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群雄纠纠气昂昂,追逐嬉戏、振羽高歌,就像一朵朵天上流动的白云,煞是壮观。参加中国鹅产业发展联合会第一届二次会议的行业协会领导、研究机构专家、产业企业老板等100余人参观了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干净整洁的鹅舍、独特的养殖方式、科学精细的管理、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营得到了与会人士的一致称赞。
然而,有谁能想到,该合作社的创始人、被称为“养鹅达人”的马印明,十年前还是一名“矿老板”。正是他在当年铁矿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居安思危、毅然转型,经风历雨、披荆斩棘,才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养殖之路,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艰难转型:大炕上孵小鹅
熟悉马印明的人都知道,他爱干事、好琢磨、肯吃苦,有股子不服输的犟劲儿。
“十年前,正是铁矿红火的时候,可以说躺着睡觉都挣钱!”马印明告诉记者。然而,在这一片繁荣背后,马印明敏锐地看到了“盛世危机”:虽然开矿很赚钱,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才会永不枯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考量,觉得搞养殖业,应该大有前途。”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筹备,2007年9月马印明的养鹅场正式开张。“当时只有5户入股,总投资40万元,承包了村里几百亩林下地和低效沙坡地。”马印明说。
刚开始,鹅场的发展顺风顺水,马印明将养殖与退耕林下养殖相结合,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市场如战场,行情瞬息万变。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了,当年成鹅的出栏价降到了雏鹅进价以下。卖了吧,赔钱;不卖,光饲料钱每天就得几万元。马印明将养殖数量一降再降,到了2009年底,仅剩下了1000只种鹅,一年多时间赔了400多万元,几乎把家底都输光了。
这时候,亲戚朋友开始劝他重拾老本行,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吃苦遭罪。然而,永不服输的马印明犟脾气上来了:我认准的事情绝不半途而废!为此,马印明再次去外地考察学习,并认真总结分析。他发现,尽管市场起起落落,但雏鹅的价格一直看好,搞孵化一定能赚钱。
可是,当时马印明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我就用起了土法,在大炕上孵小鹅,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马印明回忆,经过艰难摸索,他成功了。之后他又买来孵化机的零件,自己“攒”了两台孵化机。由于市场把握准确,马印明慢慢走出了困境。到了2010年,养殖场实现了盈利,2011年更是打了一个翻身仗。
心系乡亲:为农民创利润上千万
马印明是迁安市迁安镇杨团堡村人,对故乡这块土地始终充满着眷恋,对于父老乡亲始终充满感情。自己的事业步入正轨之后,马印明开始考虑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为此,他开始搞合作经营,吸引当地群众进入养鹅行业。
据悉,目前正农鹅合作社的成员已经达到241户,总投资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700余亩,集孵化、养殖、育种、饲料供应、鹅产品深加工为一体,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2015年合作社存栏种鹅10万羽,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鹅养殖企业,为养殖户创造利润上千万。这种“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真正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
认识马印明的亲友,都说他“傻”,自己日子都顾不过来了,还总想着乡亲。不管什么时候,马印明始终心怀感恩,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就是这个犟脾气,养鹅就要养一辈子,做好事也要做一辈子!我觉得,每个人活这一辈子,都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来。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富裕起来,因为我们这个产业做起来后,确确实实地能帮助很多的人,我想要因为我改变帮助更多的人”马印明说。
马印明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老搭档滕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创业多年,马印明每一年都会拿出钱来资助村里生活困难的家庭;村里呼吁捐款时,他也总是带头伸出援手;村子周边的路,也是马印明自掏腰包积极参与修起来的,为经过此路的村民们行了方便。”
诚信经营:用心做事硕果累累
马印明是一位注重学习的“鹅司令”,每年冬闲时节,他都会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省内外畜牧领域专家,免费为合作社几十户农民培训养鹅技术,不断提高社员的养殖技能,促进农民增收。
用心做事,诚信经营,马印明就是凭着这股“傻”劲儿,带领他的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马印明2009年被迁安团市委评为青年创业之星;2010、2011年连续被评为迁安市先进生产工作者;2012年被迁安市政府评为优秀青年风尚人物。合作社2012年被评为“迁安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2014年被评为“唐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13~2015年被河北省畜牧业协会确定为河北省“十佳”企业”;2014年被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心、河北质量诚信监督委员会确定为“全国3.15消费者公认合作社”。2011年,合作社的鹅产品经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