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有着冀热辽地区第二十军分区野战医院旧址的红色之城,这里是有着三楞子山自然风光的生态之乡,拼搏奋斗在这里永不缺席,宜居宜业永远是这里的代名词。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这里的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汇聚成一股擘画蓝图的强劲动力,为这方人杰地灵的金色沃土,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营子乡位于赤峰市林西县中部,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让种植蔬菜与瓜果成为了这里的特色主导产业。为了深入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2022年,大营子乡抓住“产业振兴”关键,主动融入环林西县城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扩大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引进数字化、智能化先进设备,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保障,以“露棚”结合的方式,坚定不移做大做强蔬菜、瓜果产业。

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

--大营子乡盈旺产业园区--

蔬果大棚带来好“钱”景

走进大营子乡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一片片现代化的蔬果大棚生机盎然,一个个鲜活的创业故事激昂人心,远处是一声声丰收的喜悦,近处是特色果蔬在争奇斗艳。

“今年又是一个好年头”,在和平村禾旺产业园区里,刘晓虎一边擦着汗水摘辣椒,一边兴奋地说。2015年,37岁的刘晓虎看到家乡的快速发展,毅然决然回到和平村创业,仅仅7年的时间,他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一起参与到了种植蔬菜大棚的队伍里。

“为了让农户们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选择了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先正达3号、长剑羊角椒等辣椒品种,不仅色泽好,口感也更佳,今年行情好,亩产可达2万斤,预计每个标准冷棚年收益至少在1万5千元以上”,刘晓虎激动地说道。

辣椒品质好,自然不愁销路。早在建棚之处,大营子乡就积极通过招商引资,为农户搭建销售平台,形成了一批固定客商,实现了订单种植,让小村里的辣椒走进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餐桌上,也给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

销路不用愁,提高棚区利用率也是增收的关键。在大营子乡东升村产业园区,种植大户鞠小明就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将白菜、西瓜与茄子进行棚内轮作,实现冷棚收益最大化。“今年,通过引进玲珑黄白菜、4K西瓜、威达捷圆茄,我种植的冷棚试行了轮作耕种的模式,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收益效果喜人,相较于以往的单种单收模式,轮作耕种让每个冷棚的收益都达到1万元以上。”鞠小明介绍说。

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

--大营子乡东升村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加大田蔬菜全景--

同样,实行轮作耕种的还有在幸福村的种植大户贾瑞林。2020年,大营子乡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将山东客商贾瑞林吸引到幸福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以种植哈密瓜和小番茄为主。现在,小小的甜瓜和番茄,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甜蜜果。“我在幸福村种植暖棚和冷棚的面积达150多亩,暖棚以‘哈密瓜+小番茄’的方式轮作种植,冷棚以‘哈密瓜+菠菜’的方式轮作种植,这里的土壤条件优越,很适合哈密瓜和小番茄的生长,产品糖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收益相当可观,下一步,我们将与某全国知名药企合作,深度挖掘小番茄背后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引入生产加工线,做好前期半成品加工与烘干处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贾瑞林说道。

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

种植基地致富增收_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

--采摘工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近年来,大营子乡立足区位优势与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坚持“外招内引”的原则,引入能人、客商,引进新品种蔬菜、食用菌、特色瓜果等,建设8个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及2700多栋蔬果大棚,并以搭建平台、借势发展的方式,积极探索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着力打好瓜菜产业提质增效组合拳,提高村民种植与务工积极性,为群众致富增收再添动力。

农户们的积极性提上去了,如何实现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新的难题。2021年,大营子乡紧盯科技,引入“智慧农业”理念,在和平村禾旺产业园区新建13栋智能温室大棚,配齐多样自动化设备,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智能感知、远程遥控、田间管护的一键操作,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更进一步科学高效地提升了蔬菜产量与质量。

种植基地致富增收_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

--和平村智慧园区智能总控设备--

“2022年,依托京蒙帮扶项目资金,大营子乡在原有基础上,再建200亩智能温室大棚,通过降本增收、数字赋能、提质增效的方式,以‘合作社+标准+规模+品牌’的经营模式,种植口感番茄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就业岗位,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大营子乡党委书记刘建国说。

露天种植也有新高度

金秋时节,沃野翻浪。一大早,土庙子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张海波站在自家的胡萝卜地里,一边盘算着今年的种植收益,一边准备开始起收。

与以往的看天吃饭不同,张海波种植的胡萝卜有了新“高度”。2013年,张海波带着从外地学到的先进经验回到土庙子村开始创业,经过多年的实践,他种植的大田胡萝卜亩产最高可达9吨,收益也比传统种植方法翻了一番。

