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殖传统项目介绍_致富养殖传统项目名称_传统养殖致富项目

酿酒和养猪,是一般农家的传统行当,在孝感各地的农村屡见不鲜。但能将之有机结合,形成循环产业的并不多见。孝昌县开发区五四社区的汪亚平和宋秀珍夫妇,从事这一行业30余载,历经风雨沧桑,巧念传统农经,走上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不仅养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还打响了传统方法自酿白酒的品牌。

为重拾家族酿酒手艺 在酒坊打工学手艺

1月15日上午,走进开发区五四社区附近汪亚平和宋秀珍夫妇的酿酒作坊,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气。他与妻子正在用传统方法酿酒,宋秀珍在照看炉灶,汪亚平则将刚出炉的白酒往茶碗里倾倒,边倒边检查酒的成色和纯度。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汪亚平娓娓道来,犹如自己酿制的大麦酒一样,醇厚而绵长。

传统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传统项目名称_致富养殖传统项目介绍

汪亚平的老家在孝昌县白沙镇三合村,其祖辈在旧社会一直从事传统方法酿造白酒,1982年,21岁的汪亚平和宋秀珍结婚后,汪亚平打算自己创业,重拾家族传统方法酿造白酒的手艺。其想法虽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但是自从解放后,汪家就再也没有酿造过白酒了,酿酒的手艺到汪亚平的父亲辈,已经失传了。好在年轻人有的是力气,汪亚平听说安陆有一家酿酒的作坊,就托人介绍到这家作坊打工,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由于汪亚平为人勤快,能吃苦耐劳,酿酒作坊里的脏活和累活抢着干,很快便得到了酿酒师傅的赏识,跟着师傅学会了酿酒的手艺。1985年,云梦的一家酿酒作坊开业,汪亚平作为熟练工人被该作坊聘请过来。在这里,他结识了作坊高新聘请的一名年老的技术人员,并且和这位老人成了忘年交。老人见汪亚平为人不错,就手把手地教会了他全套的酿酒技术

学成后回乡创业 开酿酒作坊赚钱

1987年10月,在外打工5年的汪亚平,怀揣着几年打工积攒下来的钱,回到孝昌白沙镇三合村。他将回村办酿酒作坊的想法和妻子一商量,立刻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并且妻子有了办养猪场,利用酒糟养猪的想法,也得到了汪亚平的赞同。于是,夫妻二人很快就决定创办家庭酿酒作坊和养殖场,酿酒、养猪两赚钱。

致富养殖传统项目介绍_致富养殖传统项目名称_传统养殖致富项目

很快,汪亚平和宋秀珍夫妇就在三合村租好了酿酒作坊用的房子,并且还租了附近的房屋搞养猪。酿酒作坊开张以后,他们每天只煮一个作的酒,一般是大麦450斤。由于汪亚平的手艺好,又讲诚信,他煮出来的大麦酒醇厚而绵长,不仅价格公道,而且质量过硬,每天生产的白酒大部分送到了花园镇销售。而酒糟又是上好的猪饲料,拌上麸皮后猪十分喜欢吃,养出来的猪膘肥体壮。在汪亚平和宋秀珍的精心经营下,1988年他们的酿酒作坊和养猪场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的目标,当年收入10万余元,其中白酒收入4万余元,出售肥猪的收入6万余元。

传统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传统项目名称_致富养殖传统项目介绍

由于汪亚平酿的白酒大部分在花园镇销售,每天从白沙往花园送酒往来耽搁时间。1992年,经人介绍当年的花园镇双桥村有一个废弃的加工厂,厂房一直空闲着,稍加改在就可以酿酒和养猪。汪亚平有了把酿酒作坊的养猪场搬迁过来的想法,于是找到当时的花园镇双桥村村干部一商量,得到了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不仅将废弃的加工厂厂房给他们酿酒和养猪,还让他们在路边盖了房子,成立白酒批零门市部。

坚守传统酿酒手艺 真诚地为当地乡邻服务

如今,26年过去了,汪亚平和宋秀珍夫妇就靠酿酒和养猪把1个女儿和2个儿子拉扯大了,女儿已经出嫁,一个儿子在附近的一家工厂当高管;另一个儿子也已成家立业,在外搞销售。而汪亚平和宋秀珍夫妇,一直在酿酒养猪。汪亚平说,由于我生产的白酒保证质量,所以每天生产的白酒都供不应求,尤其是现在,每天都有老顾客将酒壶放在作坊排队买酒;我利用酿酒产生的酒糟养猪,降低了养猪成本,增加了收入;同时,我还将一部分酒糟赠送给村里的贫困户,带动他们养猪增收,共同富裕。

致富养殖传统项目介绍_致富养殖传统项目名称_传统养殖致富项目

汪亚平说,唯一遗憾的是2个儿子没有跟着我学习用传统方法酿酒的手艺,只有我和妻子一直坚守着,为孝昌城区居民提供最好的大麦酒。今后我们不打算养猪了,把酒糟全部赠送给贫困户,扶持他们养猪增收,带动社区的贫困户通过养殖走上致富的道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