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的种植技术及防治_白菜的防治_防治白菜种植技术与管理

(一)选种及育苗

1、品种选择

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这是我们选择品种的一般原则,但首先应该注意熟期的选择,根据当地积温选择品种,要能保证安全成熟,耐寒性要好。

第二积温带上限可选择12、13片叶品种,第二积温带下限选择11、12片叶品种,第三积温带应以11叶片品种为主,还要考虑品种的后熟性。同时,水稻的耐寒性要好,能够抵御障碍型冷害。种植面积10公顷以上的,最好选择一个主栽品种,一个搭配品种。

白菜的种植技术及防治_白菜的防治_防治白菜种植技术与管理

2、育苗

(1)选地做床

苗床最好固定在一个地点。选择地势较高,土质肥沃,向阳的旱田地。追施有机肥和草碳,以培肥地力和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秋翻地,秋做床。一来可加快第二年春季土壤风干速度,二是可以缓冲春季作业压力,抢农时。水源充足,浇灌方便的农户,可适当加高床面,床面高出地面15~20厘米。床面宽度以易于操作为准,不宜太宽,太宽则床面不易操平,浇水时,容易出现水洼,影响苗的整齐度。

(2)床土处理

为了培肥床土,满足秧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最好每平方米施优质过筛有机肥10公斤,可以把有机肥和壮秧营养剂一起均匀地混拌到苗床中,深度10厘米左右。如果床土呈偏碱性,必须进行调酸,最好调到PH值4.5~5.5, PH值最好不要超过6,否则容易发生立枯病。

(3)选种、浸种及催芽

选种:常用的方法是比重选,一般用50公斤水兑10~12公斤盐或兑20公斤黄泥。充分搅拌后捞出浮在上面的秕粒和半秕粒,选好的种子用清水冲洗两遍后用浸种剂进行浸种。

浸种:水稻浸种时间与浸种保持的水温高低有关,水温20℃,浸种约需4~5天;水温15℃,浸种约需5~6天;水温10℃,浸种约需7~8天。在播种的前一天,捞出凉晒。

催芽:有条件的可选择催芽器进行催芽,便于温度的控制和掌握。催出的芽1~2毫米为宜,不宜太长,要整齐一致。没有催芽器的农户在催芽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掌握,适宜的温度30~32℃,一到二天即可。不能超过40℃,防止高温烧芽。

(4)播种

播种时间: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适宜的播期,一、二积温带在4月10~20日,三、四积温带在4月15~25日。要根据当时的气象条件和移栽期灵活掌握,可适期早播,但也不宜过于提前。因为种子要在10℃以上温度条件下才能发芽,过早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及整齐度。

播种量:不同的移栽方式,播量也不相同。手插中苗平方米播量为250~350克;手插大苗平方米播量为200~250克。钵体育苗应根据育秧盘的孔数和抛摆的面积多少,计算出育苗面积,一般每个孔穴2~3粒种子。机插苗每平方米适宜播量为600~750克。

(5)苗床管理

水分管理:在播种前要一次浇足底水,苗床要浇透。播完种之后,要覆上底膜,以保水保温。苗出齐后,浇水的依据是早晨看叶尖上有无露珠,没有露珠就得浇水,要一次浇透,不要太频,也不能漫灌。虽然是旱育苗,但苗床也不能过于干旱,过于干旱,有可能蹲住,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并且容易出现老化苗的现象。

温度管理:在秧苗出齐之前,育秧棚完全封闭。苗出齐后到1叶1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30℃之内,超过30℃时,在棚的两端开小通风口。1叶1心期到2.5叶,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逐步加大通风口和练苗时间。防止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2.5叶后,棚内温度不超过20℃,逐步做到昼揭夜盖,插秧前几天,要撤掉棚膜,使秧苗适应外界常温。随着秧苗的生长,棚内温度的降低应循序渐进,防止忽高忽低。另外,我省春季气温很不稳定,要注意防低温。

防病灭草及施肥:播种覆土后,均匀的撒上除草剂,盖上底膜。

底膜除可保温保湿外,还可提高除草剂的灭草效果。如果没有封闭灭草或效果不理想的,在秧苗1.5叶期左右,用25%的敌稗乳油喷雾灭草,用量为100平方米200克。在秧苗1.5到2.5叶期可追施壮秧营养剂, 壮秧营养剂含有各种养分和药剂,经过多年的生产试验,证明使用效果较好。用量为正常用量的一半。如果盘育机插苗,在秧苗1.5到2.5叶期可喷施生根粉之类的药剂,促进秧苗根系生长,盘好根。在插秧前2~3天,再喷施一遍生根粉,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加快秧苗返青速度。插秧前喷施乐果对防治潜叶蝇的效果也很好。

