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黄冈10月27日电 国内某知名大学高材生王某回湖北黄冈创业,由于致富心切,竟然带领妻子伍某某(某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堂弟王某某(某大学化学专业毕业)一起研制新型毒品并邮寄国外。一年半时间,王某团伙通过快递公司共寄出甲卡西酮类毒品约630公斤,留有55张快递单据。
昨日,黄冈市黄州警方通报,历经三月,通过缜密侦查、循线深挖,成功破获公安部督特大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目标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毒品611.3公斤、制毒原材料4.6吨,捣毁制毒工厂3个,制毒反应釜3个,扣押毒资100余万元,U盾(银行卡)20余张,涉案车辆2台。为此,公安部禁毒局专门发来贺电,对此案的成功破获表示祝贺。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伍某某、王某某已被移送检察院起诉。据悉,该案是黄州公安分局成立以来破获的首起制毒大案。
国际物流公司LED灯管内藏新精神活性物质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黄州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和陈策楼派出所联合对陈策楼化工园内的化工企业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黄州区陈策楼镇某工厂内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呈现异常情况,涉嫌制毒行为。警方高度重视,遂对其展开秘密调查。
同时,黄州公安分局又接到深圳警方通报:从湖北黄冈市中通快递寄到深圳龙华新区和顺通国际物流公司的LED灯管内有500克浅黄色的疑似毒品,寄件人是“小张”,发往地是西班牙、荷兰、波兰等国,寄件人是通过QQ号与深圳顺通国际物流公司员工联系后,再要求将LED灯管寄往国外。
黄州公安分局接到协查后,立即组成专案组,迅速召开案情分析会,侦查员将两起异常情况串并起来综合分析。通过案情分析,侦查员们决定分三组对发件人QQ号、黄冈快递业以及陈策楼化工园的化工厂进行摸排。
三名高材生涉嫌制毒被抓获
在黄冈市公安局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侦查员发现利用QQ号发送毒品的是伍某某,女,29岁,住黄州区某宿舍楼。同时,另一组民警侦查到快递公司寄货的人是“小张”,真名为王某,男,33岁,系伍某某丈夫。第三组民警查明黄州区陈策楼镇某化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租给了王某,王某聘请了王某某等人在工厂内制造疑似毒品。
2016年6月8日,专案组决定对嫌疑人实施抓捕,在黄州区某宿舍楼和黄州某化工厂将犯罪嫌疑人王某、伍某某、王某某等人分别抓获。
民警在制毒现场缴获用于制造毒品的盐酸、硫酸、乙酸乙脂、4-氯苯丙酮、溴素等原材料4.6吨,从黄州区某宿舍楼和黄州某化工厂内共查获疑似毒品611.3公斤,并在王某家后阳台发现20余个未使用的LED灯。
经查,犯罪嫌疑人王某,团风人,国内某知名大学化学系毕业;犯罪嫌疑人伍某某,湖南人,国内某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团风人,湖北某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毕业。
三名年轻高材生被被抓后,社会上顿时一片哗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公安机关搞错了。而王某又交待,他生产的是氨基酸,不是毒品。
是不是毒品经鉴定才能下结论。为了慎重起见,公安机关迅速将缴获的疑似毒品送到公安部国家最权威的毒品检测实验室进行成分检测。几天后,结论出来了,查获的疑似毒品的成分为2-甲基甲卡西酮、3-甲基甲卡西酮和4-氯甲卡西酮,均为国家管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就是说,王某等人制造的就是毒品。
回乡创业致富心切,不惜走上制毒之路
王某介绍,2014年4月,他从上海一家医药公司辞职回到黄州创业,在选择就业机会过程中,王某通过一家专业的化工交流平台咨询目前销量较好的化工产品,准备自己研发生产。在交谈过程中,一名西班牙籍的男子告诉他,3-甲基甲卡西酮在欧洲市场很畅销。王某分析发现该产品和一种毒品分子结构十分接近,但不能肯定是不是毒品,咨询几个朋友后,朋友都建议他不要生产,这是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但王某认为该产品我国目前没有管制,不属于毒品,而且利润空间很大。于是王某斗胆先后在黄石、武汉、黄州多地租用厂房,大胆生产3-甲基甲卡西酮。
警方调查获悉,2015年10月1日后,国家明确将2-甲基甲卡西酮、3-甲基甲卡西酮、4-氯甲卡西酮等产品列为毒品后,王某依然在2015年11月份生产了370公斤左右的4-氯甲卡西酮和20公斤左右的2-甲基甲卡西酮,在2016年3月份生产了600公斤左右的4-氯甲卡西酮。
新精神活性物质邮寄国外,一年半非法获利450万元
王某生产的毒品是怎样销售出去的呢?
警方审讯获悉,王某在网上与国外人员聊天时全部用英文,而且专业术语很多,一般人难以看懂。让其妻子伍某某从网上购买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和联系物流销售产品,让其堂弟王某某在工厂负责管理、生产产品。
2014年以来,王某及其妻伍某某从网上联系一些化工公司购买原材料12.6吨,原料购回后,王某将制毒窝点分别隐藏在在黄石、武汉和黄州区等地制造毒品。
毒品制成后,王某将这些毒品通过黄冈的物流公司发往上海、深圳的国际物流公司,再由这些国家物流走私到国外。2015年10月1日之后,王某通过黄冈某快递公司共寄出甲卡西酮类毒品约630公斤,共55张快递单据,这些快递分别发往上海和深圳的多个国际物流公司,再通过国际物流走私到国外。
由于王某明知生产的产品是毒品,在通过物流销售该产品时,不敢写该产品的真实名称,也不敢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
从2014年至今,王某获利近千万元,其中2015年10月后非法获利450万元。他将非法所得用于购买大型的生产设备,奔驰越野车等高档物品,同时还有50余万美元存在瑞士银行。(李蕾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