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泾阳县兴隆镇西苗村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对刚刚卸下“重任”的食用菌棒进行脱袋处理,经过10个月种植期的菌棒在此时此刻工人们有序紧张的一系列的操作中完美谢幕,清理菌棒、消毒灭菌、晾晒大棚……无声胜有声,眼前这一幕幕仿佛在诉说着对来年的期待和憧憬。

时间回到三年前。经考察,崔小卫将目光锁定在了生长周期短、资金回垄快的食用菌种植上,利用食用菌种植短平快的有利因素,也考虑到食用菌味道鲜美,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今后势必将占据“大健康产品”的重要领航位置,主意拿定,说干就干。

开始的阶段也是最难的阶段,要想种出好的蘑菇,备料至关重要,首先就得选择质量过关的菌棒材料,但当地的原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这使他经常感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奈;纵使起步艰难,他依然没有放弃,最终通过多方考察联系,在山东、河南、新疆找到了合适的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材料,并且邀请湖南的食用菌种植专家来指导装菌袋、灭菌、接种一系列工作。

投资2万元尝试4万菌棒食用菌种植的崔小卫很快就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他抱着“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的豪心壮志,承包60亩土地、建设40个大棚发展食用菌种植。

“1个大棚3万个菌棒,价格好的时候,平菇一斤可以卖到8元以上,一个棚大概可以收入15万元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咱们还购置了2辆单辆可以容纳3000斤的冷藏车……销售这块一直和西安、咸阳的各个大型商超对接,通过招代理商的途径与其达成协议,旺季的时候,每天以5000多斤的数量销往西安新桥蔬菜批发市场与咸阳新阳光蔬菜批发市场。”崔小卫喜滋滋的给他的“小蘑菇”算了一笔经济账。

长远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家庭农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泾阳县惠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咸阳市菇鲜惠食用菌家庭农场相继成立,2021年,崔小卫的家庭农场还被咸阳市农业局认定为“市级家庭农场”。现如今,通过走“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的模式,利用土地流转,多方争取资金及项目支持,还计划在原规模上继续建设20万菌棒的食用菌大棚,建成后将采取“反租倒包”方式,让有发展食用菌意愿的农户廉价租赁园区大棚发展食用菌产业,农户“蝶变”为家庭农场主,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共享公共资源,实现抱团发展。

“每年到装菌包和采菇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这里干活,现在熟练了许多,每年算下来,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上千元的工资,而且在家庭农场务工,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而且比较自由,农忙时还可以干家里的农活。”西苗村村民苗小燕洋溢着满脸的笑容娓娓道来。

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算富;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算富。在发展家庭农场的道路上,崔小卫始终不忘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为本村及周边村数百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走上致富道路。

发展家庭农场,“小而精”才能“长而远”。食用菌的种植,只是泾阳县家庭农场产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的板块。

规模大小不一的家庭农场,一头连着小农户,一头连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泾阳县以培育新型农业园区经营主体为统揽,将家庭农场作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出台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从注册登记、土地流转、人才培训、农业科技、农业营销、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制定配套扶持政策,促进家庭农场提速发展,构建起绿色生态、长远发展、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坚实保证,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源泉。

据悉,泾阳县共发展各类家庭农场94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37家、养殖业的16家、种养结合的21家、从事其他类型的20家,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面积10695.8亩,劳动力总数300余人,其中家庭成员数180人。(泾阳县乡村振兴局 寇师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