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是主要的家蚕饲料,我国桑树品种全世界最多。桑树的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命周期长,容易成林,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及利用形式,选择合适的桑树品种,既可用于营造生态防护林、城市绿化带,又可用于库区消落带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石漠化和盐碱地的治理等,同时还能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桑树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在营养、耐旱、耐涝、耐寒、耐盐碱及抗重金属胁迫等方面),多种优良特性被发掘和利用,桑树资源多元化创新利用正逐渐丰富蚕桑产业的内涵。
生态防护林构建
原文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的一处桑树生态防护林,照片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龙唐忠提供
桑树是很好的生态防护林树种,其特点有:
1、根系十分发达。桑树是深根性乔木,有资料表明,4 年生黄鲁桑根系的垂直深度超过80cm,15年生高干桑树根系的垂直深度超过4m。
2、吸水固土网络。桑树根系分布近地面部分的水平根与最深能深入土中3~4m的垂直根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吸水固土网络,可以有效地固持土壤,涵蓄降雨,表现出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3、枝叶繁茂。桑树繁茂的枝叶可以承接一部分降雨,减少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刷,另外延缓雨水的落地时间,降低雨水侵蚀土壤的程度。
4、良好的生理特性。桑树能有效地防止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土壤细土粒的流失,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使降雨较多地渗入土壤内变为土壤水和地下水,显著提高土壤水源涵养量及土壤持水保水能力。
城市绿化带修建
原文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公路两旁的行道桑树
桑树可作为城市绿化带修建,其特点有:
1、桑树的滞尘能力很强,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大、抗性强。
2、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桑树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公路路基,而且成行的桑树还可以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桑树树冠丰满,枝叶茂密浓绿,可为城市道路提供绿荫;而且桑树比较耐修剪,栽植在道路边或公园里可以统一修剪,控制树形,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如九纹龙桑和垂枝桑等由于其独特的外形特征很适合用于行道景观树。
九纹龙桑和垂枝桑
在选择桑树品种作为行道用树时,应根据道路特征,合理选择桑树品种以减少花粉污染,如选择雄花少的桑树品种。
消落带生态恢复
桑树可广泛用于消落带的生态恢复。消落带是水生生态环境系统和陆地生态环境系统交替出现的不稳定的特殊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
1、桑树曾是三峡水库建设以前广泛种植的特种经济林木之一,也是三峡库区消落带能够存活的极少数木本植物之一,被推荐作为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建设的优良树种。
2、2006年大旱期间,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桑树利用其发达的根系来满足对水分的需求,生长基本良好,没有枯死现象。
3、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在超过10m的水深下被淹6个多月,在消落带露出地面后部分桑树依然能够较好地生长。桑树的根茎在库区消落带强烈浪涌冲击侵蚀下保存完好,而同处于消落带内的其它乔木全部死亡。
石漠化、荒漠化治理
原文注:湖南省娄底市石漠化区域桑树的生长情况
我国西部地区,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桑树抗逆性强,在中国南北方都能生长,是北方众多省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选树种之一。
1、桑树有着超强贮水功能的根系网络,在遏制风沙、保持水土方面表现突出。桑树的这些根系网络足以保证桑树在年降水量250~300mm的干燥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
2、桑树生长快,在沙荒地种植,林木覆盖率可快速提高,在自然条件下6个月可以长到120cm以上,能起到降低风速、固定流沙、改变荒漠面貌的作用,而且经济效益好。
盐碱地治理
原文注:生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盐碱地上的桑树
桑树是改良盐碱地的合适树种,已成为我国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和重建工程中重要的先锋树种之一。其特点有:
1、桑树耐干旱、耐瘠薄,在酸性、盐碱土中均能正常生长。
2、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桑树拥有巨大的树冠,有的高度可达 12 m,能蒸发大量的水分,根系像一台抽水机,将地下的水源源不断地向树冠输送,地下水位就慢慢地下降,溶解在水中的盐碱也就随着水慢慢地移到土壤的深层。
3、在盐碱地种植耐盐碱的桑树,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分,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
桑树不仅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而且蚕桑模式消除了土壤中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累积毒害的危险,有可能成为治理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实现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树种。
1、桑树对镉(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根、茎、叶、皮等器官都能富集Cd。桑树从土壤中富集的Cd约有50%富集在根部,主茎和分枝中各约占20%,叶子中占10%左右。例如,桑树品种育71-1从土壤中富集的Cd有53%~70%集中在根部,桑叶中仅占10%左右。
2、试验结果表明,粤桑11号(15000株/
)、农桑14号(30000株/
)和强桑1号(45000株/
)的桑树从土壤中富集的Cd有50%~52%分布在桑树的根部,其次为分枝(21%~24%)、主茎(12%~16%)和桑叶(7%~13%)。
3、桑树地上部(茎、枝、叶)Cd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桑树对 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在工矿区Cd、铅(Pb)超标农田栽植农桑14号较好,密度以15000~30000株/
为宜。
4、桑树(农桑14号)从土壤中富集的Pb大部分集中在根部,且Pb在桑树各部位的含量分布情况为根>茎>叶;其中桑叶中富集的 Pb 有超过92%集中在细胞壁,减少了其对细胞器的损害。
5、湖桑1号对矿区农田土壤中 Cd、Pb、铜(Cu)、锌(Zn)这4种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结果显示这4种重金属在桑树各部位的含量趋势为根>叶 >皮 >骨,表明桑树可以较好较快地修复矿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同时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桑树除了对重金属Cd具有较好的富集和耐受能力外,还对其它一些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栽桑养蚕不仅可以利用重金属污染农田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蚕桑模式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作者展望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环境污染加重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蚕桑产业面临许多发展问题。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桑树资源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桑树的多种生态功能被发掘,桑树栽培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养蚕收茧,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利用的趋势,如桑树已经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用于生态防护林构建、石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等。为了能充分发挥桑树的生态功能优势,相关科研院所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创新,从众多的桑树品种资源中筛选出能适应不同外部环境胁迫(盐碱、高温、干旱、重金属等)的优良桑树品种,并对相应的耐受机理进行深度剖析,同时强化桑树生态产业系统的开发研究及配套技术体系的构建,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桑树资源,走生态发展之路。另外,要将蚕桑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利用蚕桑资源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
原文章标题:《桑树的生态应用前景》,作者:蒋勇兵等(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刊载于《中国蚕业》2018年03期 。
DOI:10.16839/j.cnki.zgcy.2018.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