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鳍科、鳜亚科。体肥肉厚、背部隆起、头大,吻尖,身上的鳞片小而圆,背鳍较长,身体呈黄绿色,身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目前鳜鱼的品种较多,如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翘嘴鳜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鳜鱼的食性与摄食行为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的诱饵,其生命过程中没有食性转化阶段,从卵黄囊消失的幼苗进入主动摄食阶段起就以其他活鱼为食。2-3日龄的卵黄苗为内营养阶段,靠吸收卵黄内的营养物质发育;3-5日龄为混全营养阶段,一边吸收卵黄内的营养物质,一边开始主动摄食外来的活饵;5-7日龄为外营养阶段,卵黄内的营养物质已消耗殆瞧,全靠外来活饵维持生命活动,从此终身以活鱼、虾为食。

天然条件下鳜鱼的食物组成与食物的多寡和易得性有关,食物中的主要组成为鲫、鳑鲏、鳊鱼、逆鱼、密鲴、船丁鱼、餐条、黄颡鱼以及虾类等。鳜鱼全年摄食,无停食现象,一般随水温身高,其摄食率提高,胃的充塞度也加大。冬季水温低,鳜鱼的摄食较少,胃的充塞度最低。鳜鱼吞食饵料鱼的大小,并不取决于饵料鱼的体长,而是其体高,只要饵料鱼的体高小于鳜鱼口裂的长度,一般都能吞下。

鳜鱼的摄食、活动以夜间为主,白天一般静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人工饲养条件下,因水体小,饵料鱼的逃避能力差,仅在饵料鱼缺乏或极端饥饿的条件下才捕食活虾。苗种阶段捕食时,鳜鱼主动追逐饵料鱼,先咬住饵料鱼的尾部,然后慢慢吞入;大规格的鱼种或成鱼阶段捕食时改为从头部吞食。

鳜鱼的生长

一、鳜鱼的生长规律

鳜鱼的繁殖季节在4-8月份。虽然能够适应7-32℃的水温,但在18-25℃、饵料充足时,生长最快。因此,5-10月份是养殖鳜鱼的最佳时间。由于鳜鱼的人工繁育相对于其它鱼类技术难度要大,繁殖场所设施设备费用较高,所以,我国商品鳜鱼养殖户 通常直接购买从人工繁殖基地繁育好的。体长约3厘米或以上规格的鳜鱼鱼种,再饲养成体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鱼。这一过程需要约150-180天,最快能达到80天。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上市标准又能做到商品的安全无公害呢?这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好坏、饵料鱼是否充足、适口,水质是否良好以及管理是否科学等。

二、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鳜鱼生长速度的因素

(1)鳜鱼的品种 在同等条件下,翘嘴鳜和大眼鳜鱼苗阶段的生长速度相差无几,鱼种和成鱼养殖期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多。长江水系苗种较珠江水系苗种生长速度快。

(2)饵料鱼的品种 鳜鱼饵料鱼一般选择长条形或纺锤形鱼类,如鲮、鲢、鲤、鲫等。苗种期,利用活动力较弱的团头鲂作为鳜鱼苗开口饵料和小规格鱼苗的饵料鱼较有优势。高温快速生长期用抗病力强、食性杂、生长快、耐密养、梭形、骨刺软、拉网捕获率高的鲮鱼作为饵料鱼较为理想。草鱼、鲢、鲫、鳙等耐低温品种作为冬季和春季饵料鱼较为合适。

(3)饵料鱼的规格 同一种饵料鱼只有合适规格才能使鳜鱼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和最经济的饵料系数。鳜鱼苗的开口饵料鱼以刚能平游的团头鲂为佳,3-5厘米的鳜鱼苗摄食1.2-2.0厘米的团头鲂,饲料系数为10左右。7-10月培养3-25克的鲮鱼作为饵料鱼,平均饵料系数可以达到3左右。判断饵料鱼的规格是否合适可以以鳜鱼饱食后胃中的饵料鱼数量为辅助判断标准,胃中只有1条饵料鱼即饱时说明规格过大,胃中有2条饵料鱼即饱时说明规格比较合适,2条以上时说明饵料鱼规格过小。饵料鱼规格过大或过小,鳜鱼捕食消耗量较大,同时饵料鱼的转化率较低。

