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起农耕年华
——2018年度十佳产业扶贫带头人王汉青事迹
玉兰花香遍红土,玉井水孕育甜菇。种香菇的人们把山上一棵棵非油脂类杂树砍下来,然后粉碎成鱼鳞状的木屑,加上麸皮、植上菌种、装进袋子。风吹日晒,袋子里一条条的菌丝悄悄生长着,北风凛冽,摧落了艳丽的奇花异葩,却在每个香菇袋子上摧开了一个个鲜嫩的菇蕾。远看,像数不清的星星;近看,宛如骤然撑起的一把把小伞,得趣天然,分外惹人喜爱。这里是安徽省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四季的景。在这里,有一位默默耕耘,奉献青春与年华的倔劲人儿,他就是公司的创始人王汉青。
望的见山,看的见水,留的住乡愁
2015年初,退伍军人王汉青思念远在深山家乡的父母,外婆家门前的玉井水,还有那盛开的玉兰花,便从武汉打着包袱带着妻儿回到金寨老家,撸起袖子走上了种菇的“不归路”。
他注册了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在铁冲乡试种香菇20万棒,2016年就获得丰收,香菇的品质得到各方面认可和肯定,产量稳定,而且花菇出菇率高达70%,年底净赚70万,央视、记者、同行络绎不绝来基地采访,让王汉青的小香菇见了大世面。王汉青望着山,看着水,把过去满腔的乡愁播撒在这片热土上,更加坚定决心要为家乡多做实事。
自古创业多坎坷。2017年底,一场无情的大雪让3000多平的生产厂房全部倒塌,铁冲乡6个基地350多个大棚全部坍塌,这可是满载着整个乡农民的希望和辛劳付出的成果。夜里接到工人的电话,他什么都没想就从家里步行去了基地,走了30多公里,寒风凛冽却汗流浃背。看到基地、厂房一片狼藉,还有工人们消极的情绪,这个当过兵的汉子当场就拍着胸膛:“大家放心,我不会跑路,因为这是我的家乡,我以党员的身份保证”。祸不单行,2018上半年,天气异常炎热,雪灾带来的周期延迟,又遇上60万棒菌种交叉感染,直接损失200多万。此时,来自周围的冷嘲热讽接踵而至,但他不为所动,他四处借钱首先解决了工人们的工资,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然后带着自己的团队在这片土地再次起航。
2018下半年,公司在铁冲乡6个村再次建成6个香菇种植基地,种植香菇60万棒,保证菌棒成活率达100%,实现销售收入近800万元,成为名震一方的香菇状元。
富而思进,致富思源,守得住初心
为鼓励全县农村能人脱颖而出,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金寨县出台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鼓励政策。王汉青和他的小香菇借此东风,趁势而起,一些闻讯的上海、南京客商纷至沓来,订单络绎不绝,公司在武汉、合肥等地设有批发窗口。如今,每当秋风送爽之时,一个个崭新的白色大棚就会拨地而起,成为乡村振兴线上一道亮丽的致富风景线。
王汉青率先致了富,却没有忘记在孩提时代,邻里邻居给予他的帮助,更没有忘记在他经历挫折之时,父老乡亲们的“雪中送炭”和殷殷嘱托……经过多次思考,王汉青决定利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引导乡民们,带上贫困户走上技术种菇之路。尽管他深知这将销弱他自己的产业优势,但他知道这是责任与初心使然。为让更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了解香菇种植,每年王汉青和团队都利用冬闲,以每日100元的薪水,吸引农户来到菇场打工,增加收入,顺利地过上一个安乐充裕的春节。
2017年带动63户贫困户种植香菇18.9万棒,占铁冲乡贫困户总户数的14%。2018年带动145户贫困户参与发展香菇产业。由公司负责提供菌棒、大棚搭建,对香菇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技术指导,保证菌棒成活率达100%,感染菌棒由公司负责退换。王汉青又一次以党员的身份承诺,只要是乡亲们的,出现任何问题一律按市场保底价回收。2018年,公司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合计6500工日,带动的14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9万元。与此同时,王汉青还积极鼓励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利用务工闲余时间,学习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日后能够开辟自己的食用菌栽培天地。对慕名前来的取经者,他从拒绝,倾其所能地给予指点,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如今,安徽省最大的食品集团——蜀王集团与公司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医学院等8所高校与农耕年华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大山深处的小香菇成了学生们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安徽农业大学、金寨职业农民的实验基地,实训场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振兴乡村正当时
绿色的邮车,满载2000多件“小香菇”,缓缓地驶在金寨崎岖的山路渐渐远行。“这是我们近期借助全省邮政力量,整合金融、分销等专业资源,开展的帮助贫困户销售香菇的邮乐购扶贫项目。”王汉青笑着介绍,金寨县境内多起伏山地,昼夜温差大,玉井水里含锶元素是普通水质的三倍,且拥有丰富多样的环境资源,为香菇的栽培、发育、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同时花菇的产出率能达百分之七八十。香菇占地面积小、产出高、效益好、劳动强度低,口感是其他地区不能媲美的,能够为贫困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也是金寨县的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仅线上年销售额就达200多万。
对于振兴乡村有什么看法,王汉青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规划。王汉青说,当初公司起名叫农耕年华,就是要把这毕生的青春与年华奉献耕耘在家乡。懂农业,方能带富乡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炊”,干农业不局限于农业,现在王汉青的小香菇经过“美颜”,变成了香菇酱、香菇脆、香菇味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试验设备从母种研发到出菇演示,肉眼就能看见。爱农村不局限于农村,引凤还巢,为知识青年讲述自己的情怀创业史,为学香菇的有志青年提供免费的技术和基地。王汉青下一步准备升级自己的团队,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培育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建屋瓴。爱农民不局限于农民,王汉青敢当新农人,他时常跟他9岁的儿子逗趣:“你和香菇一样重要”,他儿子嬉笑道“因为你把心和血一半给了香菇,一半给了我”。王汉青深深的明白,农民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职业。
习惯于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只要不停下来,时间久了,就趟出一条路。王汉青,他很“土”,每天面朝菌种背朝天;他很“倔”,认准了就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他很“实”,吃水不忘挖井人。面对期待与认可,王汉青悄然下定决心,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农耕年华和他的小香菇任重而道远,但他豪言壮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