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种植概况

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中稻种植技术_种植稻子

农业与种子

种植稻子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中稻种植技术

全国水稻发展趋势 种植10万亩以上杂交水稻总面积

中稻种植技术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

安徽水稻种植区划指标

(一)水稻分布 安徽省≥10℃积温为4600℃~5300℃,就热量条件来说,实行麦稻或油(油菜)稻一年两熟。但水稻的实际分布则受自然降水、水利灌溉条件和土壤结构的制约,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

(二)双季稻的种植条件 现有的早、晚稻早熟品种类型,只要≥10℃积温高于4650℃,水稻生长期在205天以上,辅之其他条件,就可以种植双季稻。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10℃积温小于4650℃的淮北地区划为单季稻区;将≥10℃积温大于5000℃的沿江地带划为双季稻区;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地带划为单双季稻过渡区;山区受垂直高度和地形的影响,划为单双季稻混栽区。

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_中稻种植技术

安徽稻作区域划分

(一)沿淮淮北平原单季稻区(Ⅰ) 本区水田面积16.5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7.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9.5%。

(二)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Ⅱ) 水田面积64.3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68.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37%。为六肥、皖东丘陵,霍寿长、定凤嘉和天来滁全5个亚区。

(三)沿江圩丘双季稻区(Ⅲ) 水田面积696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78.3%,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0.1%。为宿望、桐庐枞贵、巢芜平原和江南丘陵4个亚区。

(四)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Ⅳ) 水田8.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82.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8%。多数地区山高水田,以单季稻种植为主。

(五)皖南山地双、单季稻混栽区(Ⅴ) 水田14.9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83.9%,占全省水田面积的8.6%。

种植稻子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中稻种植技术

水稻“三系”和“两系”的概念 水稻三系指的是: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A),雄性不育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这是培育三系杂交水稻必需的遗传工具。 不育系: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药瘦小、干瘪、不开裂、内含败育花粉或无花粉,自交不能结实,多数情况下,有不同程度的包颈。 保持系:其雌雄性器官发育都正常,它唯一的特点是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种子,能保持其不育的特性。 恢复系:与水稻雄性不育系杂交,能使其F1代雄性器官恢复正常,并能正常自交结实的水稻品种(系)。 两系是杂种优势利用只需要二个育种材料,即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即可生产杂交种子。光(温)敏核不育系在短日照和低温条件下,自交结实这一特性来繁殖种子。一般来说,光敏型核不育系主要是由光照的长短及温度的高低相互作用来控制育性转换;而温敏核不育系主要由温度的高低来控制育性的转换,对光照的长短没有光敏型核不育要求那么严格。

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_中稻种植技术

三系与两系(续)

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恢复系(R)

AXB—A

AXR—F1杂种一代

不育系是三系基础

II-32A、V20A、珍汕97A、金23A、D62A、中8A等

两用核不育系(S)是两系基础

SXR—F1

SXS—S(一定温光条件下雄工巧匠性可育)

广占63S、Y58S、C815S、1902S、YW-2S等

制种

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_中稻种植技术

两系法优缺点 简便、高效、成本低 新成果的加速利用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有利于配制各种类型的杂交组合 有利于实现籼粳间杂种优势的利用 在目前由于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原因,两系法制种风险更大

播种与制种

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中稻种植技术_种植稻子

原种、良种、常规种和杂交种 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良种: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常规种:种子基因纯合,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分离,与原亲本特点一致。 杂交种:种子基因杂合化,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与原亲本特点不一致。

种植稻子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中稻种植技术

常规种与杂交种区别

现介绍九种方法辨别杂交水稻与常规稻种子

(一)看饱满度。所有杂交稻种子都是由生活力较弱的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杂交而成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种子的饱满度不如常规稻种子。

