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第19期发表
年轻的深圳利用中央特殊政策和毗邻香港的优势,快速发展“三来一补”、房地产和商业,取得惊人的经济成就,但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却曾是一片沙漠。于是深圳及时进行自我转型和变革,近十年,创新科技产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又一次创造了人间奇迹。现有中国名牌产品数、世界名牌产品数、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高科技产品产值和出口额均位居全国第一,深圳已从一个经济特区变成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车头。对内地城市而言,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大力促使创新科技渗入传统产业也成为必由之路。深圳经验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我们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怎样将内地资源市场与深圳技术资本进行对接融合,内地的基础发明和科研怎样与深圳的科技产业化进行对接融合及转化。
异军突起的成因探索
一些内地城市人士常说,本地区没有深圳的优越条件,所以发展创新科技很困难。笔者不以为然。其实,发展科技产业深圳并没有得天独厚的原始条件,甚至远不如内地多数城市。起初转向和导入确有巨大的客观困难。一是与内地大城市比较,深圳科研起步很晚,基础空白,工业自然资源匮乏,城市空间狭小,没有传统大工业根基;二是缺少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型大学,从五湖四海来深掏金的人才很多,但专业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师甚少;三是香港高科技及产业并不出色,深圳没有依托或借力点;四是特区特殊优惠政策已经消失,深圳每年反而需要上缴中央财政近千亿,深圳享有的国家发展科技支持政策与其它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基本一样,几年前国家指定全国十大软件重点扶持基地,深圳也未列入其中。可见,先天条件并非决定性因素。
还有人说,深圳财力雄厚,而内地城市没有富裕资金大力扶植科技产业。其实,这种观点也较为片面。在圳21万家企业中,获政府资助只是个别,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依靠自力搞研发。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勒紧腰带、砸锅卖铁、倾其所有奋力拼搏;一批企业敢于壮士断臂,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更多企业流尽最后一滴“血”,无声无息倒下,成为无人同情和缅怀的“科技先烈”。假如没有这种“咬牙”精神,就没有今天深圳的创科产业巨大成就,这种精神意志对内地后发城市和企业也许会有一定的启迪效用。
深圳真正转向发展高新产业只有十余年时间,其异军突起的原因很多,除了一些客观催化因素(如国际接单和出口地域条件较好,风险投资和基金资产量较大)之外,最根本的可能有四条。一是逼上梁山。原政策优势消失,来料加工厂成批向内地转移,内外部环境变化迫使在深企业自主创新,否则不仅难以发展,甚至求生存都不可能。
二是社会土壤软环境有利于科技创新。深圳无限生机来自“杂交”(好比杂交水稻)移民特征和“敢创、敢闯、敢拼,敢想、敢干、敢死”习性,患得患失包袱和传统束缚较少,固有势力和等级权威不强,竞争和危机压迫力较大。
三是市委市府卓见远识。为了集中财力创办高交会,政府断然决定停办当时深圳最大的年度经贸活动—荔枝节,此后高交会确实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和资本孵化产生了一定的催化效应。又如,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政府不惜放慢GDP增速,顶住社会舆论的误解压力。
四是创新模式显现巨大牵引力。即以政府行动为先导,以机制变革及扶持政策为基础,以社会和经济双高效应及产业化为目的,以区域广义资源优化配置为指引,以市场为主导,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成果98%来自企业),以行协为枢纽,以高校和研究所为支撑,以创投及资本运营为杠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集聚中介服务市场为酶素,以社会资源共享和专业工作协同泛组织为平台,以社会生态环境要素为保障系统。
薄弱环节和有待解决问题
深圳在自主创新和科技产业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笔者在《中国城市》2006年10期发表的论文中做了系统归纳,此不再絮语。现在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发展缺陷或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问题,其实,检讨和交流负面经验往往更具有应用价值,至少可以供内地后发城市借鉴。
首先是科技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深圳工业结构单一且过轻,即过于集中在计算机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即使在该领域也错失了将占市场主导地位的笔记本计算机研发制造战略高地和促成联想产业基地落地的契机。更严重的是因结构和模式缺陷(如四向拉伸不够),导致产业效能退化,高科技原应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高回报,长周期,事实却是“3高1低1短”;另一方面,在海洋产业、汽车制造工业和现代装备工业(尤其是替代进口设备制造基地)等领域,由于缺少及时的宏观布局导向和强力扶植,以至错失了一些发展战略机遇。此外,在科技向传统行业的渗透和融合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在空间尚未挖掘利用。政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口号已经很多年了,但因缺少强有力且可行的系统举措,实施组织执行乏力,新局面迄今未能真正形成。
其次是社会公共支撑和支持系统建设及营运问题,科技企业大都处于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状态,缺少协同机制和平台,以至科技研发、成果孵化、转化推广都很艰难。