新的种植方法引入了智能化耕种设备,在地块两端进行GPS直线定位,并运用种子丸粒化加编绳技术,使得胡萝卜株距相等,长势均匀,出苗后也不用间苗,实现了精细化种植,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除此之外,张海波还采用高垄种植的方式,这样做,不仅能够方便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还有利于作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与积累,提高产品品质。同时,他还积极为村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种植技术,引进先进蔬菜品种,有效提高了土庙子村大田蔬菜的产品质量。慢慢的,张海波种植的蔬菜品种从胡萝卜扩大到水果萝卜、土豆等,面积也达到1800亩。

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

--张海波在田间劳作--

2020年,在大营子乡政府的努力下,土庙子村整合资源,利用京蒙帮扶项目资金及壮大集体经济资金建设蔬菜清洗车间和保鲜库各一处,这也给张海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张海波创建了“汇旺精品胡萝卜”品牌,并通过与沈阳等地客商合作,在土庙子村蔬菜清洗车间内引进了蔬菜清洗设备和包装设备,开启了基地直销精品模式,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就业。“今年,我打算在蔬菜削皮、切丝切断、打磨等方面引进新设备,探索精深加工路径,提高自动化生产能力。”张海波说道。

近年来,大营子乡积极培树本乡本土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基地直销体系,通过政府“搭台”指导农户“唱戏”的形式,鼓励广大农户争当“创客”,积极引进智能化设备、借鉴先进经验,带动全乡群众以发展蔬菜产业发展闯出“共富路”。截至目前,大营子乡大田蔬菜发展已达9000亩,除胡萝卜、土豆外,西蓝花、白菜、辣椒也都是特色蔬菜品种。

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

--土庙子村设施农业--

在提高蔬菜成活率和蔬菜抗旱、抗病程度上,东升村的种植大户鞠小明也运用了智能化的做法。

“在种植大田西蓝花之前,我首先在智能温室里进行育苗,育苗温室采取了双膜双棉被的双层钢构结构,引进了自动放风和增温系统,这样种植出来的大田西蓝花,亩产可达3000斤,除去成本外,每亩收益在3000元左右,产品也远销广州、深圳等地”。鞠小明激动地说道。

为了进一步增强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大营子乡坚持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为契机,着力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大力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完善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链条,并顺利完成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_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

--大营子乡大田蔬菜--

种植基地致富增收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

--农户们在大田蔬菜里起收蔬菜--

“2022年,我们与东北地区某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依托林西县工业园区,预计明年在繁荣村与土庙子村建设700亩蔬菜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通过企业提供种苗,加强技术服务支持等方式,推动种植向科技化、规模化进步,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本地。”大营子乡政府乡长刘祥军说。

服务保障带动新发展

“蚜虫在棚内温度达到25度以上时开始采食,此时用啶虫脒和吡虫啉即可,25度以下时,由于蚜虫不进食,掺上高效氯氰菊酯,杀虫效果最佳”。在和平村的温室大棚内,来自北京航天恒丰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森教授正在为农户们讲解农技知识。

为了做好蔬菜产业的服务保障工作,让广大农户都能成为蔬菜种植的行家里手,自2020年以来,大营子乡组织产业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到山东、北京、广州、河北等地培训学习,并长期聘请北京、山东、河北以及本地农技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与“集中培训、田间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种植户提供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农户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

农村致富新项目种植业_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种植基地致富增收

--农技指导--

“这几年雨水好,但随之而来的是冰雹灾害频发,这对于白菜、辣椒等地表上生长的大田蔬菜危害很大,2022年,我们村试建了200亩的大田防雹网,效果明显,现在,村民们安装防雹网的积极性都很高。”土庙子党总支书记张显发说。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大营子乡积极在土庙子村推进百亩防雹网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除此之外,大营子乡还紧盯产前、产中、产后三个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种给谁”的问题。

“在产前环节,通过外出考察,为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蔬菜行情,帮助种植户把握市场方向、选择种植品种;在产中环节,打破以往的经营方式,创新责任管理机制,让农技人员下沉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引导农户由分散管理变统一经营;在产后环节,通过对接商超、批发市场和培养本土经纪人,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通过全程跟踪服务,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大营子乡农业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蒙祥说道。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营子乡通过客商投建、政府主建、集体共建、群众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建成设施农业产业园区8处,总面积突破7000亩,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建设交易市场7处、扶贫车间2处、保鲜库8处、蔬菜清洗车间1处、育苗工厂1处,进一步提高了全乡蔬菜产业的服务保障能力。

如今,以“露棚结合”为发展模式的特色农业已成为大营子乡产业振兴、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柱型产业。

“让农民种出来的菜质量好、价格高、销售畅、保障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大营子乡将继续在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上下功夫,在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全力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带动机制,带动实现共同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大营子乡党委书记刘建国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