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反季节蔬菜指某种蔬菜在除了传统收获季节以外的时间也能继续供应。实现这种反季的手段主要有三种:
1.异地种植
在某地反季的蔬菜,在另一个地方可能是应季的。比如,在冬天,几乎所有蔬菜在北方都过时了,在广东海南却可以应季生长。长成后,再把它们运到北方,对北方人来说,此时吃到的就是反季节蔬菜。
2.应季生长,长期保存
在以前,北方人民提前存储大葱、白菜、土豆等,到了冬天再拿出来吃,也可以算是反季食用。随着果蔬保鲜技术的进步,许多水果甚至可以保存到全年供应,不少蔬菜的保存期也大大延长。
3.大棚种植
所谓应季,是指那个季节的自然气候适合植物生长。其实严格说来,植物生长需要的不是季节,而是那个季节的、适宜自身生长的光照、水、温度和肥料等条件。通过大棚,人工控制某种蔬果生长所需要的局部环境,植物就能够按照人类的需求去生长。
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有类似的反季节蔬菜。至于老祖宗什么时候吃上了反季节蔬菜,无从查考。关于反季节蔬菜的正式记载,应该首推班固的《汉书》。据《汉书•召信臣传》:“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专门给皇家种蔬菜的太官园,为了能让皇帝吃到反季节蔬菜,自制温室,生火升温,当达到适宜的温度时,蔬菜便开始生长了。
南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编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齐民要术》,书里就有栽培蔬菜的技术介绍。贾思勰的家乡山东寿光也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今日寿光更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据《齐民要术》介绍,黄河流域栽培的蔬菜有瓜(甜瓜)、冬瓜、胡瓜、茄子、葱、蒜、韭黄、白菜、萝卜等等,有些蔬菜甚至一年四季不断。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这里面肯定有反季节蔬菜的功劳。
唐朝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有了巨大的飞跃,开始利用温泉栽培蔬菜(特别是瓜类)。《资治通鉴》对唐朝的反季节蔬菜有非常具体的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年)11月16日,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的回军途中,经过易州(今河北易县),易州司马(相当于副市长)陈元寿向唐太宗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反季节蔬菜。在寒冷的冬天,怎能有如此新鲜的蔬菜?原来是陈元寿驱使百姓烧火坑,在遮风避寒的屋棚里种植蔬菜。陈元寿本想借此向皇帝拍一个马屁,不料李世民对此十分反感,毫不客气地把陈元寿的官职给免了。
可见,夏天吃上冬天的菜,冬天尝一尝夏天菜的口味,古人为了满足舌尖上的欲望也是大费苦心。那个时候,没有传言中的激素和化学农药,反季节蔬菜照样能生产出来,反季节蔬菜只是莫名背了几乎所有蔬菜可能存在的问题的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