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杨超 记者 陈连波)“喂!杨老板,你好久来呀!我的牛要出栏了。”“好的,老陈!莫卖给别人哦!下个月初我就来。”3月8日中午,记者来到平昌县得胜镇红星村养殖大户陈刚德家中时,他正在打电话联系外地的客户来买牛。
“这几年养牛很有搞头呀!市场前景好,我就是靠养牛致富的。”陈刚德是得胜镇肉牛养殖受益者之一。近年来,该镇依托良好的生态养殖条件和悠久的“牛市”文化,大念“牛字经”,培育“牛经济”,鼓励农户通过肉牛养殖发了“牛财”,走上了致富路。
科学种养,年入百万很轻松
记者跟随陈刚德来到牛场,只见圈门前堆满了饲料和干草,两个干净整洁的圈舍居中分布,上百头牛存放于栏中,或低头吃料,或仰头叫唤,整个牛圈充满了生气。
“去年一共收入100多万元,今年这一批又要准备出栏20头,毛收入大概有50万元。”陈刚德高兴地说,“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收入不亚于去年。”
现年50多岁的陈刚德以前一直在浙江一建筑工地当小包头,2017年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投资80多万元搞起了肉牛养殖。陈刚德头脑灵活,在当地畜牧师的指导下,逐渐学到了一些养殖技术,并摸索总结出了很适合自己的一套养牛经验,再加上这几年肉牛市场行情好,一年之后,他很快就挖到了第一桶金。
在尝到甜头后,他又开始扩大牛场规模,由开初的十几头,发展到后来的一百多头,甚至高峰期达到了200余头。“目前,我圈里共有150头,全都是西门塔尔品种牛,其中能繁母牛有110头,育肥牛有40头。”
陈刚德介绍,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西门塔尔牛不但比本地黄牛长得高大,出肉率高,而且肉质还十分细嫩,吃起来口感好,很受顾客的喜爱,并且总体饲养成本也比本地黄牛低,“这批出栏后,我要去内蒙再买20头回来饲养。”
种养循环,既赚钱又环保
养殖规模扩大了,牛粪堆积如山,怎样消耗掉呢?这一时成了陈刚德心头的烦恼。
变废为宝,提升效益。陈刚德把粪便作为肥料种植牧草,自家土地不够用,又流转村上50亩撂荒地。新鲜牛粪不便于运输,他就把牛粪经过发酵处理,不但去除了臭味,而且牧草生长很茂盛,土壤板结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我种的是甜象草和皇竹草,每亩能产5万斤,可养殖10余头牛,完全能满足牛吃,吃不完的还可以卖给别人。”陈刚德说,甜象草和皇竹草种植门槛、技术要求低,一年播种,多年收益,草质鲜嫩,营养丰富,属于优质牧草。
“种养结合既赚钱又环保,真是养殖的好方法!”该镇畜牧站站长毛泽兴说,陈刚德的示范引领,让周边的村民也看热了眼,于是纷纷都搞起了肉牛养殖。目前,养殖区域已发展到了得胜镇的莲花、马灵、玉鹿、红星、新场等村(社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镇的大小养殖户共计800余户,其中50头规模以上的大概有80户,种植牧草达1500余亩,带动了近2000人就业,全镇村民靠肉牛养殖走上了一条生态循环致富之路。
“接下来,我县将以得胜镇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其它镇(社区)一起发展肉牛养殖。”平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胥英豪表示。
唤醒“牛市”,破解销售难题
大量肉牛养殖出来了,可是卖给谁呢?如果销路打不开,农户养殖信心将受到挫伤。
“得胜牛市”曾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市场最旺、声誉最好的第一大牛市,曾在历史变迁中走向没落。2018年,平昌县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好机会,让牛市与浙江九久牧业结缘,投资1.21亿让牛市重新焕发出了往日的生机,给养殖户们提供了绝佳的销售平台。
3月9日,是得胜牛市的交易日。早晨7点,天天刚蒙蒙亮,记者在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肉牛交易市场上看到,一辆辆满载肉牛的货车,一路路南来北往的牛商正陆续地汇聚到了这里,牛叫声不时响起,卖牛人、买牛人、评议员讨价还价,整个市场一片嘈杂,显得异常热闹。
家住新场村的脱贫户李正万牵着一头牛和牛贩子冉久利讨价还价,几个回合后,最终以2万5千元的卖价成交,“今天好安逸哦,收了个早工,卖了个好价钱,看来我回去再多养几头才行!”数了数手中的钞票,李正万脸上乐开了花。
在得胜牛市,冉久利是个鼎鼎有名的人物,20多年前,他就开始做贩卖肉牛的生意。刚开始只是就地转手卖,后来他通过长途运输,把生意发展到了重庆、成都、上海、广东、北京等,一年收入上百万,“像我这样做牛生意的人,在全镇有10来人,虽然很辛苦,但是靠牛市都赚了不少的钱。很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赚钱的平台。”
“得胜牛市市场大,交易活跃。”毛泽兴介绍,“得胜牛市”这几年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来自陕南、川东北等地牛贩子前来贩运。时间久人熟了,有的直接上门收购,根本不愁销路,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很好地带动了得胜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据统计,得胜牛市已实现年交易量6万余头,市场“钱景”一片良好。(供图:平昌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