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养殖致富巴中

养殖致富巴中_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近日,2020年脱贫攻坚

“四川好人榜”名单揭晓

巴中有三人上榜

他们分别被评为

“脱贫奋进”四川好人

“扶贫担当”四川好人

“爱心助贫”四川好人

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四川巴中养殖业_养殖致富巴中

养殖致富巴中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四川巴中养殖业

咱们来看看

他们的事迹吧~

丁杰的事迹

创业谋脱贫先富带后富

丁杰,男,汉族,群众,1974年4月生,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余家湾村村民,家庭人口6人。由于家庭人口较多,上有70多岁的父母,常年多病,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子女。一年下来光读书和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就高达上万元,两个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一年医药费和各种开销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家属常年在家照顾两个体弱多病的父母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的收入全靠丁杰在外务工补贴家中的一切开支。由于前几年在外务工不景气,可以说一年务工所得的钱对家中是捉襟见肘。正当为家中的一切所事犯愁,甚至感到绝望时,2015年下半年,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在家乡落地开花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写了一份贫困户申请书,通过了各级组织的审核,成为了精准贫困户,由于本人年轻且能吃苦,村委会根据他家庭情况和个人实际,给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扶干部庚即与在外务工的贫困户丁杰沟通联系后,他经过反复思考,毅然作出决定递交辞工申请,选择回乡自主创业。对于别人来说回到地方后到底干什么一般心里都没什么底,但他不一样,他爱看新闻特别是新闻联播和财经报道,他心里明白,2020年要全面达到小康社会,随着国家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已经提出发展大生态产业和农业产业,借助这个东风发展养蜂。蜂蜜是绿色产品本身具有养颜、保健、益智、润肠等适合各类人群食用的特点,必将大有作为,加之他以前在外学过养蜂技术,他就干起了养蜂专业。

养殖致富巴中_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丁杰经营自己的养兔场

四川巴中养殖业_养殖致富巴中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丁杰经营自己的养兔场

认真学习迈过技术难关

“养蜂要蜂蜜好,第一步就是要选好蜂种”丁杰说。他回乡发展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他的幼蜂都是从养蜂基地引进的优质蜂。尤其是中蜂这种品种,繁衍快,采粉多,蜂蜜多汁,纯度高,口感极佳,是他主力发展的品种。丁杰虽然有着二年的养蜂经验,但第一次回家乡养蜂,还是遇到了挫折。幼蜂买回安置好后没多久,他发现养蜂园一些蜂有时无缘无故就一头栽下死去,难道是什么病情我没有预防到,这样一旦控制不好,对养蜂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发现这个情况后的第一时间,他与养蜂基地取得联系。还买了一些有关养蜂的书籍,并长期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致富经”栏目。每天晚上回到家中,他不顾一天的劳累,总是要挤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和看电视,这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每次学习总会把觉得有用的用笔记本记下来,一有空时再翻翻。如今在他的电视机旁的书桌上依然放着一本厚厚的记载的资料。他也知道光有养殖技术还不行,还要掌握市场信息。为了获得更多的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在还在养蜂基地的养蜂大户帮助和指导下,他渐渐明白,并不是什么病情,而是蜜蜂受温度的影响,被冻死了。他及时的采取了相应的保暖措施进行处理。但即使如此,此次也让他损失不小。经此一役后,他觉得自己还应该加强养蜂的技术学习。此后,他不仅购买了养蜂技术方面的书籍,而且还经常与基地养蜂技术人员交流经验,增长见识。在他的努力钻研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越发纯熟。养蜂的后期管护中再也没有发生过因气候原因而冻死蜜蜂的情况。他也初次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养殖致富巴中_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养蜂,制蜂蜜

政府鼓励增添发展信心

在这收获的季节,他养蜂迎来了收获季,丁杰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看着由开始的50箱慢慢壮大到现在的80箱,产蜂蜜500余斤,按市场价每斤100元计算,能够达到5万余元的产值,他感到十分欣慰。”丁杰说,马上这80箱除5箱的风险外又能分70箱蜂出来。正在资金枯竭时,扶贫小额贷款正雪中送炭,给他5万元贷款 ,解决燃眉之急。

