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繁殖
一般雄鱼5龄以上、雌鱼7龄以上为性成熟。每年2月中旬(雨水节气前后),性腺接近成熟的亲鱼均要上溯到上游,长江的产卵场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繁殖季节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当水温稳定在13℃以上时即开始产卵。繁殖水温为14~22℃,以18~22℃最佳。水温在16.5~18℃时,受精卵经7~8天能孵化出膜。刚出膜的仔鱼侧卧在水底,6~7天会平游摄食。产卵期间,雌、雄亲鱼体都会出现明显的珠星和胭脂色。亲鱼产卵后仍在产卵场附近逗留,直到秋后退水时期,才回归到干流深水处越冬。
人工繁殖
雌雄亲鱼的鉴别
性成熟的胭脂鱼,第二副性征十分明显。雄鱼体色鲜艳,胭脂带呈橘红色,头部两侧、尾鳍、臀鳍等处出现大量珠星,珠星颗粒大而尖,呈乳白色;性成熟的雌鱼虽然也出现婚姻色,但是不及雄鱼明显,胭脂带为暗红色,珠星主要分布在臀鳍和尾鳍下叶,珠星小而圆。
雌雄亲鱼的选取
亲鱼选取要求:①雌鱼个体7龄以上,体重在5~7千克以上,雄鱼个体5龄以上,体重5~7千克以上。②雌鱼选择腹部饱满,用手轻压松软度较好,鱼体腹部朝上有明显的卵巢轮廓,双手轻压腹部两端有左右移动感,生殖孔稍突微红的。雄鱼选择体色鲜艳,臀鳍和尾鳍珠星明显,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即散的。 [6]
人工催产
胭脂鱼的繁殖季节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繁殖盛期是惊蛰至春分后20天左右的时间。临近产卵,胭脂鱼亲鱼的性腺发育非常快,成熟几天就开始退化。因此,我们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广东北区的气候情况选择3月上旬或中旬进行胭脂鱼的人工催产。胭脂鱼催产水温16~20℃,最佳水温17~18℃。经对比试验表明催产剂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2)、鲤鱼垂体(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剂注射效果较好。胭脂鱼催产剂的高低选择,应根据其性腺发育的成熟度而灵活掌握。对性腺成熟度好的(能挤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低。对性腺发育比较差的,可适当偏高。胭脂鱼的催产剂量一般按每千克体重用LRH-A2(5~10微克),HCG(500~1000Iu),PG鲤(3~5个)。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胸鳍基部。注射次数应根据胭脂鱼的成熟度来决定,成熟度良好的亲鱼可采用一次性注射,稍差的亲鱼宜采取先低剂量催熟,再高剂量催产的方法,分2~3次注射,每次注射隔48小时。亲鱼在催产中始终要有适当的流水刺激。 [6]
人工授精
胭脂鱼对催产药物反应比较慢,一般催产水温为16~18℃时,最后一针的效应时间约为24小时。注射最后一针24小时后,要半个小时左右检查一次,轻压雌鱼腹部有卵粒流出,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分散,微粘性,直径超过2毫米时,即捕起雌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受精采用干法授精,精卵充分混合后用清水将受精卵清洗干净倒入孵化设施进行孵化。间隔2~3小时,亲鱼可再次挤卵受精,一般要3~4次才能把卵产完。 [6]
孵化
孵化用孵化桶进行流水孵化,胭脂鱼受精卵具弱粘性,属粘沉性卵,比重比水大,受精不久粘性消失,经试验表明,该类型鱼卵适合于孵化桶微流水孵化。受精卵在孵化桶中水流量以能冲起卵粒、卵粒不堆积,孵化用水溶氧5毫克/升以上为准。孵化后期,把卵粒移至水池进行静水孵化,水温18~20℃时胭脂鱼孵化时间约为5~6天。
苗种培育
经试验表明胭脂鱼苗种培育宜采用多段分级培育法。
仔鱼暂养:初孵仔鱼苗先在10平方米小水泥池进行暂养,全天候开动气泵充气,保持水体中溶氧5毫克/升以上,同时保持培育水温稳定在16~26℃之间。刚孵出的仔鱼身体细长而透明,全长8~10毫米,腹部带有长袋形卵黄囊而呈淡黄色。2天后可作间歇性地上下窜游,4天后大量鱼苗开始平游,十分活跃。第5天开始投喂少量S1微囊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饵料,每天投喂4遍。在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发现死苗应及时捞出。鱼苗在水池中暂养15~20天后,开始转入下一阶段培育。
鱼苗培育:经15~20天培育后,此时鱼苗规格15~17毫米。这是开始转入200平方米水泥池培育。转池前应对池子进行彻底消毒,注入水约一周后毒性消失才可放入鱼苗,每平方米可放鱼苗约500~800尾。胭脂鱼鱼苗培育所要求水质与其它江河鱼类鱼苗相似,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高(一般要求4毫克/升以上),因此在鱼苗培育阶段应经常加注新鲜水。在人工条件下用名优鱼类专用S1微囊配合饲料投喂,同时拌少量花生麸,每天投喂两次,经过培育约30~40天,可长至3~4厘米,这时可转入池塘进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鱼种培育以土池为宜,面积3~4亩,水深1~1.5米以上,池底平整,无淤泥。先用生石灰清塘,鱼种下池前一个星期应灌水。在灌水前2~3天每亩施腐熟粪肥100~200千克,每亩放养鱼种8000~10000尾左右。据水温、水质和天气情况,每天投喂花生麸、豆浆等多种混合饲料2~4千克/亩。在培育过程中,要加强水质管理工作,因为在培育过程中由于投饵施肥量大、鱼的排泄物多,水中的有机质较多,容易引起水质恶化,所以每天根据水质况,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其次在培育过程中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