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多来,广大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年来疫情防控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进一步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志愿服务边界”是其中一个必须要重视,且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各地频繁出现“医务人员、公安及党员先锋队等”被抽调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当地政府授予他们优秀志愿者证书,并发放一定的志愿者补贴。

二、大量的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穿着志愿者的衣服在社区执勤,称自己为志愿者,居民也作为志愿者来对待。关键这些执勤的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自己也“糊涂”了,到底自己是本职工作还是志愿服务,也不知道如何定位好自己的身份。有的工作人员觉得确实加班了,就应该是志愿者了。

三、部分志愿者被安排到一些“不适合”甚至“无法担任”的岗位,比如社区门口执勤,不允许人进出的岗位。或者是作为执法者,对居民进行处罚等。甚至有的地方实在招募不到志愿者,开始动员少先队员参与到疫情防控中,而且很多的少先队员年龄偏小,不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四、有些地方由于招募不到志愿者就出高价聘请兼职人员来开展工作,导致的结果是志愿者会和“兼职志愿者”比待遇,为什么做的工作都一样,有的志愿者给补贴,有的不给,反而会对志愿者的积极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五、特别是最近很多志愿者参与了疫情“封楼”“封小区”的工作,让广大居民对于志愿者产生很大的反感。其中一部分是由于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混淆”造成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志愿者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反正社区让我做我就去做,也不去辨别到底“能不能”比如是否有执法文件等、“对不对”、“应不应该”,当然现阶段确实也很难辨别。

以上种种怪象基本都可以归结为“志愿服务边界”不清晰导致的,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调侃志愿者的视频和文字,实在是不利于志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严格落实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的要求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公共服务中,不建议穿志愿者的衣服,也不建议冠以志愿者的身份,甚至获得一些志愿者的荣誉和补贴。

二、在安排志愿服务工作的时候,一些不应该志愿者做的岗位,不建议安排志愿者来做。

三、特别呼吁广大志愿者,在配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时候,志愿者要甄别志愿服务是不是“合法”“合规”以及“合乎情理”,否则建议我们广大的志愿者不要接受相关岗位安排。

四、倡导良性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的志愿者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积极倡导和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和文化,树立社会良好的志愿服务风气。

五、志愿服务的行政执法机构,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发现并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整改,从外部强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作者:王忠平博士)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