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农商城:中国人民大学张利庠教授:天下归农,乡村振兴

种苜蓿赚钱吗_苜蓿种植致富_致富种植苜蓿产量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

未来中国乡村发展将走向何方?归农的发展,又有何独特之处?实施乡村振兴,又有哪些方法和路径,根本要害是什么?国家粮食安全吗?如何看待目前少有人走的自然农法之路?……

近日,教育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重大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利庠教授作客天下商邦名人名企会客厅。归农集团创始人蒋宪彬与他开展了两个小时的思辨对话。

一起回顾有哪些精彩观点!

未来乡村是否会消失?

农民怎么才能赚到钱?

国家粮食安全吗?

苜蓿种植致富_种苜蓿赚钱吗_致富种植苜蓿产量

归农老蒋:最近疫情期间回乡待了一个多月,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村里干农活的最年轻的就是和我同年代的。我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其他跟我年龄相当的,都没有上过大学,绝大部分都去广东打工了。假如再过20年他们也干不动了,年轻人又不懂农业,也不愿意去农村,最后谁来干农活?

张利庠教授:这是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农业本身弱势,我们经常说“农民是运动员,锻炼身体不挣钱”,过去叫“修理地球”。农活又脏又累,现在年轻人不太会干。特别像自然农法这样的,它的技术性非常强。

一方面,发展农业也需要转型,未来走向机械化、设施化,集约化;一方面,新农人要介入;经营主体方面,规模化的农场也是催化剂,可以接替老农人 。有这三条道路,就不用特别担心。

归农老蒋:年轻人不愿意干农业,和辛苦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干农业赚不到钱。一亩水稻大概1000斤的产量吧,按以前的产量、1.3元/斤的谷价,种两季就是2000斤,总产值2600元,可能就是对半赚。两夫妻一年忙活10亩地才赚1万块钱,连饭都吃不上,小孩读书都读不起。在外面打工,稍微工资收入高点的话5000块钱一个月,一个人一年能赚6万块钱。

以前一家人才3亩地,未来的话(采用机械化),一个村庄的地,只需要一家人来种就可以搞定。20年以后,我们的乡村是否大部分会消失?

张利庠教授: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这牵扯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业边缘化的问题,主要还是种粮食不赚钱。要把粮食安全作为一个底线,国家必须增加粮食作物的价格,通过补贴这些方式让农民种粮赚钱,农业才不会消失。

二是村庄消失的问题。我们讲“乡村振兴”,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需要振兴。有些村庄它必然要消失。有的城市里面的乡村,它富得流油,你赶它走,它也不会走,它长期存在和城乡融合在一块儿了。另外一部分乡村会像古董一样保留下来,像大自然的博物馆。

归农老蒋:刚才张教授您提到,务农不太赚钱,主要原因是粮价。除种粮食之外,搞养殖或者做一些经济作物,务农收入有可能会相对高。但现在有一个底线,基本农田或者好的农田良田,不允许种粮食以外的作物。

我们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被传的很热的新闻事件。河南的小麦地卖还没有成熟小麦,麦青被别人当饲料按1500块钱一亩收去给养殖业喂牲畜了。网上有人传说这个是“阴谋论”,是外国势力想颠覆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故意找人来收我们这个麦苗。这个说法可不可靠?

张利庠教授:这个问题,实际上真的就是“外行看内行”。

第一,农民没有错。农民种粮食想丰收,国家没补贴,那农民自己丰收行吧。如果我种了小麦,价格在1100~1200元/亩,青贮小麦1500元/亩。

这个青贮小麦,是青贮玉米的一个代替,也是饲料粮,长得高、叶子大。一般养奶牛的企业,把1500/亩的麦青运回去,通过“厌氧发酵”工艺加工,可以延长储存时间,能保存一年半之久。

过去我们讲“以粮为纲”,现在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吃主粮的比例下滑了很多,肉蛋奶的比例增加了4倍。这就导致了中国形成了粮食、经济作物(水果蔬菜)、饲料粮(比如青贮粮)、草(苜蓿草)的四元种植结构。过去十来年都是这个样子,也没人提这个事,为什么呢?因为农民增收了,奶牛企业降低了成本,两方面都非常好。

今年开始提了,为什么呢?因为特殊的情况(疫情),又加上小麦主产国爆发战争,大家对粮食比较担忧,所以河南这个事儿新闻就一下子发酵。从外行人看来,觉得疫情的时候,如果再没有粮食吃了那肯定会出大问题,而且这个时候又花那么高的价钱买青贮,所以就这样一发酵。其实,中国有最大的小麦和玉米的收储机构,收储的数量是保密的,这个比例是相当的大。哪怕是印度,它收储得不多,但收储量也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的口粮没有任何问题。

归农老蒋:这样看来,青贮小麦和我们一般种的小麦就不是一个品种,而是它本来就是当饲料种的,像牧草。

我们有一个爆款产品,是大麦青汁。我们一年卖掉的麦苗粉,消化了5000亩地的麦苗。其实也有人在担心,我们是不是也在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其实大可不必。喂牛的(饲料)都可以种,而大麦青汁本身就是给人吃的,就像蔬菜一样。我们是在清明节左右就把那个大麦苗给割掉了,并没有耽搁清明节以后(4~5月份)继续种水稻。

保护粮食安全,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种子安全。现在我们回去搞农业,想找点以前村子里面流存的老种子,都找不到了。如果大量的粮食、蔬菜、水果,种苗如果都需要从外面(国外)买,种子都没有了,粮食生产可能就真的很大问题。您怎么看?

张利庠教授:过去都是留种的,但现在是专门的种子公司(运营)。这些种子公司的背景,要么是我们中国人到了海外,要么是海外本身,控制了中国的种业。

美国用“三片”来控制了我们:一个是“薯片”,就是低价的大面积种植的粮食。第二是“大片”,好莱坞从意识文化上来给我们灌输。第三个是“芯片”,卡住我们农业脖子的“芯片”,就是种子。实际上植物的种子的危险程度,还是没有动物的种子多。动物的肉鸡(爱维茵蛋鸡、海兰鸡),生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这些东西都是国外的。

下一步,我们中国育种的企业开始在逐步培育,加强了种子的管理和自主繁育。先把种业开发好,再把我们农业推上去,那这两个方面就都不错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