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王乐义: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新疆养殖致富事迹_养殖致富能手事迹_致富经新疆养牛

人物小传:

王乐义,中共党员,1941年11月出生。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任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29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华农业英才”等荣誉称号。

他发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场“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他无私地将大棚技术在全国推广,使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2007年国庆前夜,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也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表彰会,但披红挂彩的不是老典型王乐义,而是王乐义带出来的村里的13个道德模范。

面对众多荣誉,王乐义依旧保持着农民的憨厚与朴实。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进京接受表彰之后,就思忖着:自己成为道德模范了还不够,要让村里直至更多的农民兄弟们都达到道德模范的标准。这就像当年他传授冬暖式大棚技术一样,怀揣着一个朴素的理想:“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

王者风范

菜棚自暖钢架支撑、小山般的北墙、拱形无滴膜棚顶、吸热聚光——王乐义发明的冬暖式大棚,即使在严冬里也春意盎然。这是村里的第三代大棚,棚顶能自动卷帘、棚内能自动灌溉,温度自主控制。

寿光有农业传统,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即出自寿光人之手。在王乐义发明冬暖式大棚之前,这里也有取暖式大棚,每个棚一冬要烧五六吨煤,还只能生产叶菜,不能生产果菜。

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要建不取暖的新式大棚,乡亲们纷纷质疑:“咱村里一架大棚一年烧上万斤煤,春节前还长不出菜来。想用冬天的太阳晒出黄瓜来?那是神仙办的事!”

“这是眉毛上荡秋千——玄乎!”一个棚需投入万余元,可当时村民收入不到1000元,“能发财,为什么村干部不种?” 好心人劝道:“二哥,别折腾了!1978年,你得了绝症,险些丧了命。以前,咱村里老少爷儿们是胖大海掉进黄连水——苦水里泡大的。在你带领下,好不容易把村里三个不长庄稼的埠岭改造好,栽上果树,现在温饱了,先过几年安稳日子吧。”

群众暂时不理解,王乐义也要发动。“当干部就是让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要不,要干部干啥?” 可无论怎么做工作,村里就是没人响应。

“党员是干啥的,党员就是带头的。”王乐义和全村的另外16名党员首先示范,“农村共产党员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个风险党员不担,谁来担?”

1989年8月13日,17个共产党员示范棚破土动工,10月播种,12月24日,第一批冬季黄瓜顶着黄花上市了:每公斤20元!到第二年5月一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在当时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

群众眼热了,第二年没用动员,一下子上了181个大棚,户均1个多。王乐义等17名党员手把手地把技术传给村民。 三元朱村种大棚黄瓜发了大财,在寿光甚至全省引起了轰动。

有人来“点拨”王乐义:“乐义啊,现在老少爷儿们都指着这技术发家致富呢,你可不能轻易传出去,咱先封锁三年,等大家发了再说。”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萝卜快了不洗泥,白菜多了当草皮。王乐义知道乡亲们心里打的“小九九”。

王乐义说:“我当时内心也斗争过。我这个村支部书记是该让村民富起来。”但镇党委书记来了,要求他在全镇推广;县委书记来了,要他在全县推广;省领导来了,要他在全省推广。

王乐义下定了决心,在党员会上,他情真意切: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员是不分村不分镇的,就是要考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不能自己富了就不管别人,外地的农民兄弟跟咱一样想致富啊。

全国还有多少城乡居民冬天吃萝卜白菜?全国的农民兄弟还有多少没有致富门路?三元朱村不能把这个“利”“专”起来。

乐助人富技传四方

从1990年开始,王乐义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员,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三元朱村还有140多名技术员常年奔波在外,传技授徒;27人被外地聘为科技副乡(镇)长,3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

王乐义自己更不闲着。这些年来,他拖着病残之躯、腰间挂着粪袋子跑了11个省市区,行程逾10万公里。

陕西延安甘泉县下寺湾镇虎皮头村与三元朱结为“友好村”后,已经建起了108架大棚,王乐义带着三元朱的技术员改写了这里“冬春不见青”的历史,大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70%。

曾长期在这里工作的技术员王佃军谦虚地说:“我们传过去的是大棚技术,带回来的是延安精神。” 王乐义的每一步成功、三元朱的每一份收获,总是伴随着全国无数个农村受益,王乐义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根须已经伸向大半个中国的农村。

王乐义说:“2005年4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三元朱村考察时郑重嘱托:乐义啊,你一定要把大棚技术一如既往地向贫困地区传播,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没有他们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带着自己的朴素理想,更带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王乐义已在新疆北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实验成功了第五代冬暖式蔬菜大棚。

在零下25摄氏度的恶劣天气里不用加温照样正常生产,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种植区域。“这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民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王乐义欣慰地说。

自1991年起,王乐义走出寿光,走出山东,毫无保留地把冬暖式大棚技术传授给了千家万户。他曾在延安顶着39摄氏度的高烧为1000多人连续讲课4个半小时;他曾先后13次远赴边疆,结束了新疆每年8个月吃外地菜的历史。从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从东三省到圣地延安,王乐义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播种机,走到哪里都营造出一片“冬天里的春天”。

义利高洁功德兼隆

寿光市委的一位领导同志说,人们敬慕王乐义,不仅因为他是“冬暖大棚蔬菜之父”,还源于他爱民敬民的博大胸怀,源于他“虚怀如水净,清品与山齐”的高尚品德。

一位熟悉王乐义的书法家赠送给他“功德兼隆”4个大字。 王乐义常说,种菜也要有科学发展观,要种老百姓放心的菜、种绿色菜。为种植无公害蔬菜,他多处奔波,最后找到了中国农科院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教授,虚心请教技术。

“这个项目我试验成功6年了,还没得到推广,没想到第一个来找我的是个只上过4年学的农民……”老教授被王乐义的执著深深地感动了。

王乐义常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当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经常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贴补村集体。

1996年,王乐义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了1万元的“农业奖励金”。拿到钱,他先到农科院买了3800多元的新种子。回家路上,得知天津有一项无土栽培芽菜的新技术,就在天津下了车,问清情况后,他急匆匆回到村里,领上村里的技术员又返回天津学习。交上学费,买了材料、种子,再加上请技术员,1万元奖金只剩下不足3元。

回到家里,老伴问他:“这次到北京领了啥呀?”王乐义黑黑的脸膛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领了一万块钱,又花了。”

这些年,到底领了多少钱的奖金,王乐义说不清楚,他的老伴更不清楚。有时,村里搞种菜试验,王乐义就用自己的钱。他笑呵呵地解释:“反正我的钱用了就用了,自己没意见别人就没有意见,花着心里踏实。”

2004年,又一个消息震惊了三元朱村的村民。王乐义在乡亲面前明确表态,用“乐义”注册商标分红的钱全部交给村集体,自己一分钱不要。要知道,使用“乐义”商标的公司有10多家,其中包括一个绿色食品蔬菜项目,一个过亿元的复合肥产品项目。专家估算,“乐义”商标的品牌价值超过亿元。

这回,乡亲们不同意了:吃苦最多、付出最多的书记怎么能一分钱都不要呢?然而,王乐义坚定自己的想法,“乐义”这个品牌是乡亲们培养的,不是自己的,是全体村民的。他说:“当干部的,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群众利益前头。”

很多人都为王乐义惋惜,但王乐义并不后悔,他很满足。他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就要报党恩,当村干部的最大责任,就是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带领群众致富。他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看重了比命重,看轻了就是纸。只有用在最需要的群众身上,才有价值。” (宋光茂)

模范感言

党员是干啥的,党员就是带头的。农村共产党员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个风险党员不担,谁来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