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技术总结

(201*----201*年)

一、立项依据、目的及意义

肉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饲养量较大的家畜之一。世界牛肉的需求又逐渐增加,牛肉价格稳定增长的趋势,利用杂种优势,实施肉牛人工授精经济杂交技术,实现养牛业效益最大化。在西方养牛发达国家,80%以上通过利用杂交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牛肉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养牛产业化,获得了养牛业最佳经济效益。

我县历来有养牛食肉习惯,广大农牧民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但是,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我县肉牛品种改良速度缓慢、改良体系不健全、科研工作滞后、规模养殖数量小,是制约我县肉牛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实施“双百双十”工程,肉牛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就环境而言,形成了优越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环境。就基础而言,肉牛养殖数量初具规模。

该项目是依照市草畜产业工作重点和县委、政府提出的实施“双百双十”(即百万只羊,百万只鸡,十万头牛、十万口猪)工程的发展思路,及走“小群体、大规模、分散养殖”的发展路子提出的。为了加速我县肉牛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全县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养牛示范村、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县草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通过建立生产杂种肉牛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促进全县广大养殖户发展养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肉牛业成为我县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秸秆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型畜牧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农牧业产业链条的延长,提高初级农牧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传统畜牧业及附属产品加工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发展。

项目完成后,预期每年新增商品肉牛5000头,按每头牛年净增收益201*元计算,每年增收1000万元。实施区内的商品肉用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千克,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

品安全卫生标准.可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肉牛业的发展,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对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辖区内秸秆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万亩,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肉牛生产,全县常年出栏牛1.20万头。但由于品种改良及技术推广配套措施未跟上,部分黄牛生产性能退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养牛业的发展。为此,引进、扩繁新优品种,利用杂交优势,选育优良杂交品种,提高山丹肉牛品质,建立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生产经营,成为我县养牛业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站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对改良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提高本地黄牛生产性能的方法和途经,为我县今后肉用牛发展提供技术依据。该项目用两年多时间完成各项试验研究内容。

二、项目来源

《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由县畜牧技术推广

站201*年自选拟定的,根据本地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自选的畜牧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上报县畜牧兽医局,科技局批准实施.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独立承担完成,项目研究期限为201*年3月至201*年12月.该课题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兽医师刘刚主持,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组织在东乐、清泉、陈户、李桥等乡镇实施,具体由站长李慧玉负责,参加人员有黄克全、哈金兰、梁福文、杨保平、席振新等。

三、项目主要内容

1.应用良种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及利木赞冻精对当地黄牛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并进行研究。

2.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解冻、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等影响生产中受胎率、繁活率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3.测定和分析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性能。4.制定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5.制定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6.建立黄牛改良繁育体系,解决液氮、冻精调运及解冻保存等生产问题。在县畜牧站门诊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成东乐畜牧站、位奇畜牧站、西屯、新河、花寨子、河湾6处肉牛冻配改良示范点。

7.调查农户饲养肉牛效益情况。对引进的良种肉牛冻精与蒙系牛杂交F1代效果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00户,213头,其结果为:户均饲养杂交F1代牛2头,次年产犊2头,肉平均售价28元/公斤,或3月龄犊均售价3050元,户均收入可达6100元左右。

四、技术原理、路线和创新点(一)技术路线

西门塔尔、夏洛莱是我县肉牛种群繁育提高的首选品种。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引进良种、杂交改良、试验研究、综合配套、抓点示范、规范推广”的技术路线,以散养户为基础、规模户为重点、科技服务为动力,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生态环境特点,先试验示范后推广应用,由点到面,划区发展,逐步扩大杂交改良面,建立肉牛改良生产体系。

1.主推肉牛品种选择

近几年来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冻精授配在部分乡镇生产的杂交后代已被养殖户认同.以以上三个品种为主推品种,开展杂交改良试验研究并在全县推广.2.杂交组合筛选

以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为父本、本地蒙系牛及西杂F1为母本,开展二元、三元杂交改良试验,对杂交F1、F2的适应性、产犊性能、生长性能、产肉性能进行测定,评价最优杂交组合。

3.人工授精技术应用

应用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县6个冻配改良点开展肉牛杂交

改良。

4.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从场址选择,棚舍建筑,采用品种,牛只选择、配种,饲草料加工调制与贮存,牛的饲养管理,肉牛肥育,防疫保健技术等方面加以规范,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5.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制定肉牛免疫程序,驱虫计划,对免疫抗体效价进行跟踪监测。

(二)技术推广的创新点

1.肉牛繁殖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土种公牛本交配种改变为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杂交改良。肉牛的品种由单一的土种牛转变为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的二元、三元杂交后代,大量的土种公牛全部被淘汰育肥,节省了饲养种公牛的人力物力,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牛的肉用性能和养牛业经济效益。

2.肉牛品质显著改善和提高。经杂交改良产生的后代初生重、体尺均有显著提高,耐粗饲、生长发育快、易育肥、肉质鲜美、并表现出体格粗壮、抗病力强、对示范区环境、气候、饲养条件适应性强等杂交优势。

3.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将母牛的发情鉴定和授精时间,由外部观察为主确定转变并提高到以直肠把握法视卵巢卵泡发育情况而定。提高了母牛的授配率和受胎率。

4.冻精解冻后输精时限的改进。转变冻精解冻后须立既就地授配的老方法为冻精解冻后可易地授配的新方法。

5.饲养管理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粗放式饲养管理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养殖。