白菜的种植技术及防治_防治白菜种植技术与管理_白菜的防治

(二)整地及插秧

1、整地

从时间上分,分为秋整地和春整地;从方法上分,分为水整地和旱整地。秋整地主要是在水稻脱谷后到上冻前进行旱翻地旱耙地。秋整地有利于土壤熟化,节省泡田用水20%左右,所以,有条件的地区和农户,特别是缺水地区和井灌区,最好采取秋整地的方式,以减少第二年春天的作业压力。在水源丰富,盐碱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可采取秋旱翻春旱耙的整地方式这样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灭虫灭草。

在翻地上,深度一般在15~18厘米,也不宜过深,最好不要打破犁底层。每2~3年翻一次。秋翻可适当深一些,以利于土壤熟化,春天可适当浅一些,深则土凉,对发苗不利。瘦田浅翻多耙,防止犁底层生土上翻。盐碱地不宜翻得过深,与瘦田一样,应结合施用有机肥料,逐年加深耕层。

本田整地要做到旱整平,水耢平,耢耙结合,整平耙细,田面高低不过寸。5月初开始放水泡田,水耙地水耢平一定要提前结束,留出足够的沉降和封闭时间。

2、插秧

插植时间:一般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即可插秧,我省二、三积温带的适宜移栽期为5月15~25日,根据气象条件可适当提前,但也不宜过早,插植过早,一旦遇低温天气,容易造成缓苗时间过长,降低秧苗素质,反而不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易受到延迟型冷害的威胁。

插植规格:可根据秧苗素质和品种特性确定插植规格。如果是手插苗,秧苗素质好或品种分蘖力强,可适当稀植,如30×15厘米,每穴2~3苗;如果秧苗素质一般或品种分蘖能力较差,可稍密一些,如30×10厘米,每穴3~4苗。如果是机插苗,则可根据品种的分蘖能力及育苗水平,靠播种量调节。一般平方米播芽种在500~600克范围内。钵体育苗由于秧苗素质较好,应稀插或稀摆,30×15~16.7厘米比较合适。

(三)本田管理

1、施肥

(1)合理施肥原则

应以保证水稻安全成熟,不倒伏、不得病为原则。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各种肥料配合施用。如有机肥和化肥,氮磷钾肥及微肥等应配合施用,水稻生长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只有各种元素均衡,才能使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②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地区和农户,最好对自己种植稻田各种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缺啥补啥,使施肥更具有针对性。

③看品种、看天气施肥。抗病性、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可适当多施;抗病性、抗倒伏性弱的,要尽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要增加钾肥的施用量。在水稻生育中期,即孕穗期,追施钾肥的效果比较好。这个时期施用钾肥可以增强水稻茎秆韧性,促进根系发育。从而增强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在水稻中后期出现持续低温的情况下,应减少计划中的氮肥施用量。

(2)施用量及方法

施肥比例:一般可采取比例氮:磷:钾为2:0.75:1,如果是老稻田,可采取氮:磷:钾为2:1:1.5的比例,与上一种施用比例相比,钾的施用量增加50%,可做为后期追肥施用。主要是考虑老稻田长年处于淹渍条件下,土壤通透性及活性较差,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后期增施钾肥可以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

施肥量:中等肥力地块尿素250公斤左右,二铵100~125公斤,硫酸钾125~150公斤;肥力较差的地块尿素300公斤左右,二铵125公斤,硫酸钾150公斤;基础肥力较高,如新旱改水的地块,尿素用量一般在200公斤左右,二铵50~75公斤,硫酸钾75~100公斤。以上提供的只是参考用量(这里以尿素、二铵和硫酸钾为参照标准,如使用其它肥料,可按以上标准进行折合)。还应根据品种特性、当时的气象条件及目标产量有所增减。另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施锌肥、硅肥等。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复合肥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应根据复合肥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计算出合理的施用量,不够的要补充,切不可图省事“一炮轰”。

施肥方法:氮肥总量的40%,磷肥的全部,钾肥总量的50%做为底肥,结合耙地均匀地耙到土壤中。在水稻返青后,氮肥总量的20~30%做为追肥施入。在7月上旬,氮肥总量的30%左右和剩余50%钾肥做为穗肥施入。可在氮肥的计划用量中,预留10%做为调节肥,可做为分蘖肥或粒肥灵活使用。根据水稻中后期的生育状况,可补充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激素类的药剂,增强水稻植株活力,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2、水层管理

灌水:插完秧后,不要马上灌水,最好1天后再灌,防止漂苗。如果气温低,可加深水层,灌到苗高的三分之二处,不要淹没苗心。返青灭草后,可采取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的方法,浅水灌溉就是返青后到孕穗期一直保持3~5厘米的水层,间歇灌溉就是下一茬水不见上一茬水,待上一茬水完全消失之后再灌下一茬水。在孕穗期则不能缺水,水层最好保持在7~10厘米,如果遇到低于17℃以下的低温,则要加深水层至15~20厘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灌浆期以后开始间歇灌水,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增强根系活力。达到以气养根,养根保叶,活秆成熟,到黄熟期停灌。

晒田:有条件的地块或者农户,还可在6月下旬采取晒田措施,可减少无效分蘖,还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排出有毒气体,促进根系活力,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