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又是金秋蟹肥时,蟹农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近年来,我国螃蟹养殖遍地开花,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方式也不同,南北蟹一起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富民曲。近日,本报邀请江苏、安徽、黑龙江三地养蟹村的村书记、第一书记、养殖大户,谈一谈发展螃蟹产业助农增收的故事。

嘉宾: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冯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 吴亚东

安徽省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姚有志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新华村第一书记 陈镜夫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兴镇新合村民之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周文廷

主持人:欢迎参加本期共富圆桌会。各位来自天南海北,村子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请介绍一下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发展螃蟹养殖这条路?现在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吴亚东:我们冯庄村四面环水,发展螃蟹养殖就是“靠水吃水”。起初因几个农户向我倒苦水,说他们几家地势低、交通不便,流转租金只有300元一亩,而其他家是800-900元。说实话即使900元也是比较低的。我反复思考认为,冯庄的出路不在政策兜底、补贴,更不能靠区区几百元土地租金,必须蹚出一条富民兴村的产业路。于是,我们依托水资源丰富优势,针对水产养殖户散而多的现状,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簖邂冯庄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构建“合作社+公司+种养大户”模式,整合水产养殖户100多户,引导大家以资产、资金、技术入股,打造冯庄渔业产业园,土地流转租金统一提升到1800元一亩。村集体和村民“两个口袋”增收后,我们乘势配套建设了溱湖簖蟹批发市场,吸引本村村民和外村外镇商户入驻。

姚有志:毛畈村跟靠水吃水的冯庄村不同,我们在群山环绕之中,发展螃蟹养殖属于“无中生有”。曾经村子很穷,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老百姓想发展的愿望强烈。2014年之前我在无锡做生意,后来选择回到村里,一心想着带乡亲们奔富,却也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养羊,但买回来的小羊“水土不服”,由于技术跟不上,小羊都病死了。后来试种水蜜桃、时令蔬菜也失败了。但我没有气馁,毛畈村水质好,是不是可以养大闸蟹?我取了一些水样本到市质检站化验,报告显示水里含100多种矿物质,技术人员说,这个水养大闸蟹肯定好吃,一下给了我信心。后来,我到外地找了一位大闸蟹养殖专家,聘请他到我们村指导,就这么走上了养殖之路。我们村的螃蟹很热销,因为是用山泉水养殖,饲料喂的是海鱼,壳青肚白,清水冲一冲就能直接上锅蒸。现在全村螃蟹养殖年毛利润在40万元左右。

陈镜夫:我们新华村养螃蟹是“稻蟹共生”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2021年7月我到村任职,经过半个月调研,对村情有了详细了解。我们村靠近百米江,有4000多亩水田,其中江水稻占35%,品质良好,但单靠稻米不足以带动全村致富。作为第一书记,我有责任为村里探索增收新路径。我到处打听致富经,最后决定选取15亩江水灌溉的稻田作为试验田,尝试稻田蟹养殖。有的村民说没见过稻田里能养螃蟹,指定养不活。我骨子里不服输,300斤蟹苗被投放到稻田中,我就在稻田旁支起帐篷,白天打捞、探究防治策略,下午喂食、检查吃料情况,夜间巡田、了解生长习性。3个多月时间,稻田蟹共产出成蟹477斤,收益1.3万元,刨去成本,每亩地纯增收500多元。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们心动了。今年我带动村里6户农户一同养殖,面积从15亩扩大到52亩。虽然跟一些养殖大村比这不算啥,但我们发展信心和干劲很足。

周文廷:我是新合村的稻田蟹养殖大户,也是新华村稻田蟹养殖的“顾问”。今年已经是我养稻田蟹的第6个年头了,当前,我们已经成立了合作社,河蟹养殖面积300亩,每亩收益550元左右,仅这一项就收入10多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的螃蟹已经在本地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在上市一个月前大家就开始争相订购,这几年都供不应求。从我的经验来看,养殖稻田蟹目前是有利可图的,如果用心干好,对农户来说完全可以实现增收致富。

主持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困难?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跟大家分享?

姚有志:最初我们养殖大闸蟹虽然成活率很高,但个头都不大,只有二、三两重,卖不出价。机缘巧合,我报名参加了农业农村部和浙江大学联合组织的“新农人千人计划”活动,认识了南京高淳的一位养殖大户,我从他那里购买蟹苗,请他提供技术指导,螃蟹真的养大了,虽然还是三两的占主角,但半斤甚至六七两的都有,收益一下就上去了。还有就是螃蟹在生长过程中,要多次脱壳,脱壳以后的螃蟹非常软,鸟能一口叨走一个。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又多方请教养殖大户,想了个点子,在池塘上方用白线拉网。鸟看不见白线,碰到以后害怕就不会来了。这个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来了。螃蟹攀爬能力非常强,我们就在池塘周围装上玻璃,玻璃面光滑,螃蟹再也逃不掉了。

吴亚东:河蟹养殖是溱潼的传统产业,但对比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南京高淳固城湖大闸蟹、江西军山湖大闸蟹等,溱湖螃蟹优势并不突出,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尤其不易。我们养殖户多采取散卖的方式销售,这样仅能吸引到溱潼镇本地及周边城区居民,无法扩大销路。尽管我们村建立了簖蟹批发市场,但在电商销售中仍难以崭露头角。这是我们目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陈镜夫:去年是我们第一年养殖稻田蟹,经验不足,蟹苗成活率不高。今年吸取教训,我和村干部以及两位有意向养殖的农民凌晨就出发购买蟹苗,6点返回村里,这次蟹苗成活率接近百分百。这次“夜奔”的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目前,我村养殖稻田蟹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首先就是销路局限,只能销售给本县和临县,路子不宽、不广。其次是品牌打不响,当前只有本乡镇的人知道我们村养殖了稻田蟹。还有就是农户养殖基础薄弱,我们已联系了技术能手,每周对农户进行养殖培训,同时组织他们到别的村参观养殖基地,开眼界、学经验。总之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现在,全国螃蟹养殖品牌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高,消费者选择性更强,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面对竞争压力,该如何在这一赛道上脱颖而出?

吴亚东:单条腿走路不稳,我们以渔业园为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旅融合,目前已开发出渔业生产科普研学、渔耕文化与民俗文化展示等线路,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入选了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同时,我们在村庄环境建设上再发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作为研学游的配套设施,拓展冯庄研学空间,希望能够与更多旅行社、学校合作,争取更多客源,进一步打响冯庄螃蟹养殖、研学品牌,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姚有志:毛畈村山多土地少,水面资源有限,产业发展瓶颈就是养殖规模不能扩大。这几年,毛畈村不仅养殖大闸蟹,还种火龙果、葡萄、红米、羊肚菌,建了一个果酒厂、茶树花加工厂,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说把每一块地都利用到了极致。因为产业融合做得好,吸引了很多村前来考察谈合作,也就多了一些新的机遇。比如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靠近长江,有2000亩水面,我们可以合作养螃蟹,经营水上娱乐活动。一旦洽谈成功,不仅解决螃蟹养殖规模问题,还会拓展毛畈村整个产业圈。

周文廷:要有竞争力,首先就要保证螃蟹的品质,第一重要就是选种,蟹苗的选择是最终能否养成的关键一步,别怕距离远,一定要选择最优质量的蟹苗。其次要多学、多考察、多打听,借鉴成熟经验,虚心求教。三是用心,养殖是一个费心活,要提前做好规划,不能犯低级错误。最后要提醒大家,养殖要形成品牌和规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万不能冒进,一点一点逐步推广,否则后续可能会出现问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