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冬刚过,一场久违的小雨浸润了云贵高原的罗平大地。在九龙街道江边社区所田村小黄姜连作基地,骤降的气温与现场热烈的测产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来自全县的90多名农技人员和生姜种植能手紧紧围拢在测产专家周围,翘首以待,希望土壤熏蒸技术能让大家迎得“姜来”。
“5142.9公斤、5129.6公斤”。随着测产数据的报出,现场所有人都为这一结果而震惊,土壤熏蒸后的小黄姜连作田这样的产量创造了历史,更突破了农技人员和种植户们的认知,未来可期,“姜来”有望。
据了解,罗平种植小黄姜已有300多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小黄姜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发展,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7月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作为“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何有效破解姜瘟病害,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成为摆在罗平县委县政府、农技人员和广大姜农面前的难题。
“经过多年的培育,罗平小黄姜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但要做强,就必须突破姜瘟病这一技术瓶颈,只有把姜瘟病解决了,产量上去了,种植小黄姜的农户才有收益,这个产业才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生姜站站长葛丽清说道。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县农业农村局与西南林业大学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何霞红教授团队的韩庆莉博士合作,开展了土壤熏蒸试验与研究。韩庆莉博士带领团队工作人员把实验室搬到罗平广袤的土地上,在县生姜站的支持配合下,对罗平小黄姜种植地土壤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结合罗平气候、农田生态、小黄姜种植习惯等,探索了以土壤熏蒸为核心的姜瘟防控技术,通过2022年的试验示范,姜瘟病得到高效防控,小黄姜连作成功。2023年,罗平县委、县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县农业农村局与西南林业大学实施了“罗平县克服小黄姜连作障碍土壤熏蒸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面积 1000 亩。实施过程中,研究集成了土壤熏蒸从源头控制土壤病原菌为核心,联合姜种无菌处理、中期病原菌阻隔和全生育期生物杀菌的生姜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
“今年我们开展了1000亩的熏蒸,去年的产量是4.7吨,今年我们又进行了技术改进,产量超过了5吨,大面积的推广之后取得了这样的产量,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也是非常欣喜的!”测评现场,韩庆莉博士拿起刚从地里拔出的肥壮姜块高兴地说。
据韩庆莉博士介绍,土壤熏蒸是将熏蒸剂注入土壤中发挥消毒作用,在种植前杀灭土壤病原菌,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农作物生长在健康的土壤中,减少后期农药的用量。熏蒸剂可以均匀分布到土壤的各个角落,并且绝大多数会在土壤中分解、挥发掉,使用后代谢产物多会被吸收利用,不会造成残留,确保了食品的安全。
“去年采用土壤熏蒸的产量达到了4吨7,今年现场测产的产量超过5吨,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3年,这个效果已经是很不错了,这两年我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土壤熏蒸,并提高种植技术,效果很好,我有信心明年还会更好。”参加当天测产的罗平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英表示,能够连续两年参与这项技术的推广运用倍感高兴,通过土壤熏蒸技术,解决了姜田连作的后顾之忧,以后还可以通过这项技术扩大小黄姜种植规模。
为确保土壤熏蒸技术更好服务于小黄姜产业,服务于广大种姜群众,当天还举办了土壤熏蒸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负责该项工作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沈宏波做了动员讲话,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崔秀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曹坳程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韩庆莉博士、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站长葛丽清分别有针对性的对土壤熏蒸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土壤熏蒸后的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讲解。大连绿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做了发言。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映 李苏楠 朱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