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场镇紧紧围绕县委“强牛壮马”的发展思路,通过“支部引领、大户带动、企业示范”的发展模式,紧紧抓住“牛鼻子”,大力发展“牛经济”,带领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支部引领谋发展
在元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养牛场,十多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正在牛舍里吃草料。去年以来,元山村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带动,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
“很多脱贫不久的群众养殖意愿高,但缺乏本金,为了带动村民发展养殖,我们合作社和群众签定了协议,把合作社的能繁母牛免费分给这部分群众饲养,母牛产崽后,按市场价评估牛崽价值,其中70%由养殖群众自留,30%注入合作社。”元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锦荣说,通过这种模式,不但让低收入的群众持续增收,还促进全村养牛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壮大。
除了把合作社的牛分给群众养,元山村还探索了“寄养代繁”模式,针对家中有牛但有短期出门需求的群众,合作社提供“寄养代繁”服务,“寄养代繁”的增值部分由合作社收取。这样既方便养殖户出行,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一举两得。
大户带动促振兴
发展养殖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元山村养牛产业只是龙场养殖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龙场镇田元村,养殖大户示范的模式让村民养殖积极性高涨,纷纷发展起了养殖业。
家住田元村的养殖大户陈高国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村党支部书记。说起田元村养牛产业的发展,他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村里的“牛产业”。
田元村草坡面积广阔,历来有养牛的传统,村民们养牛多是散养模式,对规模化养殖并不看好。
“群众不愿意,我就先带头。” 2018年,陈高国贷款买了6头牛开始搞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陈高国不断外出观摩,学习圈舍建设、草料配比、疾病防治等技术,让牛产业实现了高产出,第一年就还完了贷款。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养牛周期长、回本慢的问题,陈高国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养一批周期短、回本快的集中育肥牛,以此来补贴周期长、回本慢但是利润大的能繁母牛,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今年,陈高国的牛圈存栏能繁母牛20多头,年收入10万元以上。
陈高国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看在眼里,有事没事就跑到他家“偷师学艺”,也开始规模化养牛,夏筛万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陈支书养牛产业搞得好,我心里有了底。”夏筛万说,陈高国的成功养殖给他吃下了定心丸。2021年,夏筛万申请了贷款,跟着陈支书的脚步养起了牛。去年,夏筛万通过养殖,有了7万多的收入。
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陈高国的成功示范,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发展养殖,如今,田元村的黄牛存栏达到2000余头,户均3头。
企业示范强产业
在规模化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外,龙场镇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促进群众增收。
近年来,龙场镇已引进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威宁县有限责任公司和威宁县龙场镇裸砂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进行黄牛养殖。截止目前,两家企业的黄牛分别存栏310头和594头。
引进经营主体不仅促进了龙场镇养牛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也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下一步,龙场镇将充分发挥支部引领示范作用,团结带领乡贤能人和养殖大户,引进更多优质经营主体全力推进养殖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龙场镇人大主席郑鑫说。
威宁融媒记者 赵庆能 岳 刚 罗 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