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的养殖技术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现代龟鳖养殖业经历波折,尽管问题不少,还有相当一段磨合过程,但是已开始逐步由零星、分散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由幼稚、粗放走向成熟、标准化;由单一、专一走向多样化、市场化;由劣质、欺骗、假冒走向安全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此,笔者就有代表性或者发展前景好的养殖模式作一简介。龟鳖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技术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新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加温设施的采光棚两季保温养殖新技术,其不但成本低,无污染,而且病害少、成活率高、生长快、质量好。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因地制宜推广的养鳖新模式之一,下面介绍一下中华草龟、台湾草龟、巴西龟和鳖的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新技术。(一)龟鳖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的技术流程所谓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新技术,就是在客观的气候条件下,利用采光保温棚早春初冬两季盖棚保温,利用太阳光能增温培育苗种,晚冬季节开棚自然越冬,夏秋撤棚常温养成商品龟鳖。一般养成周期为16个月左右,可比全程在棚外池塘养殖周期缩短10个月左右。(详见技术流程图)。 2采光棚的设施建造采光大棚的基本设施分为两大部分。2.1保温棚保温棚要达到既采光又保温,还要考虑方便管理和自然越冬,所以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南方地区棚顶以拱形为好,棚设两层塑膜架,膜架可用竹木、薄壁管等。

北方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的除外)的温棚还是采取一面坡式为好,其中北墙与小北坡应有保温层,这样便于严冬时有一定的水温越冬(水温最低不低于5℃),南方式从排水的过道到棚顶高为1.8m,过道宽80cm,并有1%的坡度向外排水。北方式排水在北墙根,沟上盖上水泥板就是过道。北方地区在气温低于10℃进入越冬期时不用开棚,可用遮阳布挡住部分光线(一般采用条档法),棚中不需太强的阳光增温,使鳖能在暗光下安静越冬。2.2龟鳖养殖池一般都采用砖砌池墙水泥抹面,池深50cm,单池面积50m2左右,一般为长10m,宽5m,池角要求圆形。池底也用水泥抹面,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应有0.5%的坡度。池的排水控制可用PP管插拔来进行,池底与排水沟的落差不得低于30cm,而池里的排水口应设在池的一角,排水口装上吸污器,以利养殖时吸污。进水管道设在过道的池墙内壁上,并在每个池的角上装一个注水阀门。通常按照上述结构与模式造成的温棚和鳖池,造价每平方米一般不超过60元,可比目前的全封闭温室造价降低3~4倍。详见图1、图23龟苗、鳖苗放养3.1放养前准备3.1.1打好底质温棚与鳖池造好后,除了清塘消毒,池底栖息层应考虑养殖和越冬的需要,笔者的经验是池底铺20 cm细沙,并在每个池角放少许泥土,这样既有利于越冬,也利于开棚后搞生态养殖,特别是泥土不但有一定的润滑性,对肥水也有一定的缓冲性,对铺底的细沙粒径必须一致,一般要求0.6mm,切忌粗细不匀。

3.1.2搭设晒背台与饲料板由于全采光能达到晒背的目的,所以设置晒背台十分重要,晒背可用水泥瓦或木板,一般要求宽1m,长2~3m就可。饲料台一般设在池里靠过道一边的池墙边。如是水下投喂粘合性好的颗粒饲料,只需在水下平铺一块水泥瓦即可,但要求水泥瓦离水面不超过5cm,如是投喂浮性饲料,可设一个无底的小网箱,网箱一般宽1m,长1.5m。3.1.3注水培肥池中的设施搞好后应把水注到标准的35cm,而鳖苗放养前应先把池水培肥,做到肥水下塘,因肥水下塘的好处有三:一是培好的绿水是个安静稳定的水体环境,鳖在池水里比较安定;二是绿水中有大量的光合藻类,白天可不开增氧泵节省用电成本;三是有些藻类会在池壁和一些附属设施中附着形成一层生物膜,使苗种在爬行时不易损伤体表;四是绿水中有一定的浮游动物(如枝角类),它们既是鳖苗的开口好饲料,也能吞食一些病原菌,起到防病作用。肥水的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用牛粪水(发酵好的牛粪)500g,尿素10g,过磷酸钙5g,把肥料先在桶里溶好后均匀泼洒于池中,在晴天有阳光的情况下,一般3~5天就可达到要求,即水色茶绿色或黄绿,透明度15~20cm之间,这种水体养成的龟鳖色泽艳丽卖相也好。

