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 王莉 文/图
张雄认真给葡萄修枝。
组织农户进行葡萄种植技术培训。
大量的葡萄即将成熟。
火热的六月,在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占地100亩的好运来家庭农场里,一片片、一层层纵横交错、藤蔓叠生的葡萄架下,红如玛瑙、绿如翡翠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目不暇接。好运来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书记张雄右手攥着一把剪刀,正认真细致地给葡萄修枝。
今年32岁的张雄,是土生土长的果园村人。黑黑的脸庞,个头不高,但看上去十分干练、精神。凭着一股子干劲儿,张雄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带着对泥土的感情,毅然回到家乡,开始创业种植葡萄,成为一名“新农人”。
如今的张雄,已成为果园村好运来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书记,更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100亩地的葡萄园,每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回归:
政策引领 返乡创业种葡萄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思想斗争,张雄9年前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在北京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
在北京工作时,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张雄印象深刻。几年时间里,果园村党总支带领村民们发展葡萄产业,成立合作社、建起大园区,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那个时候,几乎每年春节村上都要召开农民工回乡座谈会,我都准时到会参加,及时与组织、乡亲沟通交流想法,共同拉家常、谈工作、话发展。”谈到返乡的初衷,张雄有些激动,他表示:当年村里政策好、技术好、市场好,国家也在大力支持西部、支持乡村,鼓励回乡发展。张雄觉得,回老家种葡萄,既能照顾家庭,收入又可观。
刚回家乡的时候,张雄空有满腔热情,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干。于是,他主动参与到村党总支合作社建设中,认真学懂弄通“五个统一”的服务。不仅如此,他还跟合作社申请流转了20亩土地用于首期葡萄园建设,参加统一的农技培训、统一的农资统筹、经营销售和品牌打造。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葡萄种植,张雄还特地申请了两名师傅手把手教自己种植和管理。
一年时间,张雄靠着创业的热情与信心,熟练掌握精准滴灌、水肥一体、生物防控等技术,葡萄园的发展也逐渐走上正轨。
挫折:
因病致贫 主动作为促发展
正当他沉浸在葡萄丰收的憧憬中时,生活却给他当头一棒。2012年,他和弟弟先后患上重病,花光了家里积蓄,还欠下40多万元的债务,葡萄园发展无以为继。回想起曾经的日子,张雄至今感慨不已。“当初最难挨的时候,我甚至有过盘掉葡萄园再次外出务工的想法。幸好,村党总支和党组织没有放弃我,一直在关怀和帮助我。”
后来,在村里的担保下,张雄拿到了创业贷款,全部投入到葡萄种植当中,还申请了葡萄特色农业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村里也派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来他的葡萄园进行指导,从露天种植改成大棚避雨栽培。当年,葡萄丰收,卖了6万多元,让张雄看到了希望,并逐渐摸索到了一套自己种葡萄的心得。
有了技术,张雄的葡萄产量不断增长,品质也不断提升。“我们的口号是‘种最好的葡萄’!现在在葡萄园里基本上是美人指、阳光玫瑰等高端品种的葡萄,最贵能卖到上百元一斤!”张雄开心地说道。经过几年发展,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葡萄园种植规模还发展到了100余亩。
感恩:
不忘初心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张雄十分感恩从前在低谷时给予自己帮助的党委政府。“多亏了党委政府的关心,以及村里的扶持帮助,我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他说。
多年来,张雄一直在思考能为家乡、为社会做些什么?2013年,张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4年成为预备党员,2015年担任村网格员,2017年又担任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书记。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党组织靠拢、向党支部看齐,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后来,他又加入了党员先锋服务队,走到乡亲家里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诉求。曾经的苦难,让他对“贫困”有了更深的体悟,主动结对5户贫困家庭帮助其发展产业。
在经过多年的种植实践锤炼后,张雄积累了丰富、科学的种植知识,他常常主动带动周边百姓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同时,张雄组织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带头进行有机种植、带头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大家依法诚信经营。
一路走来,从在京工作,到回乡创业,张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共产党员,时刻铭记党的恩情、牢记职责使命、奋力拼搏发展。“最好的时代,必须奋力拼搏;面对最好的组织,必须知恩感恩;成为最好的自己,必须甘于奉献。”这是张雄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是果园村好运来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的发展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