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产与生态共赢、富民与安民并重、政府与市场联动,依托“花木之乡”资源禀赋,在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富民的同时,把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作为加快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工作开展……本期的“e起学习·e起奋斗”,带你走进宿迁市沭阳县,看沭阳怎么样解决农民进入集中居住区后的就业问题,让农民搬得出、住得稳。
沭阳县钱集镇效佐村
不同主题构建“彩色”乡村图,生态农业项目为农民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沭阳县钱集镇效佐村,只见满目浓翠,平坦整洁的道路、漂亮的小楼房,一只只大白鹅雕塑栩栩如生,一座座现代化大棚……一幅由乡村本色、生态底色、农业亮色、产业特色等不同主题构建的“彩色”乡村图景令人流连忘返。
钱集镇效佐村
在村头的道路上,该村60岁农民张成超正在家附近的一处花木基地打零工。由于年龄大了,再加上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张成超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做重活,在花木基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零工,一月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苏北花卉在这边承包土地,我在这边找点事做,一月2000多元,感觉很好!”张成超说,这主要多亏“唐书记”,带领村民一起干,让大家有事做、有钱赚、有楼住。
让张成超感激不已的“唐书记”,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唐海军,也被称为“死心眼”。在该村现代农业基地的玫瑰花苗大棚内,记者见他正和村民们认真地研究着花苗的生长情况。
“这里正常用工约70人,其中低收入户就有40多人,是村里发展产业致富的重点项目。”望着基地内成片的大棚,以及棚内外因忙碌而充实的村民,唐海军感到由衷欣慰。“从项目建设开始到现在,我都坚持每天要来转转,以前是盯紧项目建设进度,现在是了解村民务工收入。”
钱集镇效佐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共有低收入户90户。“2017年,我们有62户低收入户实现了脱贫,今年底将全部脱贫。” 唐海军认为,扶贫攻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解决好“扶贫扶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
如今的效佐村,水蛭养殖、水芹种植、花卉苗木等一个个生态农业项目,在大幅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让群众的收入大为改观。
沭阳县耿圩镇淮西村
启动集中居住区建设,建“多肉培植园”让村民致富
在沭阳县耿圩镇淮西村,白墙灰瓦、绿树成荫、整洁的道路等,尽收眼底。
耿圩镇淮西村
“其实,3年前的淮西村并不是现在这样。”提及淮西村的发展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姜文奇深有感触地说。那时的淮西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居住着901户人家,村居卫生环境较差,泥泞小路,阴天下雨,年纪大的老人都不敢出门,孩子上学就医也很不方便。
2015年,淮西村启动集中居住区建设,依据“群众自愿、土地不违法、原地形地貌不变、环境优美和群众受益”的原则,超出宅基地溢出部分适当补偿。计划拆迁650户,一期已安置83户,二期已安置115户,目前三期、四期正在紧张规划中。
在建设过程中,流转出来的土地被用来建设多肉培植园,这也是淮西村的精准扶贫项目。姜文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低收入农户开网店,一年增收至少2万5;多肉培植点吸纳低收入农户175人,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通过土地流转溢出和收取服务费,村集体每年还能增收5万多元。”靠着发展多肉,村子去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耿圩多肉”也成了特色品牌。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高峰
通讯员 叶春艳 吕述谡
策划:黄凤 时力强
参与方式>>>
读者、网友通过邮寄、电子邮箱或在扬子晚报网、APP、官微、官博上在线投稿的方式都可以参与。通过“e起说”谈学习体会,也可上传小视频让大家“e起学”。扬子晚报将通过H5、视频、图文等多种方式报道你的学习心得或实践。
图文、语音、视频也可发到邮箱:xinduyangzi@163。com
邮寄:南京市江东中路369号扬子晚报“e起学习·e起奋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