(二)着谷尖颜色。杂交稻种子的谷尖多程紫色,而常规稻种子谷尖无色。

(三)看柱头痕迹。一般杂交稻种子柱头外露,而常规稻种子不外露。

(四)看外稃痕迹。杂交稻种子的外稃和内稃交界处有一个小黑圆点而常规稻种子则无黑点。

(五)看稻种颜色。杂交稻种子稃壳略带黄褐不均匀的生物性杂色,而常规稻种子较为单一

(六)看种子形状。一般杂交种子细长,粳稻种子较圆。杂交稻种子的腹部呈凹形,而常规稻种子腹部呈直线。

(七)看种子内外稃吻合度。一般杂交稻种子的内外稃吻合度差,还有部分种尖开裂,而常规稻种子内外稃吻合度好,种尖无开裂现象。

(八)看谷壳厚度。剥开谷壳观察,一般杂交稻种子的谷壳轻薄,常规稻种子壳较厚。

(九)看稃内颜色。将稻种剥开外稃,稻壳内有1-4枚瘦小干秕的黄色花药残迹的是杂交稻种子。没有的则是常规稻的种子。

中稻种植技术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

水稻三性 感光性: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 感温性: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 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短日高温生育期) 基本营养性:不同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不同的差异性 晚稻保存着野生稻相同的发育特性,属典型短日植物,必须在晚季日长由长变短的条件下才能抽穗

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_中稻种植技术

水稻空粒形成的原因 内部因素:雌雄蕊发育不全,更为普遍的是花粉发育异常,不能完成受精过程:或是颖花虽发育正常,但在抽穗开花时,雌雄蕊的授粉和受精过程不协调。 外部因素:孕穗末期及开花时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包括高温、低温、干旱、阴雨、大风等;在栽培不当时,造成生育延迟、碳氮比失调等。 早稻、中稻、晚稻

制种赶花授粉

种植稻子_中稻种植技术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

晚稻和早稻的区别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形成了对栽培季节的适应性不同。晚稻生育季节气温由高到低,日长由长到短,光照由强到弱;早稻生育季节的气候环境变化正好相反。在不同气候条件影响下,晚稻的分蘖力较强,叶片较狭较厚,粒型较长,米质较好。两者在形态上虽然有这些差别,但最重要的则在于发育特性上的不同。晚稻保存着与野生稻相同的发育特性,属于典型的短日植物,必须在晚季日长变短的条件下才能出穗。早稻则已失去对短日反应的敏感性,对日长反应钝感或无感;既能适应早季的生育环境,也可在晚季作“翻秋”栽培。

1、播期

早稻:3月中下旬

中稻: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晚稻:6月份(视品种生育期与区域而定)

原则:避开低温对苗期生长的影响;高温对中稻结实率的影响;晚稻寒露

种植稻子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中稻种植技术

2、播量

用种估算:每亩穴数1.5—2.0万(中稻),2.0—2.5万(早晚稻);如某品种千粒重25克,500克种子有2万粒,每穴2粒,以此估算

中稻:1000克左右。两优培九千粒重不到17克,用种量相对减少,扬两优6号25克左右

早稻:1500—2000克 考虑到损种、损秧等因素

晚稻:1000—1250克(抛秧用种量稍大)

中稻种植技术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

3、产量构成因素

有效穗数:主茎拔节时分蘖是否3片以上绿叶和具有自生根系,主茎拔节前15天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每穗粒数: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原基分化期;粒数与穗数负相关

结实率:空粒率—花粉发育期、开花期;秕粒—灌浆盛期

千粒重:颖壳、胚乳细胞数量、灌浆充实度

中稻种植技术_种植稻米的有利条件_种植稻子

4、产量构成因素

以上四个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其它三个因素的变异较大;在其相互关系中,仅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其它产量因素间均呈负相关,即每亩穗数或每穗粒数超过一定范围后,每穗总粒数或结实率即呈下降趋势。因此,生产上调整产量因素的相互关系,宜以这两对呈显著负相关的产量因素为重点,在提高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同时,提高结实率。由于这两对因素相互制约较强,在产量形成中只要每亩穗或每亩总粒数的增加,能够补偿或超过每穗总粒数或结实率的下降的损失时,即表现增产。

以上内容借鉴网络数据及部分内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