3.2龟苗鳖苗放养3.2.1放养密度如是日本鳖每平方米15只,中华鳖每平方米20只,中华草龟和台湾草龟30只,巴西龟 35只。3.2.2龟苗、鳖苗挑选按常规的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并要求同一棚内的龟苗鳖苗放养时间差不超过5天,而龟苗、鳖苗最好是孵出后经过24小时暂养,卵黄囊刚消失,羊膜脱落未经开食的健康龟苗、鳖苗。3.2.3龟苗、鳖苗放养放养前可用刺激小,性能高的药物浸泡(如用2%盐水等)5分钟进行体表消毒。放养时鳖苗用手捧起轻撒于池水中,龟苗应先放在饲料板上让其自行爬到水中,切不可像鳖苗一样直接放到水中。3.2.3及时开食放养后在饲料台中撒上一层粒径较细的颗粒即可。如当时不吃也无妨,因池水中有大量的浮游动物供龟苗鳖苗觅食,而投饲料只是以诱食为主,开食的饲料中头几天应添加些熟鸡蛋黄或红虫,也可以用浮性龟苗鳖苗开口饲料,比例10%~20%之间。4养殖管理4.1科学投饵投饵可按四定原则进行。4.1.1定质无论是龟鳖,除用人工机制配合饲料外,应添加新鲜无毒的瓜果菜草汁,以补充各种维生素的不足,同时也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笔者过去曾提倡在饲料中添加些新鲜的动物性饵料,这要看当地的资源而定,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大量用冰冻制品和动物内脏,由于在应用时方法不当(如冰没化透就用)和一些内脏质量不好(如有病变的肝脏等),再加上比例过多,出现过一些对生长不利的现象。

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用鲜活不变质的鲜活料,如鲜鸡蛋、鲜蚯蚓、鲜螺、鲜鱼等。否则就不要乱添加,而添加比例一般以10%为好。4.1.2定量定量采用投饵率和当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制定。50g以前以体重5%的量,50~150g以体重4%的量,150~250g以体重3.5%的量,250g以上以体重3%的量投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前餐的吃食情况和当天的气候变化情况以10%的幅度灵活增减。如前餐全部吃光,而当时的天气又很好,这时对有采光性能的大棚来说,龟鳖的吃食量一定增加,所以就增加10%,如前餐全部吃光,而天气变成阴雨天时就不应增加吃食量,如在同样天气情况下前餐剩余较多,还应减少10%的量。切不可完全死套投饵率,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浪费和污染水质。 4.1.3定时定时应要根据季节情况灵活而定,一般在气温25℃以上时,就投3次,即上午8点,下午4点,晚上9点;当室外气温在25℃以下,而室温25℃以上能保持8~10个小时,就喂2次,即上午7点,下午2点;当室温20℃以上不到8小时时,一般中午喂一次就可;另外当规格长到250g以上时应日投两次;当室内气温15℃以下时,就应开棚让其自行停食过冬。4.1.4定点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投饵定点应视当时棚内的环境灵活应用,如当气温和棚内的空间温度都比较稳定时,还应采取水上食台投喂,最好采用拦栅状食台用条状饲料投喂法;如是温差大,空间环境不稳定的情况,在搞好饲料粘合性的前提下,可以水下投喂,食台可采用栅笼状板式平铺水泥瓦的方法;如是投喂浮性饲料就直接把颗粒投到无底网箱中就可。

总之,大棚里不加温,空间环境受外界的影响在所难免,所以各地可因地制宜灵活应用。4.2生态管理采光大棚内的生态环境可分空间环境和水生环境两部分,而生态管理也应按这两部分不同生态特性进行。4.2.1在采光大棚内空间环境的特点和管理 龟鳖的环境分空间环境和水生环境两大部分,采光大棚的空间环境,由于受室外气候环境的干扰,季节与昼夜的变化较大,如我们通常把空间环境中的主要调节因子归纳为光照、室温、湿度、干扰因子、气体成份与浓度,这当中光照完全取决于自然,人为的灯光补充是极有限的,室温几乎与光照气温同步,所以在没有增温设施的情况下,调节就应视当时的气温情况而定,并把保温作为重点调节因子。按季节调节一般在气温25℃以上时,基本不盖棚,谓之常温养殖,而当气温降到25~20℃时,就应盖上外边第一层膜。但盖上后有时晴天光照强时(上午9点到下午2点间)室内温度会高达40℃左右,此时调节可稍打开棚底部一条缝,一般要求两头打开,使其对流,时间通常在中午11~12点间,通风时间为1~2个小时。而当气温降到20~15℃时,就应盖上最里边一层膜,使棚内的温度白天达到平均25℃左右,而晚上因无阳光照射,室温会降到20℃左右,此时龟鳖在池底不太会活动。