洪口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丁杰的养蜂园采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将得到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除了政策支持外,我镇也将助力为其打开销售渠道,比如在全体镇干部微信朋友圈中对养蜂产出的蜂蜜进行货真价实的推介,同时开辟更广的网络销售市场。“其实,他回来养蜂,我最担心的就是销售。因为农产品不同其它产品,一旦滞销就会让我们陷入流转资金不足等困难境地。”丁杰的妻子向太琼说。目前,夫妻二人已先期投入了10余万元养蜂。听妻子说起这些忧虑,丁杰默认地点了点头,但仍信心满满地说,“政府的帮助和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而且我在本地和外地也打开了销售渠道。我的养蜂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将发往外地。眼下,我正在积极申请注册,建立属于自己的养蜂品牌。有了好品质,再有了好品牌,销路肯定没问题。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短期目标,希望2年内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同时,我还将在林下种植天麻等中药材,进行多方位的发展。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带动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

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四川巴中养殖业_养殖致富巴中

养蜂,制蜂蜜

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通过两年来的发展,蜜蜂由原来的50箱逐渐壮大到现在的上百箱,年产蜂蜜达到一千余斤,销路已打开到成都、重庆等城市。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100元来算,年纯收入达16万余元,他还不满足现状,在做大做强蜂蜜的基础上,他通过他人介绍还引进了种植野生天麻的技术,现在已成功种植天麻20余亩,又投资建起养兔场,计划年出栏2000余只商品兔,预计纯收入40万余元,想到自己在困难的时候,要不是左邻右舍的帮助和政府的帮扶,我也不会有今天,丁杰在想到自己创业致富的时候,他心存善意。投资了兔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自己脱贫致富了,我不能忘记党和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虽然富了,更没有忘记乡亲,但看到周围的乡亲,诱导因为孩子上学。有的因为生病,有的因为家中残疾和智力低下造成不能脱贫,养蜂技术复杂,而且有些有小孩家庭不愿意养,他毫不保留地把养兔经验传给大家,有的人说他是自断财路,他告诉大家不能这么想,我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帮助过我,现在我是回报大家,把自己的兔先赊给周围的贫困户和村里困难群众,还帮助他们出售,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出售难,待出售后再收款,为了保证养殖成功,他免费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无论天晴下雨还是白天夜晚,都是随叫随到,亲自上门指导。也曾有人劝他:“你又没有收他技术服务费,有些问题在电话里就可以解决,不用那么辛苦。”但他却说:“没有到现场,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就不放心。”喜欢换位思考的他,想起自己当初的失败经历和乡亲们曾经对自己的帮助,他暗暗发誓:决不能让乡亲们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我能帮的一定得帮。为推进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养殖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他决心带着带动全村以及全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6年在政府关心和帮扶部门的指导下,丁杰建立新星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2018年政府为丁杰盖起了新房子,在他的带领下,时时关心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有6户贫困户生活不会计划,紧靠种地养家糊口,日子非常难过,生活陷入困境,但是经过多次劝说,放弃种地,流转了他们的土地,在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劳务合同,一个月收入也达一千多元,2018年带领群众59户,其中贫困户就业16户,分散自养的贫困户23户,周边的困难群众20户,养蜂和兔年创利润80万元余元。每当提起丁杰这个人时,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人,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

陈坤的事迹

使命在肩 勇往直前

陈坤,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9月生,毕业于重庆长江师范学院,2017年3月由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自愿交易服务中心下派到下八庙镇尖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多来,陈坤以尖山村为家,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助推尖山村驶入脱贫奔康快车道。陈坤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2017年被恩阳区委区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4月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2018年7月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7度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

四川巴中养殖业_养殖致富巴中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陈坤在村产业园中查看水果长势情况

从2016年底担任尖山村第一书记,到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并荣获“2017年度巴中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再到2019年将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巴中市先进工作者、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陈坤在这3年来,为尖山村脱贫致富所作的桩桩件件的实事,被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如数家珍。1500亩蜜柚、通达到家家户户的平坦村道和自来水设施、扶贫搬迁的美丽新居见证着恩阳尖山村的蜕变。

