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 B52SB 中华人民共禾口 国水产行业标准SC/T1100—2007中华绒螯蟹池塘、湖泊网围生态养殖技术规范TechnicalforCultureofChineseSpecificationEcologicalMittenCrabinPondandinLakeNet-pen 2007—09—14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SC/T1100—2007刖青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婷婷,杨弘,李建林。SC/T1100—2007中华绒螯蟹池塘、湖泊网围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以下称河蟹)在池塘、湖泊网围中的成蟹生态养殖技 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河蟹的池塘、湖泊网围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9783中华绒螯蟹NY/T5065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78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蟹苗megaiopa又称大眼幼体,由V期潘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7 只/kg。 32crab蟹种juvenile蟹苗经150d的饲养,培育成60只/kg~150只/kg的性腺未成熟的幼蟹,生产上称为“扣蟹”或一 龄蟹种。 4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4 1池塘条件 4.1.1池塘建设地点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地方,以土池为好。 41 2形状、面积和深度hm2~2池塘宜长方形,东西向长;池底坡比1:3~1:4;面积一般为0.7 hm2。池塘深度1.5m~ 2m。 41 3底质与底泥1 SC/T1100一2007cm--15crn。底质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土质以黏土最好,黏壤土次之;池底淤泥厚度为5 4.1.4水深、水质养殖期间,可保持水深1.2m~1.6m。
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4.1.5蟹沟和浅滩区蟹池四周挖蟹沟,面积2 池中央为浅滩区,最高水深0.8m。 4.16进排水口设置在池塘对角线上,进水口设在池塘的最高处,用双层、规格为625t*m的筛网过滤;排水口在池 塘的最低处,也用双层、规格为625”m的筛网包扎防逃。 4 1 7防逃设施池埂四周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塑料板、铝皮等设置防逃设施,每隔0.5m~1m用木、竹桩等支撑。cm--30 防逃设施应垂直高出池埂60cm,底部埋人泥中20 crn。池角围成圆弧形。 4.2放种前准备 4.2.1清塘消毒在秋冬季排干池水,清除表层10tin以上淤泥,晒塘。放养前2周,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在水深 20250000 cm时用生石灰2kg/hm2全池泼洒后,随即均匀翻耙底泥。kg/hm2--3 422施肥 42.21施基肥500水草栽种前,施有机肥1 kg/hm2。 4.2.2.2追肥视水草生长和水体情况用磷酸二氢钙或复合肥适当追肥。每次新池施肥30kg/hm2--45kg/hm2, 老池施肥45kg/hm2--60kg/hm2。 423水草种类及栽培水草的面积控制在水面总面积的70%左右,其中沉水植物占水草总面积的2/3,漂浮植物占水草总 面积的1/3。
423 1伊乐藻250375cm--5清塘消毒后移栽,数量2kg/hm2,3株~5株一束扦插人泥3cm,泥上部kg/hm2--3era--20 分15cm,栽种量占池塘面积10%--20%。移栽时,水深略高于伊乐藻种为宜。5月下旬至6月till。 初,水草已形成优势,用拖刀割去水草上部303 42 2轮叶黑藻3月至4月移栽,数量450kg/hm2。 4233苦草3月至4月播种,播种量1.5kg/hm2。3 42 4马来眼子菜在放种前移栽,数量450kg/hm2-750kg/hm2。 4.2.3.5蕹菜(空心菜)cm--30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播种量0.75kg/hm2~1.5kg/hm2,在岸坡水深线上20CIll处栽培, 或2月中旬大棚育苗后移栽。 4236青萍、芜萍(藻砂)等漂浮植物6月移人,覆盖率为池塘面积5%左右。 424加注新水 ’SC/T1 100一2007放种前1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0.6m深。 425设置暂养区蟹种入池前10d,在深水区,用网片围出池塘面积1/10~1/5作暂养区,待池塘水草覆盖率达 50%-60%时撤除暂养区网片。款蟹种前水草已形成一定优势,覆盖率在30%以上,可不设暂养区。