相反如果还想保温使龟鳖在晚上再吃一次食,可在塑膜外层再盖上一层厚3~5cm的草帘子,棚内用灯光照明8小时(一般在前半夜),用此方法,可延长10~20天的觅食强度以增体重。当气温降至15℃以下时,棚内已达不到较长的觅食温度。相反,较短时间的高温只能增加龟鳖机体对环境温差的调整频率从而影响体质和健康,对越冬不利,所以,可逐步开棚,方法是先揭外层棚一边的底部1米塑膜,过3~5天后再揭开另一边与对面同样的高度,再过3~5天后照以上方法揭开里边一层塑膜就可,切忌一次揭掉。揭时,塑膜往里卷,这样便于下雨时淌水。为了防止晴天强光照射,棚顶可卷几条草帘子遮强光,使棚内有些暗光,这时棚内温度较低,龟鳖开始哲伏不动,所以更利于安全越冬。冬季棚内如无异常则不用再动它。第二年早春,当气温升高到15℃以上时,再采取从里到外逐层盖棚的方法使棚里温度达到20℃以上使龟鳖逐步活动吃食。一般从盖棚到觅食需4~8天时间,这样一直到室外气温持续上升到20℃以上时,再从外到里逐步开棚,进入常温养殖。此时的塑膜如无损坏,可一直卷到棚顶再捆住,如已老化破损,可全揭掉,晚秋再换新的塑膜。4.2.2采光大棚水生环境的特点和管理由于要采光,可采用绿色生态养殖的模式进行,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关注的几项调节因子主要有物理因子:水温、光照、波浪、水色、透明度等,生物因子:浮游生物、病原体和养殖对象等,水化学因子更多,但主要是抓住溶解氧和pH即可。

所以,在控制和调节过程中,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与空间环境对水体的影响。水生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主要取决于自然气候(如光照与温度),所以人工调节着重于生物与水化学。一般淡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生物量(或叫平衡量),对养殖是有利的,但当生物中的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超过每升水2万个时,就应及时捞出,而能进行光合作用增氧的浮游植物(藻类)每升水应保持2万个以上。当数量不够时,就应肥水培养,最简便的培养方法是提取无病池中的肥水作为母液,一般以本池水的1/5为宜。而池中的水要保持绿色和有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进行生物增氧,还要及时捞取吞食浮游植物的浮游动物,使生物保持“平衡”,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缺氧现象。水体pH值的调节方法为: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30g化水泼洒,调节至7~8之间即可。而到冬季越冬时,也应保持一定的肥度,否则池中也会缺氧而影响越冬。5病害防治一般采光棚养殖主要是放养,调水时注意操作,确保饲料的质量好,是不容易发病的,但也应在搞好生态环境和饲料营养结构的基础上用中草药预防,对防治疾病应坚守无病不用药、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少用药的原则。 甲鱼温室养殖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要求吃到优质、安全的商品鳖,因此,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产品质量是今后养鳖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途径。

甲鱼温室养殖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具有密度高、投喂集中、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等特点,做好甲鱼的温室养殖工作对提高整个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甲鱼温室健康养殖主要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鳖池的清整消毒 经过上一年养殖的温室鳖池已经富集了各种致病菌及残饵、粪便等污物,清理与消毒鳖池极为重要。鳖池中的沙最好换掉,不能换掉或无沙的鳖池也应反复冲洗和消毒。鳖池在使用前10天进水10cm左右,并用10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 二、苗种选择与合理放养 1.苗种选择稚鳖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种质优良的品种,其规格整齐,要求每只体重在3.5g以上,且活力强、反应快。不要购进未经海关检疫的境外鳖苗。 2.鳖苗的消毒鳖苗在放养前必须先进行体表消毒,方法是将鳖苗放在塑料盆中,用浓度为1.5%~2.0%的食盐水浸泡7分钟~8分钟,且浸泡水体以淹没鳖苗背部为宜。 3.合理放苗放苗后应及时投喂,可用稚鳖饲料。第一次投喂开口饵料中最好添加10%~15%的鲜活水蚤(红虫)或鸡蛋黄,方法是在放养池中直接开食,以减少鳖体损伤,也可以使鳖体在池中早开食、早适应、早生长。