3年前,当27岁的陈坤第一次亮相恩阳区119个贫困村之一——尖山村时,村民们见他稚嫩的肩头顶着一张白净的娃娃脸,对这位新上任的第一书记并不买账。一村民根本没有避开他就念道,本来还以为上面要派一个“硬汉”,哪晓得就来了这么一个“细娃儿”。更让陈坤备受打击的是,几名村干部丢给他几组有关村情民况的数据后,也是一副“没功夫陪你玩”的神情就扬长而去。

养殖致富巴中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四川巴中养殖业

陈坤到留守老人家中了生产生活情况

教师出身的陈坤,从不曾遭遇这等冷遇,一时也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他说刚到恩阳区政务中心报道的第一天,领导就告诉他去担任第一书记,他当时一头雾水,人都是懵的。去村的第一天,看到村民、村干部对他的冷漠、不信任,陈坤内心备受煎熬,就想马上回家不干了。

但陈坤天性就不服输,才来就灰溜溜回去,不是他的作风。作为恩阳区政务中心下派的扶贫干部,他要在尖山村干出点成绩来。于是,他当即买来行军床、被褥碗筷等生活必须品,驻扎到村里,并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力透纸背的话:“我来到这里,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份良心工作,更是把握了一次让村民们改变生活的机会。”

陈坤驻村第一件事,就是在书面了解村情和前期扶贫情况后,带着问题走访了全村282户,1087人,尤其对建档立卡的70户贫困户共273人的贫困实况和致贫原因作了细致调研。白天走家串户面谈,夜里多方论证因户施策拟定方案,连续30多天夙夜奋战,他在摸清尖山村“家底”的同时,对如何着手帮扶、怎么发展产业、基础设施怎样跟进等事项有了初步规划。

经过全村上下出谋划策、多次讨论,《尖山村精准脱贫工作规划》及《尖山村挂包驻帮两年工作计划》在陈坤来村一个月后正式出炉。

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养殖致富巴中_四川巴中养殖业

陈坤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整理内务

尖山村支部书记马仁成说,他来了后,我就一直在观察,确实感动了我,我没有想到他这么卖力,这么吃苦。他脑子还聪明办法也多,又擅长团结同志,整合资源形成扶贫合力。后来我就相信,这些规划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逐一会实现的。

2017年,陈坤对自己施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制,日日夜夜都在尖山村摸爬滚打。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陈坤和村干部齐心协力建立了“支部+贫困户”的利益共享机制,流转土地,种植漳州蜜柚1500多亩,吸纳80多户村民就地务工,让群众人均增收800多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万余元。落地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项目,整治提升通村道路1.4公里,新建产业道路1000米、入户路1300米,完成安全住房70户,整治修缮山坪塘4口,补齐了脱贫最大短板。

陈坤书记还不忘“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抓好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等,不断提升广大干群的思想觉悟,激发不等不靠、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坚持加强基层党建,持续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强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坚守为民初心,激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壮志豪情。没有过多久,全村人盼了3年多的自来水,陈书记给我们整通了,易地扶贫搬迁户也住进了新房,危旧房也改造好了,全村三分之二的人还用上了天然气。

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养殖致富巴中

陈坤为贫困户打扫清洁卫生

就在这一年,他当时的未婚妻打电话找他,他不是在协调经费改善办公环境,就是在帮养殖户寻找销售渠道;不是在为贫困人员找工作,就是在为残疾人修建无障碍通道的施工现场……就是没空跟她见面,屡感备受冷落的未婚妻最终提出了分手。紧接着,母亲病急住院,他只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又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回想起这些往事,陈坤一度哽咽难言!村上扶贫攻坚的事真的耽搁不起,村上的事情千头万绪,他是一丁点儿都不敢松劲……对家人的亏欠太多了!他说内心真的很惭愧!就这样马不停蹄地奋战了300多天,2017年底,恩阳区尖山村成功脱贫。从2018年至今,陈坤带领村民趁热打铁,步步为营,拒绝返贫。

