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的小木箱能做什么?在宝鸡,这样不起眼的小木箱却“装”入大产业——养蜂业和生态旅游业。如今,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业,打造宝鸡蜂产业升级版,以蜂为媒发展生态旅游业,甜蜜事业不但让百姓脱了贫,更让一部分百姓率先富了起来。
随“蜂”起舞同致富
我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跨秦岭、关山、千山三大山系,森林面积1465.7万亩,蜜源植物丰富,有刺槐、狼牙刺、果树、油菜等主要蜜源植物13科21种,辅助蜜源植物500多种,面积65万公顷,春、夏、秋三季花开不断,花期长达8个月,有着发展养蜂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素有“中华蜜库”之美誉,是蜜蜂的最佳饲养区。
市兽医局副局长付乃安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我市山区群众素有养殖中蜂习惯,养蜂投资少,简单易行,收益稳定,从业者年龄大小均可饲养。
“我自己家养了300多箱蜜蜂,我们合作社总共有2000多箱,今年出产土蜂蜜近1万斤,我自己做电商,将平时的养蜂场景通过网络直播出去,通过电商和企业合作,今年光卖蜂蜜的收入就有50多万元,比我以前上班强多了。”凤县河口镇河口村五组,村上一品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飞虎向宝鸡新闻网记者道出了他的养蜂“致富经”。
而麟游县九成宫镇紫石崖村庄头组的80后养殖户王宏建则告诉宝鸡新闻网的记者:“养蜂是个投入少、产出高的好产业,蜜蜂全身都是宝,蜂蜜、蜂巢就不用说了,连蜂毒都是治病的良药,可排湿、治癌、强身、健体,用途非常广泛。今年自己小规模的试养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家的100多箱蜜蜂产的蜂蜜已经全部售完,还不断的有客户询问,明年自己准备扩大规模养殖。”深知合作才能共赢的王宏建,带领同村养殖户成立了麟游县紫石崖麒麟中蜂养殖合作社,把蜜蜂养殖产业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在产品营销方面如法炮制。
“今后,我们会在蜂产品品牌建设上多下功夫,力争做出自己的特色,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这一‘甜蜜’事业中来,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王宏建透露,合作社目前蜂群存栏1000多箱,在他合作社的蜂农今年收入多的达到6、7万,少的也有2、3万,后续他还想申请自己的品牌,和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甜蜜”事业引客来
据付乃安介绍,我市蜂产品加工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能力2万多吨。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3家。蜂产品加工销售份额占全省将近60%,目前,宝鸡蜂产品加工企业目前立足宝鸡,辐射西北,年生产、购销蜂产品8000多吨,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蜂产品交易市场,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每年4至5月,上海、浙江、四川、河南等地大量的蜂产品客商汇聚宝鸡,交流贸易、研判行情,宝鸡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和全国蜂产品指导价格形成地,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年吞吐量达3万多吨。
据悉,近年来,我市按照“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开发”发展理念,全力推进质量安全溯源、互联网+蜜蜂、金融+保险、技术支撑四大平台和蜂产品交易中心、蜂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蜂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蜂产品加工及配套产业集群、标准化养蜂场、蜂文化主题产业园六个实体建设,着力构建优质蜜源植物保护区、中华蜜蜂饲养区、蜜蜂授粉示范区、蜂产品加工贸易区、蜂文化旅游示范区五大区域,计划利用5至10年,把宝鸡打造成为产业链条最全、技术最先进、产品种类最多、产品品质最优、交易数量最大的中国蜂蜜之都。
正是基于“开放、共享、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市蜂产业开发工作推进组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福建农大蜂学学院、宝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太白县政府、宝鸡云蜂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个单位和企业商谈了国家级蜂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等6个重大建设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政府支招扶持蜂产业发展
宝鸡新闻网记者采访了我市多家蜂业养殖合作社后了解到,尽管我市蜂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产业基础、加工流通、品牌创建、质量水平、市场开拓等方面有所发展,但总体来看,蜂产业并未形成主导产业,缺乏政策支持和全产业链开发战略,我市蜜蜂养殖生产方式虽由原来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逐渐转变为互助组、蜂农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产业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产业化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不紧密,质量监管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依然成为制约蜂业产业发展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破解呢?陕西春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春胜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他们企业从98年开始生产销售蜂蜜,以宝鸡为起点,从西安走向全国,现在在西安、上海、深圳都有销售点,京东,淘宝上也有销售,一月销售量在一万多瓶,但是宝鸡蜂蜜销售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宝鸡蜂蜜虽然品质优良,但是线上线下销售共同的制约瓶颈就是知名度低,没有在全国叫得特别响的品牌,夏春胜表示,据他统计,网上销售液态蜜的企业有4600多家,宝鸡蜂蜜如何在这么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呢?“除了我们是全国数一数数二的蜂蜜原料原产地,坐拥地势优势外,最大的破解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土蜂蜜”。
而宝鸡新闻网记者也从我市兽医局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一制约瓶颈,政府积极引导蜂农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经常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讲座,对蜂农进行销售培训,全市注册蜂蜜品牌10个:“秦岭”、“丰郎”、“启乐”等品牌土蜂蜜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同时,通过实行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悉,自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发展 蜜蜂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来,我市蜂产业发展得到全市上下的普遍重视和支持,许多县区把中蜂养殖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产业,安排项目资金,实施产业扶贫。太白县把蜂产业开发与全域旅游、扶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统筹结合起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太白县农业局把养蜂作为畜牧主导产业,启动实施了万箱蜂巢工程。凤县农业局成立了中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立足资源优势,计划修建“蜂农驿站”5个、中蜂“蜜吧”5个,建设养蜂体验园,大力发展中蜂养殖,着力打造“中蜂之乡”。渭滨区与福建农大拟定校地合作协议,加快中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陇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了“中蜂养殖扶贫”项目,对养蜂30箱以上贫困户每户补贴5000元,50箱以上家庭牧场补贴1万元,100箱以上养蜂场奖补2万元。麟游、千阳等蜜源较好的县区,都将养蜂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骨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除此之外,市兽医局还积极为蜂农搭建平台解决销售难的问题,还将推出公共品牌,举全市之力打造宝鸡蜂蜜品牌。截至目前,我市中蜂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现有养蜂户4414户,蜂群存栏12.5万箱,其中中蜂11.6万箱,占全省一半以上,年产蜂蜜2500吨左右。相信在政府帮扶下,我市的养蜂业将得到飞速发展,靠养蜂致富的群众也将越来越多。
宝鸡新闻网记者马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