合理的放养密度也十分重要,一般体重为3.5g~15g稚鳖的放养密度为50只/平方米~80只/平方米;12月至元旦前后,体重为15g~50g幼鳖较适宜的放养密度为25只/平方米~40只/平方米;元旦至翌年2月,体重为50g~150g幼鳖的放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30只/平方米;2月至6月,体重为150g以上的鳖体放养密度为10只/平方米~12只/平方米。 三、温室内温度的控制 水温在30℃~32℃内为甲鱼最佳的生长环境。当水温高于20℃时,甲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鳖体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鳖体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温室内的气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应尽量保持恒定。 四、科学合理地投喂 1.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使其摄食速度加快;同时,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块状饲料投喂能减少饲料的浪费。 2.投喂量的控制甲鱼受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水体环境变化和用药时应考虑对甲鱼的影响,必须及时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投喂量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若水上投喂一般掌握投喂量在1.5小时~2.0小时内吃完为宜。

另外,甲鱼生长应追求一种平衡,不能以增大投喂量来达到加快其生长的目的。甲鱼过量摄食,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引起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一般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掌握在鳖体体重的2%~4%干料为宜。 3.饲料的选择甲鱼养殖中,饲料的成本占到40%左右,饲料的投喂与选择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养殖成本的高低,故而应选择大型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质量稳定的全价配合饲料。养殖生产中,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0%左右含维生素、纤维较多的无公害蔬菜,如青菜、胡萝卜、南瓜等,可以起到帮助甲鱼消化,降低饵料系数,增强鳖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五、水质的调控 1.pH值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且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5~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体pH值,一般用量为15ppm~20ppm;过高的剂量会增加刺激性,引起甲鱼的应激反应;也可以采取小剂量、多次使用的方法,效果较好。 2.水体透明度以25cm~35cm为宜,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 3,溶解氧甲鱼是以肺呼吸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靠辅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气。

养殖水体若长期溶解氧含量不足,有可能引起甲鱼低溶解氧综合症,血管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生长削弱,组织受损,并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养殖中,常用充气的方法改善水中溶解氧,同时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与氧化有机质。日常管理中要保证充气设施的畅通,并根据水体状况调整充气时间的长短,并注意固定充气时间,使甲鱼形成习惯而减少惊忧。 4.水质培养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可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也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它方面的投入。一般条件黑暗的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芽胞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分解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采光条件较好的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体中有益藻类,以创造水体平衡。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操作的同时应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以节约水电费用。 5.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有良好聚污能力的池体采取定期排污的方法效果显著。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采取必要的少量换水可以避免大量换水。

六、病害的控制 根据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病特点,结合日常观察是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一般稚鳖要先用3‰的食盐水和2‰小苏打水浸泡20分钟后入池;鳖种在体重达到50g以前应谨防霉菌病的发生,此阶段应以迅速培养稚鳖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作为防病工作的重点;体重为50g~100g幼鳖要谨防白点病的发生;体重150g至成鳖阶段要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平时每隔15天~20天消毒水体1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制剂、光合细菌及EM菌等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氟苯尼考、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发现疾病应立即查明病因,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提倡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来替代抗菌素以控制甲鱼疾病的发生。鱼鳖池塘养殖技术龟鳖野外泥池塘高效防病养殖的模式所谓野外泥池塘高效防病养殖的模式,是指在野外土质池塘中以养龟鳖为主再培养其他鱼类的养殖模式,目前我国野外泥池塘龟鳖防病养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一养到底式即当年7-8月孵出的龟鳖苗直接放到池塘一直养到达到商品规格起捕。一般需3-5年。优点是前期投入较小,养成的商品质量和价格要比一般的高,但养殖风险较大,易引起爆发性疾病,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回收和见效较慢,所以我们一般不提倡用这种模式养商品龟鳖。

但随着野外池塘精养和池塘混养的发展和对优质幼种需求的增多,用一养到底法培育幼种的养殖户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用一养到底法培育成250g左右的幼种,质量大大超过温室培育的幼种,其不但移养成活率高,而且适应快生长好,所以深受野外春放秋补精养户和池塘混养户的亲睐,而培育幼种的时间也可缩短为2-3年,这样风险也相对较小。所以对有幼种定单需求的养殖户可以采用这种模式。2春放秋捕式即春季放养大规模幼种,到秋季养成商品上市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养殖周期短,资金回收快,养殖易管理,养成的商品质量也较好,卖价高,相对养殖风险小。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这种模式相对较好。下面主要介绍春放秋捕式泥池塘防病精养技术。野外泥池塘的基本结构与设施1池塘结构野外精养泥塘要求结构合理,注排水方便,通风采光好,环境安静。池塘不宜太大,一般以5亩左右为好,最好呈东西向。池深1.5m,水深1.2m,池坡比1:4。2养殖设施野外精养泥池塘中的设施主要有草栏、饲料点、防逃墙、增氧机等。由于泥池塘的池坡相对较缓面积也很大,所以可以不设晒背台。饲料点的设置要以投喂饲料的性质为依据,如是颗粒就应搭建水上饲料台,如是浮性饲料,只要在水中搭个无底的网箱就可以。