缺陷包括:①情报是研发和经营的决定性前提环节,而且情报对经济贡献率很高(微软高达17%)。然而,我们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能力单独创设情报系统,只能借助于原始简单手法和自己积累经验或信息来判断,难免严重失误,原市属科技情报机构由于体制等问题,没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亟待改制变革。②论坛很多,但多属于名人我唱你听之类的独脚戏,广大科技工作者缺少跨业交叉的平等研讨交流场所(创新诱发器)。
③多数科技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散而弱,发挥实际效能极为有限,社会急需搭建科技社团整合资源协同服务集约窗口平台。④虽建一些专业研发试制试验平台,但对广大中小企业还是可望不可及,他们一直期待有一个协同操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及交流/撮合平台。⑤科技项目开发失败率居高难下,这与没有构筑城市第三方项目提炼加工和可研论证公共平台也有一定关系。
⑥现行孵化器“房东+奶瓶+保姆”构造和运营模式存在先天性缺陷,初创科企如同婴儿,租给房子,扔给奶瓶,请个保姆,就让她在残酷的市场拼搏竞争,怎能不会夭折?对策之一是以母子关系替代主客关系,即改以“内协力来哺育和支持入孵化器企业”,率先采用“四翼联转风车式创新科技孵化器”。
再者,中小型科技项目失败或企业死亡率过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这既是企业自身问题,也是社会生态条件问题。一些企业主对创新的负面效应认识严重不足,而且没能把握创新与客观条件及现实可行性的关系,没能把握技术产品硬件与运行模式、机制、战略、组织、流程等软领域之间的匹配创新关系。企业在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方面的失误和失败原因非常复杂,具体内容参阅笔者创作的八辑丛书《企业创新与变革》第1辑。
深圳在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还有更多问题和经验教训,本文不做系统论述。城市的创新软环境条件对发展科技产业至关重要,但不应仅停留在口号和政策层面,而应致力于落实具体举措来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科技方面的外部瓶颈难题。
对内地城市的借鉴和互动
催化内地城市创新科技发展,需要先解决几点理念问题。一是汲取深圳等城市在探索发展中的各种经验教训,而不应走马观花学个别成功典型;二是从根本上改革那些束缚创新的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习惯行为,打破原渠道和权位既得利益关系网、破除垄断经营和联盟关联交易形成的无形壁垒;三是制订发展战略不宜模仿深圳或其它城市,应根据本地各类因素优劣状况进行客观定位和布局,致力将高新技术要素融入本地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有些远离大区域中心的中小城市也跟风上什么数码城、生物、计算机等所谓的高科技项目,结果可想而知;四是一些城市虽说也重视科技,但只是将其作为一项锦上添花的时尚事业,没有真正把它放在“第一生产力”首要位置,未倾其全力就很难有的突破。
深圳产业结构和社会公共支撑系统建设的薄弱环节,以及未涉及科技产业领域正是内地城市局部赶超深圳的契机和空间。地方政府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营造一个特别优良的城市创新软硬生态环境,创新组织体系及其运营机制。内地一些城市也可与深圳互动合作,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①研制本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引导[20类]指针系统;②借鉴深圳经验,改变以高校和国有研究所为核心的布局,大力增强企业发明创造原动力和压迫力,尽快促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体系;③引进培训一批创新型高才干将;④构筑远程协同创新设计平台和四翼孵化器,共享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协同开发市场渠道。⑤组织港深发明和科技专家,为内地中小企业进行发明创新和科技项目开发辅导,促成高科技向传统行业项目渗透,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⑥针对金融与创新产业两张皮矛盾,构建两面交融-转换机制渠道方法和平台,调剂聚集民资间接转向发展创新项目,并充分利用政府科技扶植基金,千方百计帮助大批优秀企业和发明家解决研发资金筹措难题;⑦加快对发明创新项目逆向招引策反公共平台、论证事务所、科技投资安全和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等一批公共支撑系统的基础建设。
与深圳合作开发《中国替代进口工业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备选项目包括:电力电网电信设备设施、轻工产业装备、食品机械、制药设备、医疗器械、金融设备、建筑工程设备、石化设备、家电和IT装备、建筑工程设备、环保设备等。建设替进基地有现实意义,一是装备自主研发制造是一个地区工业现代化之根本,装备长期大量依赖进口将严重制约中国工业升级。我国每年重复进口装备代价太大,仅机械产品每年进口额就超过千亿美元。数控机床、数四胶印机、数字纺机、轿车制造设备70%靠进口、微电子芯片、石化设备80%要进口,光纤设备、大功率发电机组控制设备几乎全赖进口,而且吃大亏。
譬如,深圳某企业从荷兰进口一套蜂窝结构包装材料生产线,耗资150万美元,浙江仿制设备只卖百余万人民币;顺德某厂从意大利进口一台家电壳体连续点焊机要73万美元,而国产总成本不超过45万人民币。其次,建设某一类专业替进基地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城市避开同化恶性竞争,形成地方产业新特色。如浙江东南部大城市以“替代意大利轻工品及装备制造基地”为定位;深圳可考虑以“替代日本电子和轻工精密装备制造基地”为一个目标;沈大地区可形成重型装备替进基地;西安和杨凌地区可借中国农科会创建替代以色列的现代农业设施和农机制造基地。建设替进基地不仅能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下游工业链和科技(如传感器、嵌入软件等)的跨越式发展。
公元20世纪末,伊小姐(Miss.ECONOMY)偕手赛先生(Mr.SCIENCE)在祖国南大门深圳开始科技“创世纪”。十载瞬间,深圳人将一片科技“撒哈拉”改造成六创(创举、创业、创新、创意、创造、创富)“伊甸园”。今天,深圳已成为中国发明创造的乐园,正如市委书记所言,自主创新是深圳之魂、经济之根、企业之本。深圳今天就是内地城市明天,深圳能做到的,内地一些城市若能充分激发自己的独特条件优势(恰是深圳短板)及后发优势,也可以做得到,甚至能做得更好。深圳曾作为中国开放改革排头兵,现在又一次充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中国强国征程不仅需要一个先锋,更有赖于大批科技强市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