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周镇党委书记、实践所所长鲁斌
今年以来,雅周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会议精神,精准发力,压实基层文明实践工作内容,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站” ““点” 阵地,将理论大餐、文化大餐、科技大餐、健身大餐、教育大餐、法治大餐、服务大餐等送到群众身边,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有“所”作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枢纽”作用
今年以来,我镇严格照“123456”文明实践模式,全面统筹、精准谋划、精心策划,积极发挥雅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枢纽”作用,在全镇范围内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当好“首席指挥”,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交响曲”。
1.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阵地建设,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多点布局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我镇结合实际,充分整合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群众休闲空间和社区广场等平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传习基地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个,融合我镇88家家庭文化室,在全镇359个村民小组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覆盖。
通过不断加强文明实践线上平台和线下空间的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三合一打造,最大限度整合全镇各类志愿者队伍、服务项目、活动场地等线下资源。同时,坚持移动优先,线上通过微信志愿服务群、抖音短视频APP等实现各方信息的深入交融,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容建设,擦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实践所统筹利用现有15支志愿服务队, 开展志愿活动,并着力打造“筑梦朝阳”、“蒲公英”、“书香野百合”、“乡村振兴,爱心扶贫”、“乡亲来帮忙”等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结合农时节令,组织各类志愿者到百姓家中、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自从开展微心愿圆梦活动以来,雅周镇始终坚持将广大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动员志愿者收集群众微心愿,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替有需求的群众圆梦。今年以来,雅周镇共组织15支志愿服务队,300余位志愿者,收集并实现70多条微心愿,内容涵盖扶贫济困、下乡送温暖、教育培训等多方面,惠及15个村(居)上百号人。
3.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制度建设,全力保障各类活动有序开展。
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日常管理,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完善活动组织、志愿服务项目人员招募、服务规范等各类制度,定期为辖区内居民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真正发挥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好过程材料的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资料、图片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并定期进行总结和信息报道。
提高“站”位,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转站”作用
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固化“六大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完善,切实发挥好村级“红色大喇叭”、综合文化大礼堂、党群干群交心网、文明新风积分墙、村民互助朋友圈、文体活动安排表六大功能作用。
1.完善阵地建设
目前多个村(居)已完成或正在建设综合文化大礼堂,将烘干房、露天电影播放点等阵地资源升级为综合文化大礼堂,按照文明实践日历安排,结合“乐一天”农民艺术节、“万里千家”惠民演出、“我们的村晚”等,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推进“移风易俗”、“四树五禁”等工作,与此同时积极探索为群众提供免费承办红白事的场所;将村级广播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编排特色播音节目(如快板宣讲、方言顺口溜等),定期播出,同时挑选一批符合本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民生活的节目进行播出;聘请本村村民为空中讲习所播音员,录制本村一周新闻,通过开辟“邻里情”、“身边事”、“致富经”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专栏,提升村民收听广播的兴趣;根据村民小组建立微信群,群内成员每周进行一次理论学习交流,用文字的形式发布一周心得体会,通过“无声”的宣讲将“有声”的理论层层传递。
2.细化活动组织
每个实践点点长挂钩10名志愿者骨干,每名志愿者骨干联系10户群众,密切的联系网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每村均制作易拉宝,公示骨干成员联系方式,做到有问必答。每半年对志愿者骨干联户情况进行测评,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志愿者骨干予以礼遇或表彰奖励;以微信、QQ为辅助平台,建立“学习、创业、健身、红事、白事、难事”等朋友圈,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新媒体的老年人,以小组“邻里乡吧”为单位,由对应联系的志愿者负责传达对接。真正做到了与群众面对面,每月志愿宣讲内容根据“群”情民意,量身定制,讲一讲群众最关心的事,群众有困难,也可第一时间知悉并予以帮助。
3.精准志愿服务
注重推动志愿服务内容因服务对象而异,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各类志愿者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志愿者的身份、特长爱好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针对村(居)内困境儿童,今年以来组织了多场“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活动,通过 “结对子”的方式,详细了解各个困难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现状,“一对一”进行帮扶,常态化发挥“四点半课堂”作用,将“四点半课堂”打造成家门口的“书房”,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针对空巢老人,定期开展孝老爱亲—陪伴“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项目,在假期组织心理专业、医护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给老人们开展身心健康大讲座,邀请文艺工作者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与老人同欢乐。针对残障困难人士,定期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牛奶等慰问品。鼓励村里的党员、先进模范、“五老人员”、百姓名嘴、文化能人和各类热心人士等积极注册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骨干,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组建“8+N”志愿服务队,每支队伍至少10人。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参与率不少于98%,人均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不低于25小时,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人数不低于常住人口的18%。
画龙“点”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点“粘合剂”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点是打造老百姓身边“永不走”的志愿队伍的迫切需要。我镇以许家庄村“邻里乡吧”为示范点,进一步在全镇范围布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点,增进邻里互帮互助、互动互爱的情谊,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粘合剂”作用。
1.突出因地制宜,高效实现“移动宣讲台”遍地开花。
将传统的单向输出模式转变为双向交流,不限时间、地点、人数,在田头边、树荫下、草堆旁,根据宣讲内容,因时、因地,选择不同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村民参加活动;发挥“草根名嘴”会打快板、能歌善舞、擅长表演的文艺特长,通过互动式宣讲、聊天式交流实现理论入民心的目标;农闲时,根据天气、温度等自然因素提前安排好活动场所,通知并组织村民前来参加;农忙时,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分组前往田间地头进行宣讲,利用小喇叭、音响等移动设备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政策,确保理论宣讲与农忙两不误。
2.注重知行合一,扎实推进“道德积分行”落地生根。
以遍布各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载体,以5—6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1个“邻里乡吧”,对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模范典型等实行道德积分,对积分达到一定额度的村民进行实物奖励或享受免费服务奖励,使村民逐步完成从文明新风观望者到主动实践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形成开展多样志愿服务赢取积分——人人争当“文明人”的良性循环。
3.着力为民服务,常态开展“邻里互助群”出实效。
推行“1+10+10”干群联系制度,采用“骨干+近邻”模式,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先进人物、新乡贤、“五老”人员等作为骨干,带动“身边好人”、文明户主、返乡青年、草根文化能人等加入志愿队伍,建成一支群众身边永不走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以全镇88家家庭文化室为重点抓手,各实践点相互辅助,开展各类惠民服务志愿活动,涵盖科技致富、矛盾调解、帮扶济困等主题,按照一个文化室辐射80-100户村民的标准,常年为百姓提供 各类服务。截至目前,已惠及农民近万户,助农增收千万元,帮助发展个体工商户300多个,化解社会矛盾400多起,接下来我镇将进一步提升家庭文化室的影响力,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惠及更多群众。
2020年上半年,我们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接下来,我镇将着重分类分众,强化专业服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打好协同推进"组合拳",着力推动雅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有特色、走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