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鲍鱼进入千家万户的
团圆饭食谱,倍受青睐!
位于莆田市东南部的南日岛是我国鲍鱼主产区之一,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更有南日岛人引入现代化的技术养殖,转化利用海洋资源,带领身边人共同致富的传奇故事。
杨建忠作为南日岛鲍鱼人工培育养殖的先锋人物,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冬日暖阳,海风猎猎,去往南日岛的轮渡稳稳行驶在碧波上,记者此行目的地就是杨建忠位于秀屿区南日岛浮叶村的福建东禹海洋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南日鲍”种质研究、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每年培育‘南日鲍’大规格种苗约2000万粒,年产值近2000万元,利润一般在200万元左右。”说起鲍鱼的行情,作为公司董事长杨建忠黝黑的脸上难掩欣喜,现在正是鲍鱼销售的旺季,每公斤20粒的鲍鱼能卖到180多元。
东禹鲍鱼育苗场。江瑞鑫 摄
在东禹鲍鱼育苗场
记者聆听了杨建忠和鲍鱼的“成长故事”
今年40多岁的杨建忠,以前是当地供电所的一名电工,家里经营着一家渔具店,生意不错。1997年,不满足于现状的杨建忠,看到有人养鲍鱼致富,于是辞职下海,并盘掉渔具店,准备去海边养鲍鱼。“当时,我连鲍鱼是什么都不知道,但看到别人养殖鲍鱼一年能赚几十万,我心里也憋着一股劲。”
那时,南日岛鲍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鲍鱼养殖的风险越来越大。“我发现南日岛水温高,夏季甚至达30度,而大连鲍鱼的耐温极限一般在28度以下,因此,夏秋之交鲍鱼的死亡率达60%左右。”杨建忠说,为了破解水温偏高问题,大家便开始“南鲍北移”。“费用太高,不划算。同时,鲍鱼搬家途中,还可能遭遇赤潮、淡海水交汇等风险。”他认为此举局限性过大。
杨建忠检查鲍鱼苗。江瑞鑫 摄
鲍鱼育苗场内景。江瑞鑫 摄
为帮助养殖户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杨建忠发现要解决鲍鱼存活率问题,就得培育出耐高温的鲍鱼苗种。
2003年,杨建忠斥资100万元,在海边建立鲍鱼育苗室,并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育苗技术员。“过程中,我买回大量相关资料,一边生产一边学习,日夜泡在育苗场里,测水温、测pH值、下饵料,仔细观察幼苗爬动、摄食。若碰上异常情况,我马上打电话向技术员请教。”
经过一番用心观察、琢磨,他终于把鲍鱼的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等几乎都摸透了,俨然成为鲍鱼育苗的“土专家”。杨建忠不无骄傲地说:“养好鲍鱼,要先把自己‘变成’鲍鱼,想象我和它们怎么玩,渐渐地了解鲍鱼的‘语言’,明白它需要什么。”终于在2005年,杨建忠培育出了300万粒耐高温鲍鱼苗,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入成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南日鲍”。江瑞鑫 摄
“一个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会‘卡脖子’。”杨建忠深知,在这个行业,要一直保持优势,必须有科技含量。多年来,他不断进行“南日鲍”育种改良,有效提高了鲍鱼成活率、生长率和产量。如今,杨建忠已成为当地的“鲍鱼育苗大王”,年均可培育优质鲍鱼种苗6000余万粒,能为3000多家养殖户提供鲍鱼苗种。2022年,该公司还与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合作,研究培育多倍体苗种;并与闽江学院合作研发鲍鱼分子育种技术。
此外,杨建忠的公司与农户们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由该公司统一提供苗种、技术服务,同时开展信息指导,辐射带动基地周边养殖户230多户,开展浅海海带、龙须菜套养鲍鱼,达到了养殖户增收增效,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目标,推动了南日岛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鲍鱼筏式吊养渔排。江瑞鑫 摄
一粒鲍鱼的致富效应有多大?
岛上随处可见的农家别墅就是证明
据悉
南日岛现有海上鲍鱼筏式吊养渔排近2万口,目前从事海上鲍鱼养殖劳动力约2000多人。全镇鲍鱼养殖产量约6900吨,现有35家育苗场从事鲍鱼育苗或保苗业务,育苗水体近20万平方米,目前鲍鱼存苗量在1.5亿粒左右。如今,南日鲍鱼产业已经带动了当地数万渔民共同致富,这片本来不出产鲍鱼的海域,创造了每年10个亿的鲍鱼财富。
农户清洗鲍鱼笼。江瑞鑫 摄
让更多的人了解鲍鱼是杨建忠的“鲍鱼情结”。位于东禹鲍鱼育苗场内的鲍鱼博物馆内,一个个玻璃柜里展示着来自全球15个国家、50余个鲍鱼壳种类,形态各异。据介绍,这些都是杨建忠近年来四处收集的各类藏品。
傍晚,满载的船只在广阔的海面上行驶
在这片蔚蓝色的海域
如杨建忠一样自强不息的南日人
发现和培养了致富的“南日鲍”
扬起了因海而兴之帆
东南网出品
总策划:曾武华 许上福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监制:许上福
记者:金晶晶 蔡意
视频:江瑞鑫海报: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