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5月27日,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表示,袁隆平院士生前曾提到,农民单纯种水稻难以致富,但通过种水稻可以“曲线致富”。也就是在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种三亩地、产四亩粮,让农民腾出一亩田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真正让农民实现“种稻致富”。

“这次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的天泰优 808 品种,就是我们心中专为稻渔综合种养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目前正在公示中。”彭甦讲到,该中心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保证水稻持续增产的前提下,通过稻渔、稻菜共生关系,使稻田亩产值超过万元。“这个模式也得到袁院士的高度认可,核心在于立体种养技术的集成和稻渔专用水稻品种的选用。”

image.png

资料图片

按照农业农村部201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沟凼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

然而,对于很多农户来讲,“在单块较小面积稻田中,沟凼占比很容易就会突破10%。并且,10%的养殖面积,每亩大约产出100多斤的鱼,对于农户而言经济效益不明显,难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彭甦说,一些农户重养轻稻,影响水稻生产。

为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现存问题,该中心探索出了稻田立体生态种养集成技术,改稻田开沟挖凼散养为生态高位池圈养。“很多人一听圈养,或许以为就是通常所说的设施养鱼,其实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彭甦介绍,设施渔业水产养殖密度高,水体污染严重,不符合现代水产品消费追求绿色、生态的趋势,而生态高位池圈养,将高位池与稻田配套,循环使用养殖和种植用水,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抗病抗倒伏 专用稻品种优点多

长期实地调研中,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科研人员对稻田立体种养水稻适应性进行不断分析、比对,经过长达5年的时间,利用不育系天泰A与恢复系泰恢808配组,育成了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天泰优808。

彭甦介绍道,稻渔有机废物排放到稻田产生的富营养生长环境,可促进水稻产量、质量的提升,但同时也增加了水稻倒伏的概率,一般水稻品种难以承受如此的高肥水环境。“我们通过田间试验,与相邻地块、采用同样田间管理的水稻相比,天泰优808品种坚挺直立,具有很好的耐肥性和抗倒伏性,表现出了稀植大穗型品种植株高大、穗粒饱满的特征,产量高、米质好。”

此外,他说,稻渔立体种养对水稻抗逆性要求很高,天泰优808具有较好的抗逆特性。

据了解,该品种适合于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之后还将有一系列稻渔专用水稻品种陆续参试审定,以满足不同海拔和不同生态环境地区的水稻种植需要。

按照该种模式,彭甦测算起来,一亩稻田可消解600斤鱼所产生的有机废物,而种植的水稻亩产可增产5%以上,绿色无污染生态大米每斤价格从2元多提高到5至8元,相比于传统的水稻种植,稻渔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稻米亩增收可达1500元以上。

鱼菜共生 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在该试验田记者看到,四口高1.8米、直径12米的高位池已建成。四个高位池通过管道与生态尾水收集沟、蓄水池、稻田相连,经封闭式循环的水处理技术,使种植用水和养殖用水得到循环利用,基本实现零排放,不造成面源污染。

为何是四口高位池?彭甦进一步解释,四口高位池共计440平方米,可产鱼约9000斤,按每亩稻田消解600斤鱼产生的有机废物计算,需配套稻田15亩,目前配套了20亩。“高位池架在农田中,不硬化、不破坏耕作层。高位池、蓄水池、生态尾水收集沟的面积之和约占总种养面积的7%。”

传统的稻田养鱼,水稻收割后,鱼的上市时间都在9-10月份,存在集中上市的问题,市场风险较大。“稻田立体种养由于是高位池圈养,不受水稻收割影响,可周年养殖,根据市场行情变动伺机而售,更具灵活性。”彭甦介绍。

不仅如此,在小春季节,推行露地栽培鱼菜共生模式,让资源利用最大化。记者了解到,该种模式通过铺设的滴灌系统和浮板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经科学计算蔬菜生长所需的肥料、微量元素等,将养殖鱼产生的有机肥水和尾水用于灌溉蔬菜,实现了生态养鱼、种菜不施肥或少施肥的绿色无污染种养。并且,成都平原冬天河水干枯,该种模式还有利于节约灌溉水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