防逃设施不但要求高度离地面50cm,地下也不得少于30cm,否则会被大风刮倒。草栏的面积不得少于整池面积的1/4。增氧机可用喷水式或水车式。野外精养泥池塘中的注排水系统一般都用管道埋设在提埂中间的地下。这样可以省下不少土地,但要求管道的质量一定要好,否则很难维修。野外泥池塘与气候环境的影响要达到龟鳖防病养殖,就必须对养殖期一般的气候规律有所了解,笔者就华东地区养殖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多年的记载和分析,供养殖者参考。 3.1春末夏初季节气候环境特点对养殖的影响气候进入三温四寒的变化规律季节,水环境的特点是:晴天白天气温高,水体表层的水温也升高,但持续时间却很短,一般只在中午这段时间,太阳一偏西气温马上下降,表层水温也随即下降。这种气候条件下龟鳖极易发生爆发性疾病,所以应特别注意这段时间的水环境变化,并把它调节好。3.2盛夏季节气候环境特点对养殖的影响特点是:随着气温的急剧升高并呈持续稳定性,水体的温度也随之升高,由于昼夜温差不大,所以池水呈持续高温状态。这种环境如调节不好,不但影响龟鳖吃食,也极易发生腐皮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台风季节更应注意水环境的变化。 3.3秋初与冬切季节气候环境特点对养殖的影响特点是: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早晚出现明显的温差,特别是午后的秋风,使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龟鳖食欲旺盛,所以此时是龟鳖的快长季节,也是龟鳖上市前的育肥阶段,应加强投喂和管理。 4野外泥池塘的防病养殖4.1放养前准备4.1.1清塘消毒野外泥池塘的清塘消毒应根据池塘的不同土质而采取不同方法。一般如壤土底质用生石灰亩200kg干法清塘,盐碱地沙土底质用二氧化氛按产品说明清塘。 4.1.2放好设施,注好池水野外泥池塘的主要养殖设施有:晒背台(用木板筏)、养草栏(亩设15m2,)、防逃墙(可用水泥瓦等),以上设施放好后注水到标准水位,同时在水草栏中放上水浮莲或水花生后等待放养。 4.2幼种放养4.2.1放养密度制定野外泥池塘龟鳖放养的密度要根据幼种的不同品种和规格,科学制定,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与试验实践制定的密度表,供养殖企业参考。 4.2.2把握好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初夏放养,如是温室的幼种时间在5月底或6月初,放养前温室必须提前一星期降温到和当时室外的气温一样。如是在野外培育过冬的幼种,4月中旬就可放养,放养应选下雨快停的日子。 4.2.3体表消毒体表消毒十分重要,也是养殖前最重要的防病措施,消毒可用2%的盐水浸泡5分钟,也可用碘制剂消毒药物按产品说明进行消毒。

4.2.4放养放养时鳖可贴着水面直接倒入水中,龟一定要放在池塘的干坡上,任其自行爬到水中,千万不可直接往水里倒,以免呛水死亡。 4.2.5开食龟鳖幼种放养后应及时开食,方法是:放养后的头5天用鲜活动物性饲料诱食,如鲜小鱼、肝等。第一次投喂量可按放养龟鳖体重5%的比例,以后可根据当时的天气和实际吃食情况以前一天投喂量10%的比例灵活增减,3天后可采用鲜活饲料和商品饲料各半,几天后再逐步转为配合饲料。 4.3养殖管理4.3.1投喂投喂应按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其中定质即在饲料中添加鲜活饲料,投喂应在水上,其它同水泥池精养。 4.3.2水质管理首先是种好水草,PH低时应用生石灰化水泼洒调节,用量为50g干物质/m3,。高温季节应适当换水。(生石灰的作用:一是澄清水质;二是增加水体钙离子;三是调节PH值)高温季节还应在上午适当开增氧机,一般每天不少于3小时。 4.3.3清理池堤和池中过多的杂草池堤杂草是敌害的栖身场所,也影响甲鱼晒背,故必须清除。池中草太多反而对养殖不利,所以也要清除一些。 4.3.4定时巡塘巡塘一般早晚各一次,巡塘的项目有以下几点:龟鳖的吃食情况、水质变化情况、池塘设施完好情况、捞出病死龟鳖、做好各种记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