如今,走进尖山村,这里流转的1500余亩土地上,福建漳州蜜柚蔚然成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脱贫后的彭兰芳:我家流转了3亩土地到合作社,每亩流转费550元/年。我还在园区务工,每天60元,等到蜜柚挂果我还要分红。多亏陈书记,为我们找到了挣钱的路子。

养殖致富巴中_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恩阳电视台采访第一书记陈坤本村产业发展情况

习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脱贫攻坚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恩阳区无数像陈坤一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用行动兑现了出征使命,用汗水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成就了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那一座座留住了乡愁的新村,就是他们为村民谋幸福的丰碑。

张云生的事迹

心怀赤子情 返乡创业报桑梓

张云生,男,现年56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15年,回乡创业,组建巴中市恩阳区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他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带领家乡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建设万寿养生谷国家AAAA级景区,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致富,切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政协委员的光荣职责。2015年被选举为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届政协委员;2016年8月,获得巴中市第四届创业大赛三等奖、巴中市第四届创业大赛最佳人气奖,2016年,获巴中市“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2017年,获“四川省创业明星”称号;2018年,获全省“2018年乡村创业榜样人物”,由四川日报颁发。2019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2020年,获全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四川巴中养殖业_养殖致富巴中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张云生了解贫困家庭情况

回乡:只为改变贫困村面貌

万寿村在2014年被精准识别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3人。曾经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找不到婆娘留不住姑娘,十冬腊月把门关,周身烤起火斑斑,吃的是红苕洋芋巴豆……”

张云生是万寿村人,从1985年就到西安务工,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被中十冶集团破格招录为正式职工。对于远在西安打工的他来说,故乡就是他的梦,张家大院就是他的根。

2014年10月的一天,张云生从西安回到老家,闲时随意到村内的10来户乡邻家走了走,看到村民大部分住的都是土墙房,屋前屋后垃圾遍地,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有的长期患病的日子更苦,种的粮食卖不了多少钱,养猪出了本钱就所剩无几,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上学,或者残疾的,过得日子很艰辛,这些情况张云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在西安从事建筑行业,算是小有成就,年收入有20万元左右,在村里是“有大房有小车”的富人,但看到村里的却是日益荒芜凋敝,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带动老百姓一起致富。

2014年底,他与在外一起的8个老乡商量后,毅然回家创业,凭借自己对村庄环境的了解以及向相关专家多次学习求证后,决定深入挖掘“寿”文化,以打造“景美人和生态宜游宜居”的旅游康养中心为目的,建设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度假观光体。

要改变万寿村贫穷的面貌,首先就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张云生与8个老乡商量,先修好路,帮助乡亲们建好房子。他们积极与镇党委沟通汇报,正值省农业农村厅(原省委农工委)挂联万寿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有关精准扶贫的产业扶持、交通水利、易地扶贫搬迁等等项目。现在万寿村建聚居点3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46户,改(扩)建公共厕所6处、入户路1500米、庭院150处、安全饮水工程442户、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7处、闭环反馈式DO控制技术污水处理设施2处。配备垃圾转运车2辆、垃圾收集箱30余个、垃圾桶90个,配备清扫保洁员15个;改造村组道路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2016年,成功退出贫困村,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四好村”。

养殖致富巴中_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张云生查看脱贫产业发展情况

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起初老百姓不支持发展产业,担心我们半途而废留下烂摊子,也担心土地被占用后不知道以后怎么生活。”张云生说,为做通老百姓工作,他讲政策、兑承诺、搞服务,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当时最不配合的农户,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扭转了想法。

“老百姓注重实际,我们就做给他们看。”张云生说,他和8个老乡组建了巴中市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出资7000多万元,流转土地、修路植树、打造业态。公司在村子发展了多种业态,餐饮、民宿、酒厂、旅游等产业都需要人手,园区务工、流转土地、改造房屋,老百姓看到的、得到的实惠清清楚楚,自然而然开始支持工作。