6.服务方式的创新。将原来单一的坐等畜主牵牛到站配种转变为开通“畜牧110”热线,上门入户开展配种等服务。

7.养殖杂交肉牛经济效益明显攀升。当地黄牛所产的犊牛体格弱小,

生长发育缓慢,育肥期长,不耐粗饲,一般需要育肥23年才能出栏上市,且存在胴体重偏低,屠宰率和净肉率仅在50%左右,饲养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而经冻配改良所产的杂交肉牛,34月龄出售价既可达3000多元,育肥牛12月龄体重达400公斤左右,18月龄体重达600公斤左右,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为68%,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

8.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编写了《山丹县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和《山丹县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为规范和指导全县的肉牛生产提供了行业标准和科学依据。

五、试验研究的情况与结果(一)试验研究的情况

1.应用良种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夏洛莱及利木辛冻精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研究。引进良种肉牛冻精,开展西门塔尔、夏洛莱与本地蒙系黄牛杂交改良试验研究。西黄F1和夏黄F1代犊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4.72公斤和32.4公斤,比对照组23.5公斤分别提高47.76%和38.03%。3月龄西黄F1和夏黄F1代平均体重分别为69.0公斤和78.1公斤,比对照组(44.6公斤)提高54.7%和75.1%;西黄F1和夏黄F1代犊牛初生至3月龄平均日增重为444.3克,比对照组234.4克提高89.55%。6月龄西黄F1和夏黄F1代犊牛平均体重为95.5公斤,比对照组85.0公斤提高12.35%。西黄F1和夏黄F1代犊牛初生至12月龄平均日增重为556.0克,比对照组336.2克提高65.37%。

2.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解冻、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等影响生产中受胎率、繁活率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将母牛的发情鉴定和授精时间,由外部观察为主确定转变并提高到以直肠把握法视卵巢卵泡发育情况而定。提高了母牛的授配率和受胎率。

3.西门塔尔、夏洛莱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性能的测定和分析。以

西门塔尔、夏洛莱为父本、本地蒙系牛为母本,采用人工授精方法配种,组成杂交试验组;选择本地蒙系牛公牛为父本、本地蒙系母牛为母本,通过本交配种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产犊情况、犊牛初生重、生长发育性能作了评价和分析,其结果:试验组杂交F1代犊牛、对照组本地牛F1代犊牛3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76.97公斤和44.6公斤,提高72.5%。杂交F1代犊牛初生至6月龄平均日增重为379.39克,比对照组117.22克提高223.65%。杂交F1代6月龄至18月龄平均日增重为515.6克,比对照组344.4克提高49.70%。试验组18月龄F1代宰前活重542公斤,胴体重491公斤,屠宰率58.45%,净肉率68%。并对不同组合杂交后代与本地牛后代体尺进行了测量与比较,杂交F1代的体尺比本地牛后代体尺均有显著提高。其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不同组合杂交牛与本地黄牛的体尺比较(单位:cm)

项目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115.56±3.50A116.80±4.64A143.79±3.55A15.85±0.66A123.34±5.3A126.57±4.60A146.00±3.45A19.25±2.84A夏黄F178.11±2.12A75.88±1.68A86.86±4.63A10.86±0.73107.90±6.28A101.11±7.00A125.55±2.78A15.006±1.00AA西黄F177.78±5.68103.37±11.2121.3±8.386.78±5.23107.30±5.1094.67±11.2112±9.115.59±1.40102.96±13116.99±11.2136.42±9.615.75±0.6110.52±11120.0±12.5140.15±1414.85±0.4本地黄60.15±4.30103.37±11.2121.3±8.38.30±0.9082.00±5.504.67±10.3112±9.113.33±1.3199.04±9.44110.12±7.24129.14±8.313.64±0.5104.13±6.2117.23±8.4139±7.814.86±0.26

4.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为了规范本县人工授精技术,

提高受胎率,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好地服务于畜牧养殖户,提高养牛生产效益,制定了《山丹县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规程》。该规程从适用范围,器械和药物准备,专用器械、容器的使用和管理、冷冻精液贮存、冷冻精液的解冻、精液品质检查、发情鉴定、输精、妊娠检查等9个方面对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进行了详细规范。

5.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的制定。编写了《山丹县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肉牛标准化养殖生产中的生产环境、牛舍设计和建筑要求、引种和购牛、饲料准备、饲养管理、卫生消毒、防疫和兽药使用、灭鼠与杀虫、商品牛运输、屠宰上市、产品标志、包装、贮藏、病、死牛处理、废弃物处理、资料记录等涉及到牛肉生产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准则。

6.建立黄牛改良繁育体系,解决液氮、冻精调运及解冻保存等生产问题。在县畜牧站门诊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成东乐畜牧站、位奇畜牧站、西屯、新河、花寨子、河湾6处肉牛冻配改良示范点。选择在黄牛饲养量大而比较集中的东乐乡西屯、城东、城西,清泉镇清泉、南关、南湖、祁店、城北养殖小区,陈户乡东门、西门,位奇镇位奇、永兴、四坝、暖泉,大马营乡花寨、城南等乡镇村社实施,辅射累积完成冻其他乡镇。项目实施期内共引进优质肉牛细管冻精2.38万支,

配杂交改良母牛1.02万头,生产杂交F1、F2代犊牛9981头,受胎率达到98%,产犊率达到98%,繁殖成活率达到92%。(二)、项目的研究成果

1.重点研究了肉牛冻精适时输精、受胎率、繁活率等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并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杂交改良当地黄牛,改善了畜群结构,提高

了牛的生产性能。生产杂交F1、F2代犊牛9981头,受胎率达到98%,产

犊率达到98%,繁殖成活率达到92%。实施区内的商品用肉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公斤,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

2.研究了良种肉牛杂交后代性状,测定了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3.编写了《山丹县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山丹县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等有关资料。

4。撰写了专题实验研究论文-《西门塔尔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实验》,已刊登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牛业科学》杂志201*年第1期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肉牛的养殖技术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肉牛的养殖技术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