(4)投放倍数和投放频率 成鳜养殖期合适规格和品种的饵料鱼,每次投放量以存塘鳜鱼体重的2-3倍计算,每3-5天投放一次。3厘米前的桂花鱼种土塘培养时,利用活动力弱的团头鲂幼苗作为鳜鱼苗的前期饵料鱼。在鳜鱼养殖池直接投放部分团头鲂水花,放养数量10万尾/亩左右,培养7-10天后,团头鲂达到1.2厘米左右时,正好可以作为3厘米以上鳜鱼的适口饵料鱼。另再选择专用塘口培育团头鲂水花,放养50万尾/亩,经过15-20天时间培育,养成1.5厘米规格时,即可拉网补放到鳜鱼养殖池,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数量的30-40的倍。

(5)水质和药物对鳜鱼生长的影响 水质和药物对鱼类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存和健康,不良的水质如低溶解氧、高氨氮、高亚硝酸氮、藻毒素等都可以影响鱼类的生理代谢直至死亡。另一方面,不良水质和滥用药物常引起鳜鱼的生长速度降低和饵料转化率下降。

鳜鱼苗种的运输

一般情况下,以运输0.8-15厘米的鳜鱼种较为常见。其运输技术主要包括鳜鱼苗种运输前的准备、运输方法和运输后的技术处理等。

1、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鳜鱼苗种运输前的准备工作,除做好运输工具的准备外,还应做好拉网锻炼、控制投饵等工作,操作时还应细心轻快,以免损伤鱼种。

2、鳜鱼苗种的运输

(1)封闭式运输 将鳜鱼和水置于密闭充氧容器中或氧气袋中进行运输。于装鳜鱼种的氧气袋有圆桶形、正立方体等形状,规格各异,常用塑料袋规格为长0.7-0.9米、宽0.4米,或加工为0.4米ⅹ0.4米ⅹ0.4米的立方米,在一面制作直径为15厘米的小口径充氧口,长25-30厘米,便于装鱼和扎袋。

鳜鱼耗氧量高,装运密度应小于同规格的家鱼数量。每只氧气袋注水8-10千克,5厘米以下规格的装鱼密度视气温高低、运输时间长短而定。一般40厘米ⅹ70厘米规格的氧气袋,每袋装运鳜鱼水花不超过2万尾;每袋装0.8-3厘米的鳜鱼夏花600-1500尾,5厘米以下规格的装鱼密度视气温高低、运输时间长短而定。一般40厘米ⅹ70厘米规格的氧气袋,每袋装运鳜鱼水花不超过2万尾;每袋装0.8-3厘米的鳜鱼夏花600-1500尾,5厘米左右的鳜鱼种100-200尾。运输时间4-8小时,装运时间越长,密度应相应减小。

(2)开放式运输 将鳜鱼种和水置于敞口式容器(如塑料水箱、铁皮箱、帆布袋、鱼桶)中进行运输。

水箱形状可根据运输需要,加工成长方体、圆桶形、敞口。材料可选用聚乙烯和白铁皮等。长方体常见规格:宽2米、长2-4米、高1.2米(注水深度0.8-1.0米),大型水箱中间必须分出小格,间隔宽度0.9-1.0米,一般不超过1米,这样可降低由于运动状态下产生的水体波动程度,从而减少鱼体相互擦伤的目的。每一水箱底部设置一根氧气管,在氧气管上每隔15厘米用大号缝纫针刺一细孔,氧气孔成S型排列固定,管与管之间距离为15-20厘米。每只水箱的氧气管与总管相连接,然后接上氧气表和氧气瓶,或将氧气管和氧气瓶控制阀相接。每辆车配备2-5瓶氧气,或根据鱼种装运数量和运输时间确定携带氧气瓶数量。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加水装鱼,同时每加一吨水放食盐1-2千克,可有效控制运输途中由于鳜鱼种排出的粪便和代谢物造成的水质污染。1龄鳜鱼种运输,短距离可用敞口容器(如铁皮箱、帆布袋、鱼桶)装水运输;中长距离应用活水车装运,并在单个水箱中设置分层网箱,降低鳜鱼埋底集群挤压时的密度,以遍减少相互刺伤。

