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湛蓝的天空下,平桥区五里镇王店村的村道两旁,一片片高粱随风摇摆。
“现在村里种的高粱,马上就该成熟了,到时候这地里都是红澄澄的一片,增收更是板上钉钉的事咯。”看着层层叠叠的高粱,王店村王建楼组55岁村民王国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五里镇王店村是平桥区较偏远的村,农业生产水平低、基础条件差。近年来,王店村狠下工夫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经过认真调研后,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和种植技术,发动贫困户种植高粱,发展壮大高粱产业,结合市场前景和效益分析,以规模化、专业化、订单化种植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推行之初,却并不轻松。
“起初村民都持观望态度,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当地农民习惯了种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对于改种高粱,村民都有很多顾虑。”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建宏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该村成立了瑞丰合作社,并多次到鸡公山酒业和茅台镇酒厂考察调研,并签订协议,由公司免费提供种子、技术,实行订单种植,对农户所种高粱实行保底价订单式收购。
“订单种植,首先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土地荒芜、农作物种植单一的问题,其次解决了农村种植发展难的困境,高粱丰收后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给广大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贫困户脱贫的问题。”徐建宏说。
“还是种高粱划算,种子都是酒厂免费提供的,种植成本低,而且花费的时间、精力也远低于其他农作物,相比较每亩比以前多收入三四百元呢。”王国林之前种植玉米和黄豆,如今他把自家20亩地全部都种上了高粱,“今年预计可以收入近2万元。”
手握订单,销路不愁,村民们竞相改种高粱。目前,已有80户村民种上了高粱,种植面积也由2016年的300亩发展到今年的2000亩。被人们淡忘的高粱又被重新挖掘开发出来,新思路带来新变化,也助推了乡村振兴理念的延伸和发展。
“今年高粱的亩产将增至700-800斤,全村正搭着高粱‘红运’,朝致富路上快跑。”徐建宏兴奋地对记者说,“收获的时候欢迎你们再来,那时我们的高粱地红灿灿的一大片,村民一定喜笑颜开。”
本报记者 郑 烨 徐 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