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四川省妇联公布了2020年四川省第二批“最美家庭”榜单。我市曾义波家庭、黄勇家庭、曾超家庭、魏坤家庭榜上有名,分别为扶贫助困、勤俭自强、拥军优属和尊师重教类型“最美家庭”。
他们为全市广大家庭树立了榜样,影响带动身边人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曾义波家庭
“鸡司令”带动全村奔小康
在大安区回龙镇大同村9组,43岁的曾义波和妻子每天都起得很早,然后就一头扎进鸡棚里。随着他们将一勺勺鸡饲料倒进食槽里,成群结队的鸡立即飞奔而来争相抢食。
“我们现在有两个鸡棚共1700多平方米,按照每年出三栏鸡计算,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曾义波夫妻俩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人”,因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从贫困户变成了“鸡司令”,并带动全村乡亲一起奔小康。
对曾义波夫妻而言,当上“鸡司令”纯属意外。他们在外打工多年,后因父亲年迈多病,孩子又在上学,不得不回到家乡。“父亲从患病到去世,短短几年时间里花了10多万元,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好几万元的外债。”2014年,曾义波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图:曾义波和妻子在喂食
2016年,大安区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有意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签订肉鸡养殖合同,提供肉鸡养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并为贫困户无偿提供2万元的养殖设备,肉鸡成熟后,由公司回购。
曾义波夫妻把握机会,决定尝试养鸡。他们多方筹集到10万余元的启动资金,建起第一个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养鸡大棚,首批投放了8400只鸡苗,纯收入达到了2.52万元。尝到甜头后,夫妻俩又用这笔钱扩大养殖规模,新建了一个养鸡棚,并安装了自动化设备。
两年后,曾义波夫妇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成功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并注册了龙颈子专业合作社,通过举办科技宣传、农民夜校培训等活动,在全村掀起大搞科学种植养殖的热潮,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扶贫助困的典范。
“没钱的日子不好过,我富裕了,就要把全村人都带动起来。”如今,在曾义波夫妻俩的示范带动下,大同村有100多家农户先后发展了种植养殖业,同时拉动饲料运输、农产品加工等其他行业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腰包越鼓越大,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勇家庭
身残志坚诠释人间大爱
在自贡“公益圈”,只要提起黄勇,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作为一名残疾人,他身残志坚,凭借一颗爱心和坚韧的毅力,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公益事业。
“我一生下来就有残疾,从小靠吃‘百家饭’长大,总想着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感恩、回报社会。”黄勇身残志坚,凭借惊人的毅力从小学读到了高中。因为手不能写字,就用嘴含着笔写,用脚趾夹着笔写,包括用电脑,也是用脚按着鼠标完成。
2011年11月,黄勇加入到了荣州义工QQ群,时常和群友们捐款帮助困难的人,从此和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2年6月,在黄勇的提议下,荣县义工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他担任了法人代表。同年11月,他又成立了荣县留守儿童基地,为城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的地方。2016年,黄勇又创建了自贡市志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对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人员进行帮教。
图:黄勇在(右一)在辅导留守儿童作业
黄勇说,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我要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力所能及回报社会,那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八年来,他筹措40余万元资金投入到公益事业上,还自掏腰包,为近千名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困难儿童28名、失孤儿童6名。2019年12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我的‘军功章’有妻子欧翠惠的一半功劳。”作为黄勇的好帮手,欧翠惠不仅要打理自己的公司,护理黄勇生活,还抽空做公益。夫妻俩牵手相伴走过16个春夏秋冬,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携手同为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他们不仅是全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家庭的缩影,也是勤俭自强“最美家庭”的优秀代表。
曾超家庭:
平凡岗位彰显爱军情怀
曾超是大安区龙井街华大社区副主任,生活在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因受“勤恳耐劳,爱国敬业”家风的影响,这些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一名社区劳保协理员成长为社区副主任。
作为负责人武工作的副主任和华大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曾超不仅遵循勤恳耐劳的作风,还展现了拥军优属的爱国爱军情怀。“为部队挑选优质兵源和做好退役军人服务是我工作的核心。”曾超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华大社区退役军人江国伟是重度残疾,妻子患有乳腺癌,两个子女都在上学,整个家庭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学费和治疗费对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得知此事后,曾超十分关心,四处奔波,为他们争取到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近1.6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还帮助退役军人陈自然及兰方林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困扰他们已久的社保断保问题。
图:曾超(左)慰问现役军人家属
“他们有功于国家,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关爱他们。”曾超曾加班加点统计辖区两百多位退役军人信息,对他们的个人和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与退役军人保持着紧密联系。
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和神圣职责。2019年,华大社区新兵入伍人数占到龙井街一半,且全是大学生兵源。这与曾超的努力密不可分。每次入户宣传,他总是提前做好功课,利用他丰富的退役军人工作经历,详细宣讲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优待政策,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报国的中国梦之中。
魏坤家庭
儿童成长的良师益友
80后的魏坤是贡井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自2015年8月进入检察院工作以来,她就组织参与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推进“未检”工作贡献力量,成为了失足少年的“知心人”,儿童成长的良师益友。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细心的魏坤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受到犯罪侵害的重要原因。因此,她对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进行亲子教育,引导其家庭改变教养方式和与子女的相处模式,化解家庭矛盾。同时,牵头与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旭川中学共建全市首个“未成年人心灵关爱辅导中心”,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了解未成年人心理状况,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和救助方案,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巍坤(二排左一)为贫困学生送上学习用品
魏坤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办理一起强奸案件中,被害人系未成年人且身体本有残疾,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之后,她的精神一度崩溃。魏坤在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为她申请到司法救助,并协调精神科医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打电话、发短信开导她。目前,该名被害人已走出阴影,并已结婚生子,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非常感谢魏检察官,是她让我走出了心理阴影,开始了幸福的生活。”该案被害人说道。
魏坤还有一个身份——法治副校长。通过与辖区内11所学校达成合作,提供定制式法治教育服务,在辖区内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此外,魏坤还成立“薇姐”工作室,开通24小时电话、微信、微博等多渠道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搭建保护未成年人的窗口和对外沟通的桥梁。
魏坤的丈夫是一名基层民警,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夫妻两人将“以学治家”的理念融入工作中,使家庭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坚实后方。(记者 卜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