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调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小寒已过,大寒将临。很多“养生精”早已开始进补了。可是,冬季养生,究竟该怎么“养”?冬季进补,有何讲究?

1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常务副书记、主任医师彭康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文小敏教授分别就“冬季保健知多D”、“养生之道,护脾胃是关键”详细介绍了冬季养生之道。

专家提醒,冬季养生也是分南北的。此外,中医强调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宜早睡,但不宜起得太早,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再出门活动。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10时至15时,才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

冬季养生

南方养生不能照搬北方

彭康在讲座中指出,冬属水,水性滋养、下行、寒冷、闭藏。风寒冰冽,草木凋零,阴盛阳衰,万物闭藏。同时,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潜。皮肤汗腺收缩,气血流于体表减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变缓,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能量,但是,这时,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降低了。因此, 冬季养生,要注意精血内藏,宜于护阴;外寒阳衰,则当育阳。

此外,南方的冬季,广州的气温比北方高,湿度也相对较高,但冬天跟春天、夏天、秋天相比,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因此,南方冬季的养生不能照搬北方,同时,也不同于其他季节。

“比如人参,用于冬补,北方适合红参,但是,在南方,如果冬天用红参,就过于温燥,因而,南方的冬季,用西洋参比较好。”彭康认为,冬季养生,饮食可以热治寒。“冬季进补,可吃羊肉等温热之食,”他说,尤其是慢性病而见阳虚之人也可服用一些温补的药食之品。包括人参、黄芪、鹿茸、杜仲、狗脊、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海马等。

但是,他特别强调,这些药食之品,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比如,不同的体质,适宜的人参种类也不同。“鹿茸是温补的,适合阳虚之人,但如果是阴虚火旺之人,就不适宜。”

冬季保暖

用中药渣烧水泡脚可暖脚

彭康说,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他认为,冬季保暖,务必要注意头暖、背暖和脚暖。

一是头暖。他说,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因此,冬季气温较低时,注意戴好帽子和围巾。

二是背暖。他说,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此外,肺心病、哮喘等疾病可能是因背部着凉引起。“背心、披肩等都有利于背部保暖。”

三是脚暖。他说,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冬季,尤其是睡前,用热水泡脚,既可解乏,又有助于睡眠。“尤其是服用中药的患者,不妨用煎完后的药渣泡脚。”

“《黄帝内经》里强调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彭康说,其实,冬季应该早睡,但也不宜起得太早,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再出门活动。现在的老人早上五六时就起床去晨练了,这其实并不符合养生。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10时至15时,才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

他说,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大多缺钙,这跟接受阳光照射太少不无关系。因此,他提倡,冬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浴”。

常见病防治

可利用中药预防但须遵医嘱

彭康介绍,在冬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感冒引发的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病、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其他常见疾病还有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病等。这些疾病中,不少可利用中药进行预防,但都需要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冬季常用的中成药及单味中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补肾温阳益阴

六味地黄丸,主要包含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金匮肾气丸,主要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用附子、桂枝或肉桂壮肾中之阳,用阴中求阳之法,以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

2.活血通脉

血塞通片(三七类制剂)、银杏叶类制剂、复方丹参片(滴丸)等。

3.软化血管

银杏叶、三七、川芎、山楂、丹参等活血化瘀。

4.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

当归、丹参、红花、赤芍、益母草、三七、蒲黄、延胡索、桂枝、水蛭、葛根、肉桂等。

5.降血脂

绞股蓝 、余甘子、泽泻、决明子、山楂、荷叶、生蒲黄、陈皮、茵陈蒿、大黄等。

6.降血压

罗布麻、夏枯草、菊花、天麻、钩藤、杜仲、石决明、地龙、桑寄生、黄芩、臭梧桐等。

7.降血糖

黄芪、葛根、白芷、石膏、黄连、知母、黄柏、生地黄、玄参、地骨皮、白术、茯苓、玉米须、天花粉、瓜蒌、苦瓜、丹参、桔梗、红景天、刺五加、山药、麦冬、玉竹、枸杞子、牛膝、山茱萸、人参等都有一定的降糖的作用。

脾胃保养

情绪不稳、忧思焦虑、缺少运动都伤脾胃

文小敏说,从中医上来说,脾胃有三大生理功能,首先是受纳运化,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讲气血阴阳,气血阴阳平和的人体才能健康和长寿,另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气化,相当于西医的新陈代谢。脾胃的第二个生理功能是升清降浊,是气血运动形式;第三个功能是通调水道。脾胃的气血和其他的脏器都有关系,脾胃有问题,全身上下都会有病,所以养生护脾胃非常关键。

文小敏说,脾脏失调表现出来就是腹满作胀或脘腹痛、食少、便溏、黄疸、身重乏力、肢冷、脱肛及内脏下垂,还有便血、崩漏、紫癜;而胃部失调主要是胃气虚、胃阴虚、胃寒、胃热等。表现出来的是胃纳不佳、饮食无味,脘腹胀满、隐痛,嗳气、恶心、呕吐、呃逆,不思饮食、舌质光红而干,甚则舌面如镜,干呕,口糜,食入不化,剧烈脘痛,胃中嘈杂、消谷善饥,口苦、口渴、大便秘结,恶心、呕吐酸苦黄水,齿痛龈肿、衄血、呕血。

