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固原5月11日消息(记者廉军 彭照 王新宇)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兴盛村的一间牛棚里,50岁的于福俊正在给家里的13头牛喂饲料。牛棚的隔壁是老于家的院子。院中间,一棵棵结满果实的花红树、桃树和梨树生机勃勃。
感冒了的小牛接受治疗中(央广网记者 王新宇 彭照 摄)
连于福俊自己都没想到,从前靠种植小麦、打工谋生的他,会养殖肉牛。现如今,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靠养殖肉牛。
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海拔2000米左右,气候温凉。地处泾河的源头,境内无工业,水质非常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草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加上当地农民素有养殖传统,全县近65%以上的农户养牛。
于福俊从2016年起,加入了县里的养牛大军。
于福俊(央广网记者 王新宇 彭照 摄)
刚开始养牛,缺乏资金和经验一度困扰着老于。得益于政府的肉牛养殖贴息贷款政策,他申请到了一笔资金。加上参与县里组织的肉牛养殖培训班,学习了不少养殖知识。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老于家从当年的入不敷出到去年底纯收入六、七万。“之前我在工地打工,一天工资110到120元,还不够补贴家用。”
科技示范户牌匾(央广网记者 王新宇 彭照 摄)
老于家的变化是泾源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泾源县草畜产业以打造高品质肉牛养殖基地为目标,按照“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以发展安格斯和西门塔尔品牌肉牛为重点,建立了企业供种、公司配草、合作社和企业育肥、农户小群体大规模扩繁的发展模式,引导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与农户捆绑发展。
全自动饲料搅拌机正在喂食(央广网记者 王新宇 彭照 摄)
除了农户自养,将肉牛托管给企业也是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大湾乡杨岭村的马克俊家就是肉牛集中托管的受益者。2016年,原本有着3头黄牛的老马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贷款买了两头安格斯基础母牛,没过多久母牛生下了一只小牛犊。当年底,村里建起了集中养殖区,部分农户以安格斯基础母牛入股企业集中托管养殖,每头牛每年获得保底分红960元。2017年,老马把黄牛卖了,将家里剩下的3头安格斯基础母牛托管到了养殖园区。这样既不需要自己养,同时又能获得满意的收入。
养殖场里的牛(央广网记者 王新宇 彭照 摄)
在一次去福建参观学习的机会中,老马吸收了当地人的致富“经”,盖起了茶馆。“这些年,杨岭村发展旅游业,游客空闲时来我这品品茶、唠唠嗑。”老马说。小小的茶馆不仅能汇聚四面八方的游客,去年还为老马家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入。
于福俊家后院的新牛棚(央广网记者 王新宇 彭照 摄)
泾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波表示,借助闽宁协作的“东风”,全县开展了建档立卡“兜底户”产业配套肉牛集中托养分红试点工作。将900万闽宁项目资金注入合作社,为全县237户“兜底户”认购龙头企业750头肉牛,并交龙头企业集中托养,“兜底户”每年可获得分红。
截至2019年底,泾源县肉牛饲养量16万头以上,存栏肉牛8.6万头。全县农牧业人均收入194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2%。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