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乡村振兴中国行》)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全县森林面积约占县域总面积三分之一。最近几年,大竹县根据当地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竹子、苎麻、香椿、醪糟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将资源转化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大竹县的几十万亩竹林中,楠竹,占据很大的比例。楠竹一年发笋三次,4月底,最后一茬楠竹笋破土而出。对刘永成与周边村民来说,这是他们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在采挖竹笋时,大家自觉遵守着一个约定:让前两茬竹笋发育成林,只采挖最后一茬。
竹林在大家的保护下,出产的笋子更多了。刘永成也开起了农家乐,靠着竹林,如今,全家每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
大竹县面积占比最多的竹子是白夹竹。过去,这些竹子全部作为造纸原料,被曾祥国售往各地造纸厂,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曾祥国转变了思路。
在林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他利用竹林抚育的剩余物,变废为宝,作为食用菌种植基料,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今年,曾祥国已将林下食用菌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
“中国草”变“摇钱树”
这是过去南方地区农村常见的景象。大竹县有中国苎麻之乡的称号,苎麻产量一度占到全国的40%。
苎麻,种植后几乎无须打理,但好种却不好收。作为当地种植大户,李文琼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用来不断改良、提升苎麻打剥机的性能。目前,机器效率是手工的二十倍左右,有效解决了麻农的困扰。
当地政府为了开拓苎麻应用领域,以科技手段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线上的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成千上万的麻农也能够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香椿”生意经
大竹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还孕育了另外一个特色优势产业:大竹香椿。合作社负责人王坤超,五年前在外地打工,看好家乡的香椿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决定返乡创业,从事香椿规模化种植。
为了更好地助农增收,拓展椿农的销售渠道,大竹县先后成立大竹县香椿产业发展中心、大竹县香椿产业协会。2021年大竹县香椿交易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大竹县香椿迈出了从产品到商品的第一步。
目前,当地香椿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全年香椿鲜芽销售量维持在1.5万吨左右,香椿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香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给很多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一“糯”千金
大竹县,素有中国醪糟之都的称号,当地制作醪糟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全县共有规模化醪糟企业8家,醪糟土特产经营门店200余家,大大小小的醪糟作坊不计其数。
何志金18岁那年,在县城开了一家醪糟作坊。每年,这个小店可以为夫妻二人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醪糟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产业上游,也就是糯稻的种植规模。目前,大竹县糯稻种植面积超过17万亩,年产量8.5万吨,不断发展壮大的糯稻产业链,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央视财经频道5月26日21:58播出的《乡村振兴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