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一堂特殊的语文课,在新疆疏勒、于田、库车、沙雅四地的4所学校同时进行,而他们共同的老师任敏远,则在几千公里外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相隔千里,师生也能互动,身处边远,学生也能享有优质教育,这有赖于全景学习平台的使用。今后,这种“跨区域同步教学”模式将成为更多地方的常态。
跨区
共享优质资源
从今年9月起,中央电化教育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正式在新疆试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跨区域的教学实践,将教育发达地区优质的资源带到农村、边远地区的基层学校,可以让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资源的均衡化。”新疆教育厅副厅长刘玉光说,近年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计划”等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前往教育薄弱的地区,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支教老师普遍存在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只依靠支教,边远地区教育落后局面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还需要创新举措,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资源均衡。
中央电教馆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利用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教学技术全景学习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了更广的地方。
创新
破解普及难点
中央电教馆网络部主任曾杰介绍,在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热衷于花大价钱买大设备,远程教学成本高,导致很难普及。而全景学习平台能实现低成本远程传输教育资源,使跨区域同步教学成为可能。据了解,该技术依靠矢量技术实现了低带宽传输,可深度人机交互,具备大数据采集功能,以“互联网服务+终端软件”进行部署,硬件要求低,跨个人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满足了“互联网+教育”的低成本要求。
2017年,中央电教馆启动试点工作,探索可操作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由北京、上海等地名校名师主讲,以教材单元为教研单位,通过“异步+同步”教研方式,解决试点地区教师的日常教学难点,帮助县域名师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并以专递课堂的方式覆盖本县师资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实现区域名师资源最大化共享,达到“输血+造血”的效果。
“与其他网络课程不同的是,这个项目在教学和教研中,可以利用平台人机互动的智能教师辅助系统,实时收集分析班级的教学反馈数据,突破了教师自身感官的局限,实现了1个名师覆盖多个学校的效果。”曾杰介绍,截止到2018年11月底,项目已经在山东、浙江、四川、云南等地的市县试点,平台累计开课2万多次,时长1万小时,上传课堂实录1万多条,其中名师教研与教学近1000节课时,跨区域同步教学模式得到充分验证,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受益
网课补齐缺口
在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中,许多学校也受益于这个技术平台和教研教学模式。
试点县之一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是大凉山腹地的深度贫困县,教师编制不足,学科结构非常不合理。“以前村级学校基本没有开设过英语、音乐、美术课。”雷波县堰塘村小老师陈昭春说,网络教学补齐了开不了的课。
雷波县回龙场乡大埝村小是一个只有9名学生的教学点,陶永敏是学校唯一的代课老师,负责所有科目。试点全景学习平台后,陶老师发现那些原来调皮的孩子,也开始期待每一节网络课,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互动。今年7月,大埝村小参加全县统考,语文平均分由上学期的22.39分提高到61.44分,数学平均分由上学期的50.83分提高到67.56分。
优质教育资源,就这样顺着网络辐射到了远方。让人惊喜的是,受益于全景学习平台的不仅仅是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们,当地的教师也有了“跟岗学习”的机会。雷波县项目负责人、教体科局副局长杨贵平说:“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接触到的优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边远地区的教育,正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