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助残日”之际,遂宁新报记者采访了我市三位靠双手脱贫的身体障碍者,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他们的励志故事。

4.jpg

钟昌海

贫困户成了“电商达人”

钟昌海是安居区安居镇护村村民交口称赞的能干人,然一次意外让他失去右手,右眼也因拯救一只野白鹤而瞎了。2014年7月,钟昌海被识别为贫困户。

这个性格坚强的遂宁人,并不因此丧失了奋斗的意志。在帮扶人田胜全的帮助下,钟昌海利用自家条件发展起了养殖业。

最初,钟昌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只养了一头牛。每天他细心地照顾着自家的牛,常给牛梳理毛发。一来二去,左邻右舍都知道钟家养了头又肥又壮的牛,农忙时就有邻居找上他家租牛耕田。

尝到甜头后,钟昌海决定多养几头。通过努力,他养殖的牛达到6头,仅每年耕地收入就有数千元,在2016年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养牛的启发让钟昌海明白,只要勤劳就不会贫穷,就能和全村人一起奔小康。

在平时观察中,钟昌海发现村里每年都有大片的油菜花,如果养蜜蜂又可增加一笔收入——他决定饲养野蜜蜂。通过大胆驯养,他驯养了5桶野蜂。由于养的野蜂蜂蜜味道好,因此他家每次采集的蜂蜜都是供不应求。去年,钟昌海家销售菜花蜜和槐花蜜等就有近万元的收入。“每年蜜蜂都要‘分家’,以后我家蜜蜂会越来越多。”钟昌海脸上全是笑容。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儿子钟荣康学会了用电商平台卖东西,利用QQ、微信等互联网工具推销自家蜂蜜。因为品质好,现在钟昌海家的蜂蜜还没有采就已经被订购一空。不光如此,他家的鸡蛋、鸭蛋、鹅蛋和蔬菜都能通过QQ群、微信群销售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我也准备买台电脑,开一家网店,让更多人知道我家的产品。”对未来,钟昌海充满了希望。

44.jpg

李庆云

当上“农场主”要过好日子

今年54岁的李庆云是大英县玉峰镇斩龙垭村的贫困户。1992年,他在凉山州打工时因救人导致左腿4级残疾,只能在家务农,其父亲又因肺结核病故,家庭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因行走不便,家里又有老人小孩要照顾,李庆云只能在家发展家禽养殖、多种庄稼。“买饲料、选牛崽、种牧草……都需要钱投入,没钱就找亲戚借钱,村委会还给予我很多帮助。”李庆云说。

2013年,李庆云和儿子李蓬军准备在老家搞养殖,李庆云养了几百只鸡鸭鹅等家禽,儿子投入大量资金养肉牛,还到达州市宣汉县采买了十多头黄牛。但由于缺乏技术,又不会购买优质肉牛崽,他们辛苦饲养出栏的黄牛卖不起价,利润全被中间人赚走了,三年时间,父子俩亏损了30多万。

2016年,在村里帮扶干部与村两委提议下,李庆云考察了川东地区的大型肉牛养殖基地,回家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牛养好。同年,大英县开展脱贫攻坚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摸底调查,帮扶干部和村干部针对李庆云家的情况,帮他申请到5万元的小额信贷。

再次创业启动资金有了,李庆云建了专业养殖圈舍,在扶贫帮扶干部帮助下,他的家庭养殖场步入正轨。2019年6月,李庆云的养牛场正式挂牌,李庆云成了“场主”。

成立养牛场的当年,李庆云就卖了15头牛,收入2万多块。“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肯干,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444.jpg

阳卓富

从一贫如洗到致富带头人

走进安居区分水镇大码口村,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映入眼帘。这是阳卓富的生猪养殖场。靠着养殖,他不仅自己脱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因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阳卓富身高只有1.5米,从小因此被伙伴们嘲笑,加之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看着妻子每天忙碌,阳卓富心里很不是滋味。为减轻妻子负担,阳卓富2000年开始学习养猪,最多时规模达到200头,生活也好了起来。

2007年,口蹄疫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生活又被打回“原形”。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阳卓富,第二年,他蹬三轮车去拉砂石,此间还学会了酿酒等技术,用挣到的钱一点点修建养猪场。

2014年,阳卓富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能享受国家扶贫政策,但阳卓富非常清楚,过好日子还是要自己努力。因为有养猪的技术,在政策扶持下,阳卓富搞起了生猪养殖。2018年,生猪出栏量达到1000余头,收入近30万元。

同时,他流转了本村和中兴镇大马山村土地80余亩,种起了耙耙柑。正当他打算大干一番时,接连病死的猪让他的努力化为泡影。

无奈下,他把地改种了水稻。“也算意外之喜,去年水稻产量有3万斤,除去喂了鸡、鸭,还卖了4万多元。”稻谷收完后,他整理了田地,请了工人播种小麦。“虽说养猪亏了钱,但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鸡、鸭、鱼也马上可以卖了。只要努力奋斗,今后的日子肯定是越来越有盼头。” 阳卓富笑着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