鱼篓充氧运输。用圆钢或角钢焊接成长和宽各2米、高1米的鱼篓架,内装维纶有机帆布制成的载鱼容器,固定架的主要部位用胶布或塑料、布条包扎,防止把鱼篓压坏。在篓口边缘设多个圆孔,以便于将鱼篓固定在架内,并在篓底一侧留一处直径10厘米、长50-60厘米的放水孔。四角设置缝有50厘米网纲的网箱,固定在鱼篓内。一般用卡车运输,根据车厢大小和运输量,每车可装鱼篓4-5只。根据运距、运输工具和运鱼数量,准备10个大气压的氧气瓶1-3只。配备氧气压表及5-8米长的氧气管和必要的开闭阀工具等,每个鱼篓有一根充氧软管连接气瓶,水中充气设备调试好后,再装入鳜鱼夏花和鱼种。装鱼密度视水温、运输距离和鱼的规格灵活掌握。鱼种一般在冬春水温低时装运,密度可达每篓1万尾左右。夏花运输在高温时进行,每篓控制在5000尾以内。鱼在鱼篓中下沉后,把水面漂浮的黏液、体弱鱼和污物捞出,以防污染水质。

鳜鱼池塘养殖技术

鳜鱼属于淡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清洁的静水或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湖泊中,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

养殖场应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成鳜养殖的池塘面积以6-8亩为宜。池塘太大,不易管理;池塘太小,水质容易恶化,严重时会引起缺氧,且常导致鳜鱼患病。水深应保持在1.5-1.8米。池底保持15-20厘米的壤质淤泥。新开挖鱼塘无淤泥或砂质淤泥的池塘可施用适量有机肥,以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培育适宜的水质。过多淤泥的老塘放养前一定要清除过深的淤泥。池底有一定坡度,低处有30厘米集鱼坑,便于捕捞。池梗也要建成斜坡,以便于在池边种植水草或水生蔬菜。

鳜鱼的放养模式

根据饵料鱼不同的配套模式、设计单产量、上市季节等不同可分为饵料鱼专池饲养和饵料鱼、鳜鱼混养两种模式。

1、专池饲养饵料鱼配套模式

饵料鱼的专养配套模式要求有专门的饵料鱼配套池塘,鳜鱼养殖面积:饵料鱼养殖面积=1:(3-4)。

(1)放养规格、密度与时间 根据生产计划,结合饵料鱼生长情况和鳜鱼苗种生产情况确定放养密度和规格。现就单产150-250千克、250-400千克、400-600千克的苗种放养密度、时间(月份时间)、规格,并结合多地经验列表举例如下:

鳜鱼图片

(2)放养方法 鱼种放养前除培养好水质外,同时做好“试水”、“缓苗”、“补饵”、“抗应激”、“消毒”等措施,保证鱼种的成活率。

a、“缓苗”。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苗种运到塘头后,应将运输器皿内的水温在2小时左右调节到同放养池塘的水温相差不超过2℃。具体做法是,将运苗种的氧气袋放在池塘上风处,用遮阳布盖住,避免阳光直射。随时检查鱼苗在袋中的状况,以决定解开氧气袋的时间。

b、“补饵”。运输回来的鳜鱼苗种集中于网箱中,投喂适口规格的饵料鱼。根据鳜鱼苗种规格、体质以及饵料鱼规格,决定是否要补饵。鳜鱼规格过小,体质较差、饵料鱼规格稍大小不整齐、饵料鱼密度较小,导致鳜鱼捕食能力较弱、捕食率较低时可补饵后再下塘。

c、“抗应激”。鳜鱼下塘后,可立即泼洒一些消除应激、提高抗应激能力的制剂,如葡萄糖、维生素C、有机酸等,使其快速适应池塘环境、尽快进食,提高成活率。

d、“消毒”。下塘后第二天可用一些刺激性较小,不伤藻的消毒剂如聚维酮碘、中草药提取剂等即使消毒。

放苗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同时一上风口处放苗为宜。

(3)饵料鱼的投喂 鳜鱼同池培育的团头鲂利用规格为1.2-2.0厘米,利用时间未3-5厘米的鳜鱼苗期;专池培养的团头鲂水花经过15-20天时间,养成1.5厘米以上规格时,即可拉网补放到鳜鱼养殖池。一般经过5-7天放1次,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数量的30-40倍。

