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投资泡沫演义

我一直想写写投资泡沫破灭历史的书,可是因为资料考察太难了,而历史的考察数据,真相。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只能改为演义了,所谓的演义,就是小说了,里面半真半假,很多无法考据的传闻在里面。

所以,我只能说这不是历史,只是演义。这里面全是建国后发生的投资泡沫破灭的故事,房地产的投资泡沫破灭的比重较大,当然还有你们没有听过的,花草炒作,文玩,邮票,稀有金属投资泡沫的故事。

第一章 疯狂的君子兰

第一个故事我没有写房地产,先从一盆植物写起,80年代,新中国,那时候还没有房地产行业,最开始房子都是分配,后来的商品房也主要是给涉外人员买的,但是中国人的一样有东西可炒作,但是这段历史已经被人遗忘,这就是疯狂的君子兰。

君子兰(学名:Clivia miniata),别名剑叶石蒜、大叶石蒜,是石蒜科君子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观赏花卉,原产于南非南部20世纪30年代,君子兰从日本传入中国皇室,成为宫廷花卉。随后,因为战乱,君子兰渐渐流入东北日占区。解放后,东北种植君子兰也算是一种区域习惯,但是并没有发生炒作,60年代,很多知识分子特别喜欢君子兰,也就是家里种植,这时候,没想到20年后,君子兰诞生了一个类似荷兰炒作郁金香的故事。

那个年代,经济发达,有钱人多的地方是哪里?是长春这座城市。因为长春拥有非常强大的重工业,国企工人都有钱。80年代的国企央企的工人,相当于中产阶级。长春自行车遍地都是,有轨电车也星罗密布,那个年代,有轨电车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地铁,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小汽车。

长春这个地方的人有钱,物质生活好,富裕人群多,这时候,就但诞生了炒作的土壤了。我在另外一本书《又蠢又懒的傻子投资才能赚钱?》里面写了,赚钱,靠实体赚钱很难很累,花费时间长,而少数聪明人利用坐庄思维赚钱,这个时候,长春就有一批投机客,具有了这种思维,他们开始要坐庄,炒作长春人耳熟能详的的君子兰了。

整个炒作的开端,我查遍了资料,可能源于一个街边传闻,这个传闻,就是利用不对称消息的扩散,也是庄家炒作的惯用手段。

80年代的长春,人们每天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工作后走出家门,聚在一起,扎堆儿讨论点儿张三李四王五家的小故事。

有一天,突然身边的人开始传播一个小道消息:“你们知道吗?一个商贩养的君子兰被一个外国商人花了1万美元买走了!”

这个消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那时一个工人的工资才几十块钱,一盆君子兰卖了1万美元,而80年底外汇管制,实际上黑市价格,一万美元,可以换10万人民币,当年,你有1万人民币,就是万元户了,10万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富裕工人200年的收入总和。

这就是典型炒作前的赚钱效应,和我们炒房,炒股一样,只要看见人赚钱了,就觉得别个傻子都能赚钱,我比他聪明,为什么不能发财,这个在我的新书《又蠢又懒的傻子投资才能赚钱?》会有详细的描述。

人的嫉妒心理是非常容易扩散的,就是人性中的贪婪。子兰的故事仍在长春市继续发酵着:有人说,一个老头儿养了几株特殊的君子兰品种,死活不想让人看,但是某夜这些花被全部偷走,老头儿气得立马断了气;也有人说,有个人从沈阳专门开车来长春偷花,得手后连夜返回,最后在仓皇逃窜中车翻人亡……

在全国都在搞电器化证明自家富有的时刻,吉林省长春市,全民疯狂炒起了君子兰。1982年的长春,谁家有君子兰,谁家就是有钱兼有品的厉害身份象征。这时候的长春,工人上班在养君子兰,谈论君子兰,很多公务员也在养君子兰,就和炒股,炒房一样,君子兰就是房子,就是股票。资金的大量涌入,结果是君子兰价格一路飙涨。价格往往是长春人月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时候,我们现在熟悉的配方出现了。

政府限价,是的,不要以为房地产限价是创新,当年炒作君子兰后,政府首先做的是限价。

现在的人都精明了,知道限价后,是什么结果?炒房限价后,房价跌了吗?没有,一路继续疯涨。

1982年,长春市出台君子兰“限价令”,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200元。但是这没用,根据百度的记录,1982年春举行的“抢救国宝大熊猫君子兰义展”这件事类又给炒作君子兰的庄家提供了炒作的契机。

根据网上的资料,当时的主要媒体是报纸,这时候报纸上的专栏作家,类似我们现在的大V,写了很多所谓君子兰内在价值的文章,炒作君子兰的价格上涨是真正的价值体现,还分析君子兰的稀缺性。

看到这个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长春市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3盆至5盆君子兰。1984年10月11日,长春市通过《关于命名君子兰花为长春市市花的决定》,君子兰正式成为市花。

到这一步,整座城市都因为君子兰而疯狂,限价令也就名存实亡了。随后君子兰的价格犹如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

55岁的养兰人李健回忆,当时,长春市民宅的窗台上,随处可见君子兰。“红旗街是早期的君子兰马路市场,端一盆君子兰,不用走完整条街,买家给出的价格就能涨三次。”

1985年1月,一位港商到长春凤冠联营花卉发展公司参观,看中了一盆名叫凤冠的君子兰,提出用一辆豪华皇冠轿车交换,

长春市君子兰产业办公室资料显示,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黄金。有人算过,一株君子兰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1两黄金可塑成17.5平方米的金片,按此可制成几十盆“金花”。君子兰“绿色金条”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君子兰变得比黄金还要贵,但是真正的价值了?其实就是击鼓传花,只有1%不到的人真正赚了钱,而大部分人都是买了又卖,卖了又买,不断的推高君子兰的价格。可这植物,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房子住完全是金融属性,只有观赏价值,。而且君子兰的炒作,又蔓延的趋势,已经不单单是长春了,大有蔓延全国的趋势。

这时候上面出手了。起因来自吉林某省级报刊的三篇社评,1985年6月1日、7日、13日,该报头版刊发《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再谈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不能靠挖国家墙脚来哄抬君子兰花价》三篇社评。

1985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在二版显要位置刊发《“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文中将“君子兰交易”称为“虚业”,并提出“四化建设要我们多干实事”。

先是舆论压制,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配方,长春出台了新的规定是君子兰交易纳税额需达到交易额60%,瞬间整个君子兰市场就失去了流动性。

价格开始崩溃,短时间内价格贬值100倍,那些上万元一株的花成为了百十元,几千元的成为了十几元;几百元一株的小苗子,只卖几毛钱,乃至是一毛钱一大把,比普通草花还廉价。

接最后一棒的人损失惨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贪婪而参与其中的普通人。长春市人头攒动买卖君子兰的现象迅速消失。后面,中国近代的炒作泡沫此起披伏,房地产的炒作更是走向巅峰,多个城市出现过严重的泡沫,后面的故事,就慢慢写吧,继续连载放后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