬储窖又有种植区是他最满意的发展规划。孙春龙就像夸自家的孩子一样说道:“今年鱼塘也马上竣工了,这样我的产业就更大了。来我们采摘园里吃的蔬菜都是无公害的,吃的鸡鸭鹅都是自家养的,吃的鱼也是我们池塘里养的,孩子可以采摘,老人可以垂钓,年轻人可以烧烤聚会。”

孙春龙勤劳致富后,没有忘记自己的邻里乡亲,他看见乡亲们还很贫穷,便产生了让大家都富起来、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想法。满洲里市扶贫办与东湖区管委会、新开河镇政府共同探索、研究发展“旅游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结合东湖区地缘优势及实际情况,决定将孙春龙的禧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试点企业,将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到企业,让返贫、新增及暂没有实现稳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当股东,每年根据注入资金情况为所吸纳贫困户股民进行股息分红。从此以后,孙春龙的公司开始吸纳贫困人口入股,主动为贫困户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指导,并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长此以往,不但带动了周围村庄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工作的机会和发展的平台,也积极推进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5月18日,刚给20名贫困户发放了‘资产收益扶贫分红’4.4万元,人均2200元。”孙春龙说,“这些都得益于‘旅游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

惠民生、促和谐。仅2016年一年,满洲里市就制定精准帮扶措施118项,26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记者手记

“帮扶,就从邻里乡亲开始。”采访中,这是孙春龙说的最多的话。作为一名80后,作为一位农民的孩子,孙春龙成为满洲里市东湖区二卡村的新农民,他不但靠新思想新技术富了自己,还借着新政策帮左邻右舍一起脱了贫。而这一切都与满洲里市政府积极对接兴边富民工作,创新工作思路,灵活运用自治区全域旅游和边民互贸政策优势,打造精准扶贫新平台是分不开的。今天的满洲里,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创造性地提出了“互贸+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立足工作职能,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协助满洲里市政府打通扶贫攻坚工作“最后一公里”。(稿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