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平顺县,色彩斑斓,美景如画。在平顺县东寺头乡常峪沟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掩映着几间鸡舍,两座温棚,这里就是85后小伙申林的林下养殖基地。
一大清早,申林打开鸡棚出口,一只只土鸡冲出鸡棚,奔向长满绿草的树林,“咯咯”“喔喔”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林下生态养殖图景。
“最近有雨,鸡在温棚里养殖,天一晴就放养,让鸡在树林里吃虫、草等天然食物,活动空间大,这样饲养的土鸡得病少,肉质也好。这批鸡每只大概有4斤重,眼下就能出栏了……”林下养殖基地负责人申林高兴地说。
今年35岁的申林,是平顺县东寺头乡安咀村人,在他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因家庭贫穷,初中毕业后,申林为了生计,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成家后,曾到江苏、南京送外卖,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年收入七八万元。
去年,他的岳母不幸身患重病,为了照顾老人,申林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家中与妻子一同照顾。“亲人没人照顾,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我就想着自己创业。以前在外地上班,觉得土鸡销路不错,利润也好,成本也不是很大,所以就选择养殖土鸡。”申林说。
经过一番斟酌后,去年年底,申林投资10万元修建起了鸡棚,又从外地购买6000只太行鸡苗,利用常峪沟百亩林地搞起了林下养殖,当起了“鸡司令”。
然而,林下养殖并非易事。由于缺乏经验,半个月后,鸡仔互相打架,死伤一部分,接着又得了疾病,造成三分之一鸡仔死亡。为了减少损失,申林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他前往山东、湖北专门学习养土鸡技术,向周边养殖大户请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收看养殖视频,边学习边摸索,总结经验。
养殖过程中,申林发现由于鸡苗太多,温棚密度过大,加上鸡群和粪便混合在一起,容易感染疾病,便在鸡棚里安装网床,实现鸡、粪分离,有效抑制了病菌,也便于清洁。
今年4月份,他修建了一间育雏室,引进5000只太行土鸡苗。起初的十天,他每隔两个小时就会观察一次,随时控制好室温。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批鸡苗存活率达到90%。为了保证土鸡的品质,鸡饲料全部采用玉米、麦麸等配制。
经过几个月的饲养,一批土鸡陆续出栏,申林通过微信推广、亲朋好友介绍,并四处奔走在市区及周边县区的各大农贸批发市场进行销售,土鸡市场行情好,加上粮食喂养,鸡吃草虫、喝泉水,他的土鸡很受欢迎,一些农家乐还选择长期订购。截至目前,申林已销售了3000多只大公鸡,每只鸡的纯利润在10元至20元不等。
“自己创业,起步阶段很艰难,也很辛苦,但为了让家人能过上好日子,我必须努力拼一把。”申林的言语中流露出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已投资30万元扩建养殖规模,现在还有1000多只大公鸡已养成待售,再过一个月,他的土鸡就要开始产蛋,按照这样的进度,不仅可以实现循环养殖,还可以大大提高收益。
申林养殖的鸡从孵化到出栏完全以原生态的形式放养,鸡平时在林间觅食,喂食以玉米、麦麸为主,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纯生态养殖。得益于优良的自然环境,林下养的鸡活动量大、食量大,生长过程中极不容易生病,不使用抗生素,烹饪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申林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生态造林和绿色养殖有机结合,打造出一条养殖生态鸡的致富之路。目前他养殖的生态鸡已有一些外地客户到养殖基地收购、也有些游客慕名上门购买,下一步他将考虑拓宽电子商务,希望能让更多的市民品尝到真正的土鸡和鸡蛋,同时带动周边的村民依托山林,发展林下养殖,实现共同增收。
本报记者 马嫣婕 通讯员 秦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