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两亿年前它的家族虽不大,但也“人丁兴旺”遍布全球,200万年前地球上最近一个冰川季来临后,除了中国,其它地区所有的银杏都消失了。
至华夏文明诞生起,国人便对银杏树产生了由心而发的情愫,文献记载、诗词咏颂以及那些历经几千个春秋的仍屹立不倒银杏古树,都在无声的传唱者我们对它的喜爱。
炎黄子孙乐于分享,千年间银杏被引种至世界各地,现如今世界都能欣赏到这个孑遗树种的秀美,享受它作为农作物的经济附加值。
近现代以来,“活化石”银杏除作为观赏的经济林木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它的种子——白果食药兼备(古代药学典籍中多有记载,现代医学深入研究且充分利用);它的叶片可提取黄酮类物质,价格不菲(90年代初期,每吨高达400万元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银杏被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在当时白果是“黄金豆”、银杏叶是“黄金叶”、银杏树成为农民朋友的“发财树”,从此银杏多了一个身份——经济型农作物。但是随着大面积的栽培种植,又因其它因素的影响,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发财树”的经济效益开始“骤降”(注:这个“骤降”是相对于高峰期经济价值的比较,当前银杏仍有较高经济价值),要与农增益急需产业优化。
银杏在我国百万年的时间里,它还是以前的它;种植发展的几十年里,它已不是以前的它;在未来,它该是更好的它!今天依农带着对银杏的情愫,站在农业人的角度,从“单门独户的银杏树,植物界的“活化石””、“我国银杏种植发展的“荣辱兴衰””、“白果,上得了餐桌却成不了坚果”、“银杏产业发展的“根”是要与农增益”四个方面,带大家走进这个孑遗的珍贵树种。
单门独户的银杏树,植物界的“活化石”
银杏为银杏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作物中的“独苗”,是现存植物界少有的单门独户作物。银杏是起源最早的裸子植物之一,据相关化石研究考证,银杏类作物起源于3.5亿年前左右,早在2.7亿年前银杏目植物就已遍布北半球,且那时不仅仅是当今银杏这一个种,它还有很多的“近亲”。在地球上2.7年前是个什么概念呢?恐龙已经是仅有化石能证明其存在的动物了,而银杏的出现要比恐龙早上7000万年的时间,银杏家族蓬勃的时期正与恐龙同期,说不准当时某些植食性恐龙就以银杏叶和银杏果为食。在地球上最近一个冰川期过后,除中国唯一遗留的银杏野种群生外(浙江的天目山、湖北的神农架以及大别山区内都有野生孑遗银杏),生长在其它地区的银杏近亲们都灭绝了。至于卫为什么中国有孑遗银杏,就不得而知了。
当我国有了农耕文明之后,古人便对高耸可达40米的银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人为的进行种植,种植栽培历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国内现存诸多树龄在3000年以上的银杏树就是最有力的佐证。约在唐朝时期,国内银杏树开始向外输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进行了大量的引种栽培。到了17世纪左右,欧洲地区也进行了引种种植,随后又引种至美洲大陆,并在引种区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种植。不过无论是劫后生长的百万年间,还是人为种植栽培的千年里,亦或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后,银杏这个古老的树种均停止了进化,它还是以前的它,名符其实植物界的“活化石”。
我国银杏种植发展的“荣辱兴衰”
我国大规模种植银杏应该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峰值期达到了300万亩左右。之所以银杏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种植,是因为它种子和叶片中的提取物黄酮类物质,具有着极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且国外市场对与这些高经济价值的提取物质有着相当大的需求量(依农是个农业人,关于银杏及其提取物质的具体药用价值,不好再这里妄谈,有兴趣朋友的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到相关更为专业的知识)。加之银杏树适应能力较强,在我国南北地区均可栽培种植,短时间内一股银杏种植热潮在国内兴起,其中山东、江苏等地种植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在银杏种植发展的初期,其果、叶的售价较高,即便是作为绿化树种售卖,一棵成年壮株都要几万快钱,为从事银杏种植的农民朋友们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成为当时有名的“致富树”,经济价值的突现让它不再是以前的它。
但是随着种植发展的推进,银杏种植生产端和产业出现了问题,从事银杏种植农民朋友的收益一度甚至下降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条:
最终三者之间相互影响,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银杏的发展种植区域平稳,现如今较之初期发展时,已有相当大的进步,但仍需优化产业。
白果,上得了餐桌却成不了坚果
在前文中我们主要讲了银杏的药用价值,那么可食的白果呢?为什么长的极像开心果的它,没有成为年消耗量几十万吨的坚果呢,那样银杏的经济附加值不是更高吗?我们接下来就来聊一聊上的了餐桌成不了坚果的白果。
银杏是雌雄异株作物,唯有雌树受粉后才能结果(说结果不严谨,因为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即便是外面所谓的“果肉”部分也只是它的外种皮),这也是为什么道旁总有那么几株不结果银杏树的原因。有的朋友可能会质疑:我们见过唯有一棵树也结果的银杏啊。那是因为大家见到的是雌雄树嫁接后的银杏树。银杏树生长年限长,同样的实生树苗从栽培到结果要历经20——30年的时间,这也是其“公孙树”别称的由来,有道是:种银杏,爷爷栽树孙子吃果(当然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一些嫁接的星星树十年内就可以结果)。我国古代早有采食银杏的记载,相当多的药学典籍撰写了它的食用益处。白果,长的像坚果,却不能成为坚果主要有以下两条原因。
不能多食,难以流行导致了白果上得了餐桌却成不了坚果,不过将来可能随着加工的深入,白果能摆脱这些问题,但时间就不得而知了。
银杏产业发展的“根”是要与农增益
了解了银杏,了解了曾经的种植辉煌,那么银杏产业未来的发展动力在哪呢?作为一个农业人,依农认为银杏产业发展的“根”应该是要与农增益,只有从事种植生产端的农民有了较高的收益,整个产业才会有最基础的活力。这里说的与农增益不是说简单的给从事银杏种植生产的农民朋友提高银杏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农业产业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行的,要想“与农增益”应该从银杏产业价值的深挖、附加价值的增加、优劣农副产品的区别对待入手。“卖”的广了,“优”的贵了,银杏产业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才能是真正的与农增益。
写在最后
我国的很多城市里都有银杏的身影,或是历经千年看遍历史的它,或是庭院道旁秀美的它,或是集中种植产出经济价值的它。无论是从农业人的角度出发,还是作为一个对于银杏有着特俗情愫的中国人而言,依农都希望它能变成更好的它,它也该变成更好的它。希望有一天,它不止美丽、不止古老、不止90年代的荣耀,能切切实实的与农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