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牛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否则,有钱也不成事。

为了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17年8月,全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学笃用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更加坚定精准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全市深化脱贫攻坚3周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战收官前,CQDK全媒体走进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生动展现脱贫攻坚成效,去感受、发现、记录乡亲们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切身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懒汉养猪技术视频_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牛

▲彭水县三义乡

彭水县三义乡位于渝鄂交界处,是彭水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属于典型的高山贫困地区。

2017年8月以来,三义乡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增活力、抓精准、解矛盾等系列举措,贫困发生率从11.6%下降至0.2%,到今年6月底,剩余的5户18人建卡贫困户也将实现全部出列。

采访中,CQDK全媒体记者深刻感受到,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制度,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一时之困”,更是解决了他们长期的“思想之困”,大家摒弃“等靠要”思想,凭借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懒汉养牛_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

▲脱贫户王胜权和妻子蹇春容在新屋前合影

王胜权和蹇春容是三义乡莲花村异地扶贫搬迁户,以前,王胜权家住在莲花村的另一头,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连接。为了保障贫困村民的住房需求,莲花村集中新建了一批易地搬迁安置房,王胜权家这才从偏远的山里搬进了楼房中。

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离乡镇府仅10分钟左右的车程,为了让安置点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安置点还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铺设了标准的塑胶篮球场,配备了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_懒汉养牛

▲莲花村的羊肚菌

不仅搬进了新家,夫妻俩还有了稳定的收入。2017年,莲花村引进了发展扶贫产业的带头人侯春均,开始在莲花村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王胜权家的3亩多土地被流转种植羊肚菌,夫妻俩也有机会在种植基地打工。去年,王胜权和蹇春容光是打工的收入就有两万多元,夫妻俩感到特别满意,也越来越有干劲,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去基地干活。

懒汉养猪技术视频_懒汉养牛_懒汉养殖致富

▲莲花村的村委会广场上,还挂着集体经济分红大会的横幅

4月15日,三义乡莲花村在村委会广场召开集体经济分红大会,59名村民获得了分红。说起这次分红大会,蹇春容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她也在这次分红大会中分到了300多元钱。

此次莲花村集体经济分红,是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中蜂、食用菌产业后的二次分红。对在扣除农户土地流转、劳务报酬收益和其他发展成本外,村集体经济留存的4.2万元纯收入进行二次分红。

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牛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

▲秦中海(右)和明廷贵在养猪场前合影

秦中海和明廷贵夫妇是三义乡五丰村脱贫户,曾经因学致贫,全家人的生活很艰难。后来,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不仅脱了贫,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7年,秦中海和明廷贵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起了生猪产业。当年,夫妻俩养了300多头猪,第一批出栏就挣了二十几万,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后来,他们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圈里的生猪数量一直稳定在300多头。

去年,由于生猪行情好,秦中海家挣了100多万元。今年的行情也不错,CQDK全媒体记者采访这天,他家又出栏了36头猪,收入超过了18万元。

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牛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

懒汉养牛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_懒汉养殖致富

▲秦中海在圈里喂食

秦中海和明廷贵都是勤快人,300多头猪,全靠他们自己喂养。每天清晨5点半,夫妻俩就得起床清扫猪圈,给猪喂食。除了生猪,他们还养了100多只鸡,5头牛,种了一片瓜蒌。秦中海说:“累是累了点,但是干起活来很有劲,只要还年轻,就会一直干下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幸福生活。”

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_懒汉养牛

▲在去秦中海家采访的路上,CQDK全媒体记者遇到外出干活的明廷贵

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_懒汉养牛

▲宿祖兵在烤烟地前

懒汉养殖致富_懒汉养牛_懒汉养猪技术视频

▲宿祖兵在自家的养牛场内

宿祖兵是三义乡龙合村脱贫户,他虽然没有双手,但却用双臂脱了贫。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2008年,宿祖兵在广东打工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手前臂截断,没办法继续打工,只有回家养伤。

回到龙合村以后,宿祖兵消极过一段日子,但他不想当贫困户,更不想靠拿低保过日子,他觉得自己还能劳动,于是在政策的扶持下,决定发展产业。

2016年,宿祖兵开始规模种植烤烟和发展肉牛养殖,并逐年扩大种养殖规模。如今,他种植了50亩烤烟,养了50头肉牛,去年收入25万元。

这些脱贫户的故事告诉我们,扶贫政策不养懒汉,脱贫致富得靠自己来创造。只有人勤劳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制度才能释放出最大效应。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