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承品

“嘿,老陈,最近有没有喝多几杯啊?割松脂的活儿正常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口带着湖南腔的普通话,打个招呼也中气十足。

凭祥市上石镇板旺村。崇左市委政法委派驻凭祥市上石镇板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李远强正在走访贫困户陈日厂。

“李书记好啊!松脂已经收完了,但也没闲着,这几天都在做日工。”陈日厂回答道。

得知“老陈”干事创业精气神足,李远强会心地笑了,起身走访下一户。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即便板旺村90户贫困户已在2019年底全部脱贫摘帽,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在板旺村驻村5年的李远强对脱贫攻坚工作一点也不松懈。

对于从部队转业的李远强来说,守住阵地就是他的使命。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从未后退一步,成为边境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戍边卫士”。

抓好“领头羊”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地处中越边境一线的板旺村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薄弱,村党组织战斗力、带富能力不强,是典型的贫困抵边村。这让李远强挠头不已。

军人出身的李远强始终相信,没有带不好的“兵”。

驻村后,李远强决定从村党总支部的整治入手,让村党组织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谈心交流,带领班子成员利用“三会一课”学习党的扶贫政策,强化村“两委”干部的责任担当,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头羊”作用。“经过谈心谈话,不断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深知我们之前的服务意识太薄弱了。”一名村干部说。

找出问题症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李远强以服务为导向,从严落实村“两委”干部坐班制度,确保村委办公室门常开、人常在,为群众办事服务及时、问题不拖。同时,严格按照“四评议两公开”程序决策,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批评。村“两委”班子渐渐地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板旺村谋发展。

李远强激励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退伍军人农忠鹏是一名党员,刚退伍时想创业又不知道做什么。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实际,李远强鼓励他发展养殖业,从养鸡、养羊开始,并为他申请产业奖补。经过两年的发展,农忠鹏的养殖业已小有规模,鸡每年出栏1000多羽,羊出栏100多只,日子越过越好。如今,农忠鹏正在寻找合伙人筹谋成立养殖合作社,带领群众一起发展养殖业。

李远强还多次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培养和锻炼出更多像农忠鹏一样的致富带头人,打造出一支敢创业能创业的脱贫攻坚“铁军”。

经过几年时间狠抓治理,板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2019年荣获“四星级党支部”称号。

念好"产业经"

板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依托和主要措施。

板旺村是抵边村,又是法卡山所在地。要让"为人民甘愿吃亏,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法卡山精神,激励板旺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这是李远强的信念也是决心。

靠边"吃"边。2018年,在李远强与板旺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农润超的带领下,板旺村成立凭祥市谷旺边贸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入股,同时组建了边贸运输队、装卸队,让边民们抱团发展边境贸易。

板旺村今年有53户贫困户每户申请了小额信贷5万元投入边贸合作社,不仅免息,年底还将获得分红4000元。"今年合作社还分了两次红,一次600元,一次500元,听说第三次分红要在春节前。"贫困户何朝权说,他平时还随着村里的装卸队到浦寨装卸货物,每天工资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李远强深知,在农村发展产业,还要发展养殖。

起初,村民们对发展养殖并不"感冒",但李远强不气馁。他逐屯逐户走访,给贫困户讲解以奖代补政策。凡是有劳动力闲在家的贫困户,他都动员发展养殖,从最常见的养鸡、养鸭开始。"养鸡到一定数量每羽补贴19.5元,养鸭每只补贴32.5元,养羊每只补贴455元,养鱼每亩补贴1170元……"对扶贫政策,李远强如数家珍。

在李远强的动员下,以及农忠鹏等党员的带头下,村民们发展养殖的积极性提高了。仅今年,就有贫困户申请产业以奖代补87户112项。板旺村掀起了一股养殖热。

为了念好"产业经",李远强远不满足眼前这些。他和驻村工作队员陈业翀等在上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与南宁环球国旅合作,把位于板旺村上黎屯的法卡山战争遗址,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

打造边关军旅文化旅游产业,上黎屯群众积极性高涨。这家流转土地几亩,那户拿出十几亩土地入股……

板旺村集体以及64户贫困户以200万元财政资金成立合作社,其他村民以土地流转及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法卡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走进上黎屯,干净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景观树、崭新的楼房映入眼帘,红色的党旗宣誓墙、法卡山展览馆、战壕坑道、碉堡等别具自豪感……曾经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绿美富"新乡村。上黎屯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绿色村屯"、崇左市"四个好"宜居乡村。

去年以来,法卡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党员干部及游客近万人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公益金募捐到近1.3万元。

扶贫路上付真心

"我以前三天两头喝酒,不出去务工,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李书记经常来走访,看到我喝酒还严肃批评我。这几年,他不仅帮助我申请危房改造项目,让我住上了新房子,还给我安排了护林员的岗位,收入也稳定了。平时我还去割松脂、做装卸工,日子越过越好了。"提起李远强,陈日厂非常感激。

驻村的5年里,李远强走村串户,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档帮扶措施,对症下药,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贫困程度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制定分类帮扶计划,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

贫困户廖启达,住在一座山脚下的危房里,家里20多年一直没有通电。李远强了解情况后,暗下决心,一定帮廖大叔解决实际困难。他经过多次、多部门的奔走协调,终于使廖启达住进了新家,通上了电,多年的愿望一朝达成。

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可能有很多种,而边境脱贫攻坚战场,把李远强一个来自湖南省邵阳市、部队转业至崇左的干部,和一个个边境群众联系得紧密如亲人朋友般。

然而,七尺男儿也有泪。当李远强得知远在湖南老家、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一次跑出家门掉到河里时,他的眼睛湿润了。

李远强的父母亲均70多岁,父亲因患心肌梗塞,2019年做心脏搭桥手术。5年来,他除了春节回家几天看望父母,平时几乎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因为忙于脱贫攻坚,有时候打电话也只是仓促问候几句就挂了。

李远强开始驻村的那年,小女儿刚1岁,儿子才9岁。"如今小女儿已经上一年级了,儿子也上初二了,他们的家长会我都没有参加过,老师还说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呢。"李远强苦涩地说道。

对于家庭,李远强深感愧疚。但选择了在边境脱贫攻坚战场上战斗,他就勇往直前,绝不后退一步。

今年3月,自治区出台保持驻村队员稳定的要求,但按照调整更换驻村队员条件,李远强符合调整条件回去照顾父母。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退伍军人,他没有提出申请。

他在驻村工作日记中写道:"从当兵时,我就驻守在中越边境的这片土地上,军人的使命就是守住阵地。虽然我已经转业,但在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我同样不能后退一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