鲮鱼经过20天左右时间培育,一般可养成2.5-3.0厘米的规格,即可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地分养和利用。根据生产季节、水质条件、鳜鱼存塘量及饵料鱼规格等因素,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存塘重量的4-6倍。高产塘口在高温季节的鳜鱼,饵料鱼存塘总量需控制在500千克/亩以内。鲮鱼利用规格为3-25克,利用时间为7-10月,考虑到鲮鱼不耐7℃以下低温,应尽可能在10月中旬利用完毕。

鲫、草鱼、鲢、鳙在培育期间,可根据团头鲂存量多寡和鲮鱼培育状况适度补充鳜鱼池作为饵料鱼;并定期向鳜鱼池投放鲢、鳙鱼苗控制浮游生物过量繁殖。其余养至10月,逐步拉网投放到鳜鱼养殖池;最后分批干塘将鲫鱼一并捕捞放入鳜鱼池。草鱼、鲢、鳙、鲫,6月利用规格分别为1-3克、1-3克、1-2克,10月中旬至翌年春季利用规格分别为20克、20克、25克。

(2)鳜鱼、饵料鱼同池混养模式

此种放养模式适宜配套饵料鱼池不齐全、单个池塘面积较大的区域养殖。此种模式按成鱼计划上市季节又分为当年秋季上市稀养法和翌年清明后上市中等密度养殖法。

当年夏、秋季上市稀养模式,鳜鱼种放养前的15-20天,每亩投放饵料鱼水花40万-60万尾。饵料鱼既可用施肥培育法,也可用投商品饲料培育法。在鳜鱼苗下塘前,把水质调整到清新状态。养殖过程中,视池塘饵料鱼存鱼量,再补放2-3次饵料鱼苗(水花或夏花)和上年低价收购暂养的冬片鱼种,饲料饲养,形成梯队供应。亩放5-8厘米的鳜鱼种200-300尾,中秋节前后可到上市规格,亩产150千克左右。

翌年清明上市采用中等密度养殖法,饵料鱼培养同秋季上市稀养模式。亩放鳜鱼苗种500-800尾,控制其在入冬前(其他鱼类干池捕捞时)规格为150-200克/尾,待其他鱼类干池捕捞时收购小规格鲫鱼等作为饵料鱼,养至清明节前后上市,亩产400-500千克。

鳜鱼的日常管理

1、巡塘

养殖鳜鱼池塘应专人管理,检查早、中、晚巡塘。早晨巡塘要观察鳜鱼有没有浮头,饵料是否充足,如遇鳜鱼浮头应及时开机增氧或加注新水,若饵料不足,则要增加投喂量或投喂次数。中午巡塘要观察水色、透明度和天气状况;水色过浓,在透明度低于40厘米要加水,天气闷热也要加水或开增氧机。傍晚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如发现鱼群不活泼、鳜鱼独游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2、水质管理

鳜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维持良好的水质可保证鳜鱼健康、快速、低饵料系数地生长。

定期加水,7月份高温前,视水质和鱼体生长情况10-15天加水一次,每次5-10厘米。7-10月,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10-15厘米。有条件的池塘可保持微流水。根据季节,定期使用调水质剂。对于不便大量换水的池塘,要配备增氧机,定期打开增氧机,防治缺氧浮头或泛塘。合理使用增氧机:每5亩左右鳜鱼池塘配备一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如遇阴雨天气需提前至凌晨开机,至日出后2小时停机,同时要备好一定数量的增氧剂,以便在遇到连续阴雨天时急救使用。一般开增氧机可以按如下规律进行: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天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延长开机时间,天气凉爽缩短开机时间;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水体大开机时间长,负荷水体小开机时间短。

始终保持池水“肥、活、嫩、爽”,PH值稳定在7-8、溶解氧高于5毫克/升、氨氮低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低于0.01毫克/升。鳜鱼对水体溶解氧的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才有利于鳜鱼摄食、生长。当降低至2.3毫克/升时鳜鱼停食;1.5毫克/升时出现严重浮头;1毫克/升时出现窒息死亡。

文章目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