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二十字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富裕”是落脚点。国家战略是宏观层面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跟进落实相关实施细则。广安市作为四川省的地级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推进与乡村振兴关联紧密的畜牧产业振兴自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目标对畜牧产业振兴进程中的粪污处理提出了新要求,广安市的畜牧产业要在新的政策导向下实现科学振兴,必须坚持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绿色发展,以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粪污科学有效的消纳处理方式,实现全市种养全农业产业链科学和谐一体化发展,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一、广安市畜牧业概况及肉牛发展现状

广安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密集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全市户籍人口为47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了 80%。总体来看,广安市农村发展较为落后,畜牧产业还处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水平较落后,市场竞争力缺乏,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突出。肉牛产业是广安未来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带动作用,也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全国肉牛存栏总体存在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广安市肉牛存栏量保持了稳定态势。广安地区肉牛产业分布相对均匀,所辖属的6区市县均不同程度的有规模饲养。据2018年数据统计,全市共出栏肉牛22737头,存栏能繁母牛48292头,牛肉产量2596吨,50头以上规模户75场(户),出栏肉牛平均胴体重114千克,实现产值29099万元;以饲养西门塔尔杂、蜀宣花牛、利木赞杂等品种为主;粗饲料以饲喂酒糟、高丹草、黑麦草等饲草原料为主;养殖方式以舍饲为主。近年来广安加快品种改良,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探索推广“牛-沼-草”等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模式,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同步发展。

二、广安市肉牛产业现有的优势

(一)草源丰富有利于肉牛养殖

广安市草地资源丰富,有 35745亩草地和2028000亩林地。这些丰富的饲草资源为肉牛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广安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生态较为脆弱,粮食作物种植在部分地方都不是非常适合(特别是华蓥山一带),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业难以发展,但这种情况确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再加上农民进城留下的大量撂荒地也为肉牛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非粮饲料资源发展潜力空间大

广安市丰富的非粮饲料资源为草食畜牧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609万亩,每年的秸秆资源总量超过218 万吨,但由于目前秸秆利用率很低,据统计全市用于饲料的秸秆仅占约12.4%。大部分秸秆用于还田、焚烧或被废弃,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也使这些生物能源白白浪费。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坚持加强草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广安地区草地资源的同时,努力加大秸秆、糟渣等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发展肉牛养殖业,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三)可用肉牛品种资源较为丰富

广安位于四川东部,比邻重庆,完全适应川渝培育的蜀宣花牛、巴山黄牛、川南山地黄牛等地方品种的饲养。这些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繁殖性能好、抗病强、牛肉品质量好、风味独特等优点。引进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利木赞等,引进品种具有出肉率高,生长快等优点,这些优良性状一旦被挖掘,发展潜力很大。

(四)产业政策提供肉牛发展机遇

广安是秦巴山区的重点区域,是国家连片贫困区,还是生态环境脆弱和保护地区。为走出一条具有广安特色的畜牧业绿色发展路子,广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为广安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和政策机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是改变和提升我市畜牧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的良好契机。

三、广安市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牛源不足,本地基础母牛持续下降

随着农业机械化逐渐使用,役用牛数量迅速减少。能繁母牛养殖效益差,城镇化不断增长,传统散养户持续不断退出。2017年政府取消母牛补贴。导致肉用母牛存栏量下降持续,这将严重影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二)优质粗饲料缺乏,季节平衡供给能力弱

丘陵土地零星分散不成规模,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多雨潮湿,难晾晒保存干草,制约牧草产业发展,优质粗饲料缺乏,仍以秸秆酒糟为主,受气候影响难以保存,导致优质粗饲料全年均衡供给能力弱。

(三)良繁体系建设滞后,肉牛良种覆盖率低

肉牛业面临的突出瓶颈问题就是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优良品种得不到有效推广,一直面临供种能不足的问题,主要依靠从我国北方地区引进犊牛或架子牛育肥。同时,引进优良肉牛品种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市肉牛杂交改良面,能繁母牛良种率较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四)生产方式传统,产业化程度低

育肥牛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低于全国水平,规模化养殖场设施设备装备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与企业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品牌创建意识和力度不足,牛肉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不突出。

(五)养牛科技支撑不足,科学饲养程度低

肉牛产业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成果产出落后于其它畜禽,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不够,基层技术人员缺乏,技能水平不高,肉牛饲养管理粗放,科学化、标准化、精准化目标饲养滞后。

(六)粪便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

牛排泄物多,企业经济实力不足、政策支持低、产业薄利,粪污治理设施设备与养殖规模不匹配。排泄物也因缺劳动力、有机肥使用政策引导不足等因素资源化利用严重不足,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间还没建立一套完善的粪污利用联结机制,导致环境污染不同程度存在。

四、发展肉牛产业助力广安市乡村振兴的探析

(一)通过规划引领,实现肉牛产业的科学发展

依据土地消纳粪污能力、草料供给能力、产品消费水平三大基本要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广安市政府规划的总体要求,精准分析各辖区的资源基础,顺应市场需求,坚持产业提质导向,紧盯产业发展的前沿科技趋势,进一步挖掘本域肉牛产业的比较优势,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各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特色优势产品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肉牛产品产业区。

(二)加强肉牛良繁体系建设,建议对基础母牛进行补贴

优良的肉牛品种饲料转化率高,牛肉品质又高,对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广安肉牛产业要稳定、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良种扩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根据川渝区域品种和资源特点,以纯繁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建设肉牛良繁场和人工授精站,还要进行基础母牛登记,形成性能优良的基础母牛群体,加强基础母牛供应能力建设,保障育肥用犊牛质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基础母牛实施补贴政策,建立财政长效补贴机制,调动母牛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三)坚持“两定”原则,种养循环适度规模经营

养殖主体根据环境保护、投资能力、技术力量、技术成熟度、产品市场等决定性因素,确定适宜饲养规模,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贪大。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牛+粮食作物、牛+蔬菜、牛+林果(套草)、 牛+经济作物”等种养结合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种养业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保证粪污能够有效消纳,实现养殖产业绿色和谐发展。

(四)建立保障体系,推广先进技术新成果

鼓励相关部门开展生产、安全等相关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力争在肉牛良种繁育、饲草料生产供给、疫病监测与净化、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五)深挖非粮饲草资源,推行新饲喂技术

积极发展人工种草,推行草粮轮作和间作套作等模式,同时培育并推广优良牧草品种,实施牧草良种补贴措施,种植青贮玉米、黑麦草、苜蓿、高丹草等优质牧草,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力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建设牧草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行青贮制作和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

(六)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新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是体现一个地方一个产业现代化程度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牛肉产业的经营体系建设,扶持有一定实力的种养专业合作社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品牌营销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大型龙头企业要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符合消费结构变化、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推进产品加工业向高附加值、外向型精深加工转变。通过现代物流和“互联网+”结合,探索开辟“E食汇”等现代快捷销售平台,推动广安肉牛加工产品实现线上销售,逐步打入高端市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