有了政府支持配套设施建设和村民的支持,三棵松农业公司对万寿村进行了升级打造:整治万寿湖,精心打造桃灼园、百玫园、清荷月畔、葡萄采摘园,以“寿”为文化核心建造“寿”文化展览馆、中医养生馆、玫瑰养生体验馆、万寿养生馆。青青石板路、浓浓泥土香、中式古朴风,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农家乐、观光步道等旅游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五年时间过去,万寿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公司流转土地3200亩,发展优质粮油580亩、品质果蔬1280亩、特色水产养殖620亩,实现年销售收入1800余万元。通过优先安排园区务工、优先土地入股分红带动84户32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年均增收5000余元。

“以前老百姓追求能吃饱、不挨饿,现在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张云生说,村子90%以上的土地都流转了,土地流转费一年600元/亩,在景区务工一天收入50至200元,节假日期间,农家乐更是爆满,村民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一变化在村民陈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别看老汉我今年70多岁,每年在景区务工还能赚几万块钱。原来是伸手向儿女要钱,现在我还能补贴他们一点!”生活好了,原来沉默寡言的陈志话也多了起来。

养殖致富巴中_四川巴中养殖业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

为贫困群众制定帮扶措施

发展:让村民都吃上旅游饭

“万寿村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就应该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要让他们多渠道增收,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张云生明白,万寿村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就要植入多种业态,才能让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方面,组建万寿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进行合股经营,盘活村集体山林、塘库,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万寿村是恩阳区2014年第一批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贫困村,可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还得摸清全村集体资源的底,于是就探索出“一清两固三制四流程”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万寿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出资143.4万元和672.6万元,共816万元投入养殖发展。实行“财政资产股权量化”,按每股1000元共量化8160股,村集体占1434股、养殖合作社占6726股。去年村集体从万寿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股份收益9400元。按照“三股一保底”的股权量化机制, 将村集体的1434股,再次细化为1184股扶贫股,75股优先股(优先支持土地入股)、175股一般(普通农户)股。

“当收益低或没有收益时,也不用担心, 我们还有每亩600元的土地收益, 以及利润10%的分红。”邓先珍说,去年家里1亩多的土地优先股分到900元, 加上一家6口人均214元的扶贫股分到了1284元,全家从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共分到2184元。

几年来,张云生的公司已和万寿村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体,全村盘活经营性资产4宗,获得租金收益6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7.21万元,人均达到153元。

另一方面,改造土坯房,盘活资产资源,发展“巴山民宿”。张云生开始对老房子——张家大院进行以旧修旧的改造。整体结构以青瓦、土坯房、泥巴墙为主题风格,地上改造与地下治污相结合,通过“三建四改”(建庭院、入户路、污水处理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实行休闲娱乐、住宿就餐功能分区,整体提升农家小院,打造天朗气清的宜居环境。现如今,张家院子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客房20余间,除三合院式民居的主院之外,左右还有以旧民房改造的三处院落共同构成了张家院子民宿群。全市“巴山民宿”品牌发布会在万寿村召开,“张家院子”荣获巴中首家认证的“巴山民宿”。

“一到周末,如果没有提前订餐的话,我这儿基本上找不到位置,因为交通便利,从成都来度假的游客都很多。”张云生这样说。

养殖致富巴中_巴中养殖扶持项目_四川巴中养殖业

张云生同贫困户交流交谈

收入越来越多的万寿村人,住房条件也越来越好。张云生按照巴山民宿标准,对老百姓的房子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房子可以进行民宿经营。对家庭有资金实力、有厨艺的农户,鼓励自主改造、自主经营。缺资金、缺技术的农户,与三棵松公司合作经营,公司出资改造房屋,农户提供农产品、直接参与就业、入股分红。全家外出的和村集体房屋,三棵松公司直接租赁,统一改造、经营。全村改造土坯房45户,发展巴山民宿6家,户年收入达40万元。

土生土长村民张云生,有效的将生态旅游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更使得当初的贫困村借助生态旅游的发展高质效脱贫。

乡村变景区,村民素质也要跟上,才能让景区发展更持久。张云生经常在田间地头向乡亲讲新风俗,利用坝坝电影进行宣传教育,还建议村里把文明市民守则等内容带进农民夜校。“现在村民精神面貌更好了,垃圾不乱甩了,曾经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也变得整洁优美了。”

“不仅要让村民们脱贫致富,精神生活也要更上层楼。”张云生期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