426投放螺蛳2507504月前后投放活螺蛳2kg/hm2。6月至8月投放活螺蛳2250kg/hm2~3kg/hm2~ 3000min。kg/hm2。投放的活螺蛳用3%的食盐水浸浴3 4.3蟹种放养 43.1蟹种来源由直接采捕自长江天然蟹苗,或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长江水系河蟹原良种场繁育的蟹苗 培育而成的蟹种。 4.3.2蟹种质量蟹种的种质应符合GB/T 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畸形、无寄生虫、无疾病。严禁投放性早熟蟹种。 433放养时间和密度000放养时间,在长江流域,一般在2月中旬前,最迟不超过3月初。放养密度6000只/hm2~9 只/11lTl2。 434蟹种消毒min-5 浴3min,或10mg/L--20mg/L高锰酸钾浸浴10min。 435放养应先放养在暂养区;如果池塘水草茂盛可直接放养。放种时由蟹种自行爬人池中为好。 4.3.6放养模式以河蟹为主,搭配适量青虾、鳙、鲢、鳜等,放种时间与河蟹基本同步,鳜在5~6月放种。放养模式 见表1。表1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放养模式种类河蟹青虾鳙鲢鳜 l规格,只、尾/kg100~200 800~12002~32~3≥5ma(体长) I数量,只、尾/hrn26000--9ooO7500t9~105000 225~300 75~150 375~600 44饲料及投喂 44.1饲料种类植物性饲料: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各种水草等。
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螺蛳等。配 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和SC/T1078的规定制成的颗粒饲料。13078和NY上述所有饲料的质量应符合GB5072。 442投饲原则 44.2.1“四看” 为65:35。看天气i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cm时可多投,少于30cm时应少投, 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饲料应减少投饲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饲量。 4.4.22“四定”3 SC/T1100一2007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下午四、五点各一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 隔20cm设一点。定质:青、粗、精和配合饲料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定量:按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生长情 况确定日投饲量。 443投喂方法 44.31第一阶段2月下旬至4月,晴天时以新鲜小杂鱼煮熟后拌少量小麦粉成团块状,多点投喂。每天下午5时投d-3 喂1次,日投饲量为蟹总体重的1%~3%,或隔2 d投蟹总体重的3%~5%。采用全价配合饲料, 按生产单位要求投饲。 4.4.32第二阶段5月至6月,以小杂鱼、螺蛳、河蚌等鲜活动物性饲料和全价颗粒料为主,搭配20%--30%豆粕、玉 米、小麦等,每天投喂2次。
上午8时至9时在深水区投喂,占日投饲量的30%,下午5时至6时在浅滩 区投喂,占13投饲量的70%。日投饲量从蟹总体重3%逐渐增加至8%。 4.4.33第三阶段7月至8月中旬,以玉米、小麦、黄豆、蚕豆、水草、青萍等植物性饲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饲料40%~ 45%,玉米、小麦、黄豆、蚕豆要煮熟。每天投喂2次。日投饲量为蟹总体重的8%~10%。 4.43.4第四阶段8月下旬至9月底,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搭配植物性饲料30%--40%,每天投喂2次,日投饲量为蟹 总体重的8%~10%。10月初至11月上旬日投饲量从蟹总体重的8%~10%降至5%。 4.4.35第五阶段11月中旬后,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投喂1次,日投饲量为蟹总体重的1%~3%。 4.5水质调节 4.5.1水深控制 月至11月水深降到1m左右。 4.52换水换水时先排后灌。换入水水温与蟹池水温基本接近时进行。4月至6月每2周换1次,7月至8d-5 月,每3d换1次,每次换水量10an~15cm;9月至10月每周1次,每次换水20cm--30(2Ffl。 45.3透明度5月份前透明度为30ClTt,5月至6月为35cm--50crn,夏季50enl以上。
