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家乡美景 - 腾讯视频
weixin.qq.com/r/QTkcBPPEwa6_rbdn92xT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这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农业的作业方式也会随地域地貌的变化而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下面就快速而复杂的给您列举出来。
PS:水稻的种植分直播和移植两种方式,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采用是的移植呢?我们来分析下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直播(不是现在的视频直播哦)
所谓直播就是直接把发好芽的稻种直接均匀的洒到处理好的稻田里,民间常说的“打撒谷”。
优点:秧苗不易受损,不存在返青,省时省力。
缺点:秧苗的抗风性较差,由于南方雨水台风比较多,水稻在抽穗后植株易倒;另外就是直播的田生长期间比较多杂草,而且生长不均匀还要补插空缺,不便于后期管理。直播发棵率很低,需要的肥料也比移植的多,成本加大。植株密度容易过大,会造成减产。
2.移植(插秧)
优点:能够按人们的意愿,按高产的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具有人为控制的优势,容易做到减轻植伤、深度适宜、行直穴匀、不重不漏的作业要求方便田间管理。
缺点: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下面我们针对我们常见的移植(插秧)进行概述
一.水稻的种植
水稻的种植我们将分为播种、移植、管理、收割4个阶段来表述。
1.播种(5月份)
播种前期工作要做好,稻田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育肥,是时候要唤醒它的神奇了。
a.犁田----把金属或木质犁扎入土内,通过牛的拉动将土翻过来。
b.耙田----通过镶嵌在木框架上的金属耙刀把犁翻上来的大块土块打碎,以便稻种的生根发芽。最好玩的就是人站在上面,像冲浪一样。
c.下种----稻种必须要在水里泡湿发芽后才能洒到田里,洒上肥料用平板木推抚平盖住稻种。
d.育苗----禾苗需要一个月的育种维护才能移植,过程中需每天去育种田查看水位,水位不能搞过禾苗的三分之二。
2.移植(6月份)
a.拔秧苗----秧苗经过一个月的生长终于可以移植了,拔秧苗是个技术活:拔时手要有寸劲,秧把捆扎是一根稻草。拔秧捆扎洗泥一气呵成。
b.插秧----插秧看着简单,其实是最考验你体力和判断力是活。在保证行距不歪的前提下往后退着走,怎么不一屁股坐到田里就看你自己的体力了。
3.管理(7/8/9月份)
田间管理是最耗时耗力的阶段,一年的收成就看你的管理水平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机大米,就跟田间的管理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有机种植不只是在管理上有区别)
a.稻飞虱----是水稻主要病虫害,要严控它的生长,要不然水稻的叶子会被它弄死,导致水稻减产。
b.稗子----稻田里主要杂草,它不去除会跟水稻抢养分,严重的也会对水稻造成减产。
c.车水----以前没有抽水机的时候就靠这车水机人工抽水,以免稻田干涸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
4 . 收获(10月份)
水稻从收割到脱粒,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地的脱粒方式。
a.收割----传统的收割方式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是人工用镰刀一把一把的割下来。
b.抽打式脱粒----这种脱粒方式大多出现在山区梯田交通不便的地方。由于山区土地数量有限,水稻种植量比较少,所以可以抗上大木桶直接到田里边收割边脱粒,水稻的种植量基本上可以满足自己一年的食用量。
c.连枷抽打脱粒----连枷是一件古老而又有技术含量的工具,利用杠杆原理的带动,使竹竿头部的击打竹板产生旋转,利用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对相关农作物进行击打(中心学过的物理知识基本上都用上了,感觉好高科技)。这种脱粒方式基本上是全国各地都有,针对水稻产量不是很多的地区使用。
d.半自动机械脱粒----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脚踩式打稻机。利用脚踩踏板上下运动通过金属传送臂对架在木箱上的木桶产生旋转,在木桶壁上按上金属击打桩,通过金属击打桩的快速运动对稻谷进行击打脱粒(解释的不好欢迎指出)。这种脱粒方式大多出现在平原水稻产量比较大的地区,工作高效。
e.石磙碾压脱粒----在机械还没出现的时候,由于水稻产量大,所以脱粒的工作量就很大。通过专门的晒谷场(我家那边叫稻床)把稻谷均匀平铺在地上,利用牲畜拉动石磙对地上的稻谷进行碾压。石磙一般边缘做成有棱角的正八边形,一头大一头小方便转弯。
f.扇车去杂----扇车这个老物件能完美的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扇车的构成是由右边的风箱(风箱由摇把和扇叶组成,通过摇把的转动使风箱内的扇叶产生转动)、中间的漏斗进料口(漏斗下面有个调节漏斗流量的卡槽)、下面的出料口、左边是杂物出料口。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原理让稻谷和秸秆杂物从出料口自由下落,转动风扇通过风力将质量轻的秸秆杂物吹到左边的杂物出料口(风扇不能摇的太快,要不然会把稻谷也吹走),剩下干净的稻谷掉进下方的出料口。
g.抛洒去杂----这种去杂方式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基本上是天晴有风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基本原理跟扇车去杂差不多)。
h.晾晒----剩下干净的稻谷就可以进行晾晒了,值得一提的是晾晒时所使用的工具都比较特别,基本上这些工具就是对稻谷的晾晒而专门制作的。有把稻谷摊平的木推、翻晒时用的木耙、堆积用的拉锹。有机会给大家专门列举一下。
二.稻谷的加工
传统农业稻谷的加工方式基本上都是舂米,不同的是舂米方式的不同。
ps: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我们吃的白米,过去都是由农民把稻谷砻去壳后,将糙米放在臼里,用木棍或木头上装上园石,称臼柱,一人或两人用力对打,就会分离糠和米粒,使糙米变为白米,古代不叫打米,叫舂米。
a.木桶舂米----通过木棒捣入,使稻壳与木棒、稻壳与稻壳之间产生摩擦挤压,从而达到去壳的目的。
b.脚踩碓舂米----利用杠杆原理使较重的木柱抬起砸入稻谷内,从而达到去壳的目的。
c.水车碓舂米----利用水流流动的动力驱动击打杠上下运动,从而达到击打去壳的目的。
d.石碾去壳----利用石碾的重量,对稻谷进行碾压,石碾上的槽轨防止米粒被碾碎。
e.筛子去杂----利用物体的形状大小,通过筛子上的孔洞对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分离。
f.簸箕翻颠去杂----利用物体翻起时产生的风力,把轻质量的物体吹走。
g.扇车去杂----原理同稻谷去杂。
随着中国近30年的极速发展,传统农业对大米的加工方式也被现代机械化所替代。传统工艺在消失,留下的是我们小时候喝米汤时留在唇齿间的那种米香味。过去的贫穷固然不能回去,但传统的技艺还需传承。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各路朋友给出建议!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关注微信号回复“大米”,看我们总结的如何鉴别优质大米。
weixin.qq.com/r/QTkcBPPEwa6_rbdn92xT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