现代生活习惯有哪些最伤脾胃?文小敏介绍,暴饮暴食,无所节制;恣食肥甘厚腻;情绪不稳,忧思焦虑;缺少运动都会损伤脾胃。尤其是缺少运动,脾胃是气血生发之源,如果缺少运动,气血在身体没有流通会影响深沉代谢。因此,保护脾胃要从饮食、运动、情志、医药等方面着手。

四季作息

冬季宜早睡晚起,太阳出来再晨练

文小敏介绍了养护脾胃的六大原则,分别是三餐有时、清淡饮食、季节进补、食宜熟软、寒温得宜、食宜清洁。清淡饮食是不是就只能吃素?文小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文小敏认为,清淡饮食也可以吃鸡鱼肉,不过他建议采取清淡的做法,即以蒸煮为主,少炒菜少油炸。

在介绍季节进补时,文小敏说,在中医学里,人体可以根据季节进行食补来调理脾胃。以冬季为例,可以吃一些羊肉滋补身体;夏季调理脾胃则要注意防止湿热病导致胃肠损伤,而秋季干燥,可以食用温润的食品调理身体。

在谈到食宜清洁时,文小敏说这是要防止病从口入,人体得病90%以上是吃出来的,10%是病邪侵入。

在运动健脾胃方面,文小敏说,平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人可以根据四季规律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在春季,晚睡早起,出汗要随时擦干,晨练以太阳出来为宜,不宜过早过快的减衣,防止受凉。夏季要晚睡早起,补充水分,运动要适度,留下足够的时间静养,不要烦躁生气,不要过分的贪凉饮用冷饮。秋季是早睡晚起,天气渐冷,运动时添加衣服,运动后多喝开水,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纤维比较多的水果,偏碱性的水果,像苹果和番茄。冬季适宜早睡晚起,等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再运动,不宜户外运动,运动时要防冻。

除了运动以外,情绪也可以影响脾胃。中医讲有七情,情志养生是指喜不过旺,怒不过激,思不过虑,恐不过惧,惊不过神的正常情绪状态。

最后一个方面是医药方面,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重心是在脾胃,养生重点是在脾胃上。

长寿要素

先天遗传占首位,后天习惯很重要

文小敏还介绍了名人养生经。戏曲艺术家常香玉,活到了80多岁,她的养生是三餐不离粥,早晨练功微出汗,水煮青菜好通便,切忌绕着银钱转,笑口常开金不换。晨练就是运动,水煮青菜就是清淡饮食,而后两句则和情志有关。

同样,名医吴孟超年过九十,他总结的经验是,控制嘴巴,生活有规律,注意卫生,平衡心态,常用脑子,定期查体,手脚常动,中西结合。

文小敏还总结了长寿的五要素。占首位的是先天遗传的因素;后天也有四个因素:一是膳食环境的保养,二是运动锻炼的保养,三是精神情志的保养,四是医药防治的保养。“如果能做到这四点,就能少生病,健康长寿,长寿的生活质量也比较高。”

现场问答

家里吃饭用公筷可防胃病传染

问:治疗脑鸣有什么中成药?

彭康:脑鸣、耳鸣与大脑供血不足有关。可以吃一些改善脑部供血的中成药物。

问:中医对失眠有什么保健诀窍?

彭康:睡眠是很复杂的问题。与我们性格特征也有关系,很多人睡眠都是“放不下”,老是心里想着事情。另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用脑比较多,平时不停地看手机,会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影响睡眠。睡眠可用中药进行整体调理,从而保证正常的睡眠。有些人依赖安眠药解决睡眠问题,不可取。

问:萎缩性的胃炎,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文小敏:胃肠疾病,常常是病从口入。一般来讲,胃肠疾病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查出来。有胃病的人要注意,在家里吃饭,应用公筷夹菜,以防传染给孩子。萎缩性胃炎每年都要检查一次,以防发生变化。党参是补气的很好的药物,萎缩性胃炎,如果虚症表现出汗多,没有胃口,可以吃党参,如果经常口渴、小便黄,就不要吃党参。要等湿热祛除了之后,再吃党参。具体还要找医生看,辨证治疗。

问:中医如何治疗和预防脑皮质萎缩?

彭康:脑萎缩是人体衰老的一种现象。很多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多发性梗塞,导致长期慢性供血不足,会加速脑萎缩。脑萎缩有可能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治疗。但可以增加脑部的供血和脑的营养。因为脑是人体的精华,体力疲劳很容易恢复,脑力的疲劳特别难恢复。在中医方面,要补脑可以吃一点鱼头和天麻。不过,最好还是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问:小儿哮喘怎么预防和治疗?

彭康:小儿哮喘跟遗传因素和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平时要治本,发作时要治标。孩子的体质调养非常关键,平时要调理好肺脾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