45.4调节pH值d用生石灰150pH值控制在7.5~8.5之间。4月至6月,每30kg/hm2对水均匀泼洒;7月至9d~25 月,每20d泼洒1次。 45.5溶解氧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 4.5.6水质监控养殖期间,每月定点检测水质1次。检测项目主要为: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130),亚硝酸盐, 氨氮,总磷,亚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等。 4.6脱壳期管理掌握脱壳规律,脱壳高峰期前1周换水、消毒;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磷酸二氢钙和维生素C 等。脱壳高峰期避免外用药泼洒、施肥,减少投饵量,保持环境安静。 4 7病害防治 4SC/T1100—2007 4.7.1药物使用按NY5071规定执行。 4.7.2病害防治按NY/T5065规定执行。 4.8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河蟹吃食及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养 殖过程中,定期(一般每月1次)抽样进行生长测定,记好生产日志。 4.9捕捞与收获按NY/T5065的规定执行,10月~12月,地笼张捕为主,灯光诱捕、干塘捕捉为辅。 5湖泊网围生态养殖技术 51网围区选择 5 1 1环境条件m~2.0风浪较小,水质清新,有微流水,年水位差不大于1m,常年水深保持0,8133-;底部平坦,含沙 量低的黏壤土为好,淤泥层小于20cm,底栖生物丰富;水草丰盛,以水生植物如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 子菜、金鱼藻、小茨藻等为主,覆盖率达70%左右。
51 2水质水质应符GB11607的规定。 52网围结构 52.1形状和大小hm2~5形状根据地形自行决定,呈圆形、椭圆形或圆角方形。单个网围区的面积以3hm2为宜。 5.2.2材料和结构cm--2.5用3×3聚乙烯网线编织的网衣,网目尺寸为2Cm;网围高度高于常年水深1.5r12以上。 网片装上下2道纲绳,下纲连接在直径为12cnqt左右的石笼上,并在上纲处再缝制40cm高的、呈r形 的倒檐防逃网。 5,2。3网围区建造m~3在选定的地点按设计的面积、形状将竹桩插入泥中定位,桩距21TI。然后沿竹桩敷设网衣,下 纲用地锚插入泥中;底纲每1m石笼装石子7k左右,石笼应踩入底泥,或用倒矛桩将下纲石笼插入泥cm,内层网网目2.5ClTI,内外网之间的间距约3m。 中35cm。网围区用双层网结构,外层网网目3网围与网围之间保持5m~10m宽的航道。在内外层网之间及网围外的周围设置地笼。 5.2.4蟹种暂养区设在每个网围中,用网目尺寸为2.5crrl的单层网衣围成,占总网围面积的10%--20%。 53放养前的准备 5.31清野除害用地笼网和刺网清除对河蟹危害较大的乌鳢、鲤、草鱼、鲶等。
5.32水草栽培水草覆盖面积不足2/3的网围区,应补充种植水草。在每年的3月种植,水草种类以伊乐藻、苦草、 轮叶黑藻等为主。 53.3投放螺蛳5000004月前后一次性投放活螺蛳4 kg/hm2~6kg/hmz或4月前后投放活螺蛳2250k/}1nn2~ 3000kg/hm2,然后7月至8月每月投放活螺蛳750kg/hm2-2250kg/hm2。511 SC/T00—2007 5.4蟹种放养 5.4.1蟹种来源按4.3.1执行。 5,4.2蟹种质量按4.3.2执行。 5.43放养密度和规格放养密度为4500只/}一2~6000只/姘,放养规格为60只/k~100只/kg。根据本地实际和网 围区水质的情况,搭配放养鳙、鲢鱼种450尾/hm2左右,或放养规格10cm左右的翘嘴鲫、花鳕等鱼种500--3000只/hm2。 300尾/hm2;不投饵的网围,放养密度为1 54.4蟹种消毒按4.3.4执行。 5.4.5蟹种放养2月至3月。如网围区内水草覆盖率低,蟹种先放养于暂养区内,到4月中旬蟹种第一次蜕壳前, 暂养区水草生长茂盛时拆除暂养区。 55饲料与投喂 55.1饲料种类和质量按4.5.1执行。
5.5.2投喂原则按4.5.2执行。 5.5.3投喂方法按“四看”、“四定”投饵原则。蟹种放养初期,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7月至9月投喂植物性饲料为 主,8月中旬后,增加动物性饲料,9月中旬开始,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投喂2次,上午7时至8时 投喂全天投量的2/5,下午6时,投喂全天投量的3/5。每El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8%,根据河蟹生 长的营养需求和网围区水质及天然饲料的情况适当调节,以每天吃完为宜。 5.6日常管理 5.61经常巡视,观察鱼、蟹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并定期进行体表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62检查网围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汛期期间,密切注意水位上涨情况,及时增设防逃网;检查 地笼内是否有河蟹进入,了解河蟹外逃情况,加强防盗防逃管理。 5.6,3及时捞出垃圾、残草、残饵;勤洗网衣,保持网围内外水体交换通畅。 5.6.4水草不足时,及时补充栽种或移植;水草过多时,及时割去移走。 565记好养殖日志。 57水质监控按4.5.6执行。 5.8病害防治按4.7执行。 5.9捕捞收获按4.9执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