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企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偏远的山村,圈养野猪后再转型黄牛饲养产业。湖北恩施巴东县楠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邓绍南,退役回家后带领数百乡亲,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湖北黄牛养殖_武汉黄牛养殖致富_湖北正规黄牛养殖基地

▲退役军人邓绍南

小山村成了知名的“野猪村”

2002年,18岁的邓绍南参军入伍。2008年,退役回到恩施巴东老家的他,进入当地一家国有通信运营商工作。

进国企,有稳定的收入,但邓绍南还是想自己创业。他不能忘记的,是老家巴东县茶店子镇天保山村的乡亲们。

一次回村时,邓绍南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锣鼓喧天。出去一看,不少人正在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大声喊叫。原来,天保山村周边野猪较多,到了收获时节,野猪下山觅食,经常破坏庄稼。为了吓走野猪,村民们只有采取这种原始的方式,常常整夜都睡不好觉。

“单靠驱赶,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我突然想到,既然野猪和家猪类似,我们能不能把它们驯养起来,以后开发野猪肉产品呢?”根据当时的政策法规,允许企业在取得林业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开展部分野生动物的驯化繁殖经营。于是,不顾家人的劝阻,邓绍南辞掉了工作,开始专心做起野猪驯养的工作。

通过驯养繁殖,野猪数目逐渐扩大到了200多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为村里打造稳定的产业,邓绍南成立了合作社,先后带动581户农户发展养殖,解决就业人员60余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

有了稳定的肉源,还要有完善的加工和销售体系。2012年,邓绍南成立湖北楠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研发休闲食品,先后推出了富硒野猪肉干、野猪扣肉、野猪腊蹄、野猪香肠等系列产品,成为全县的明星企业。

后来,一提到天保山村,很多人都说:“知道,就是那个野猪村嘛!”

带领乡亲们转型养黄牛

就在邓绍南的野猪驯养繁殖事业蒸蒸日上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他和乡亲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受疫情影响,国家禁食野生动物,野猪驯养繁殖基地关闭,野猪食品按规定停止销售,企业损失高达1400余万元,众多养殖户也不知所措。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乡亲们共渡难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关乎500余户农户的收入,容不得邓绍南有丝毫犹豫。在关停野猪食品加工生产线的决定下达后,他连夜召集公司高管开会,整整3天3夜的商讨和谋划,确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开启了转型之路。

邓绍南像当初找到野猪驯养繁殖这个创业设想一样,开始寻找新的项目。

很快,他就把注意力放到了黄牛养殖上。天保山村所在的巴东县茶店子镇,以特产黄牛肉著称,茶店牛肉也是远近知名的一道美食。“镇上一条街,大小餐馆的招牌菜都是牛肉。”从养猪转向养牛,从技术上说完全可行。

邓绍南想方设法融资,并迅速开发香猪、黄牛系列产品,打造2000头规模的香猪养殖基地和100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新建了两条牛肉深加工生产线。他一面回收农户代养的野猪,一面和农户重新签订黄牛养殖协议,从养猪转型为养牛。

通过对接以前合作的销售公司,加之当地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仅三个月时间,邓绍南就带领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20余万元。该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养殖户对新的产业方向也有了信心。

谋划开发生态旅游

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这是邓绍南创业至今坚持的理想。他一直坚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院校”的运营模式,将579户农户联结在产业链上,一起往前奔。

这些年来,邓绍南公司所带动的农户,年户均分红收益在8000元以上,最高达10万余元。

“像我们这样的农户,和楠柏生态公司签订协议后搞养殖业,平均年收入两三万元。”天保山12组村民谭本锐这些年靠养殖实现了发家致富,现在他又继续养起了黄牛。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邓绍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家乡发展。除了带动乡亲发展产业,他还在家乡发展了李子、石榴等经济林木200多亩,累计捐助30余万元。2019年,他垫资120万元,为家乡修通硬化了5公里村级道路。邓绍南也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百名优秀职业农民”“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恩施楷模·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有了路,也让这个封闭的小山村有了更多可能。邓绍南说,天保山村山清水秀,开发旅游的潜力很大。有了路,打开了沟通山外的大门,他打算把“种+养+加+旅”的生态循环新模式做深做细,让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进厂就挣钱”。

武汉黄牛养殖致富_湖北正规黄牛养殖基地_湖北黄牛养殖

《楚天都市报》(2022年5月27日 第05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