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地处博罗县麻陂镇东北端的塘尾村是省定贫困村,自精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组大力宣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理念,聚焦村民增收,推动产业振兴,着重发挥评选脱贫先进、打造产业品牌、培育致富带头人“三轮造血”功能。

如今,塘尾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年收入也由2015年的0.64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39.54万元,贫困户和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正力争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标杆。

脱贫先进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驻村后发现村里的产业仍较单一,村民脱贫意愿仍不够强,勤劳致富的氛围不浓厚。”塘尾村“第一书记”陈职勇说,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认真分析了村里贫困户的构成,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评选“最美勤劳致富户”,以榜样力量激励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以前只种两三亩地,收入不高,现在有驻村干部帮忙销售,今年我计划种植100多亩。”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新强近日趁着天气晴好抓紧到田里清理水沟,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走进李新强家里,可以看到“最美勤劳致富户”牌子。曾经,双亲重病卧床一度拖垮这个7口之家。在精准帮扶下,驻村干部筹措资金支持李新强种植黑米、茨菰等致富项目,并购买了大米加工设备,成立了碾米加工厂。

目前,李新强正在村里建设产品展示厅和小餐厅,准备发展农家乐。陈职勇说,李新强夫妻每天起早摸黑,把手中的扶贫款项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也鼓舞着全村人以他们为榜样。

唯有勤劳才是致富之道,已成为塘尾村贫困户的共识。逐步走出贫困的李应森一家每次与驻村干部相遇,都会自豪地介绍自家种养情况。驻村干部每次走访贫困户李觉文时,他都说“你们帮很多忙了,我们自己会勤劳做事致富了”。

产业品牌

打造“斗鱼”特色产业

“脱贫不能脱责任,即便有一天驻村工作组撤出塘尾村,但引领村民走向致富道路的火车头不能就此刹停。”陈职勇说,塘尾村自然环境优美,有着发展悠闲生态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目前计划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以旅游亮点为村里引来更多“金凤凰”。

要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就要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陈职勇说,塘尾村背靠国营林场鸡笼山,鱼类种类丰富,当地已有村民专职经营斗鱼养殖项目,通过电商平台售卖斗鱼获得丰厚利润,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为此,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支持解决启动资金5万元,并动员10名有养殖斗鱼经验的村民成立斗鱼养殖合作社,着力打造“斗鱼”项目品牌,打破塘尾村产业单一和规模不大的局面。塘尾村以鱼塘参股,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塘尾村斗鱼展览馆附近有两亩养殖基地。“投进去的种苗已经初步见效,有小苗繁殖出来了。”塘尾村返乡创业青年李伟强积极参与斗鱼养殖项目,打算扩大规模,每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左右,做成村里的特色扶贫产业。

致富头雁

精心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陈职勇说,塘尾村加大对返乡创业青年的引导,精心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

在塘尾村的养龟基地,村民李伟强正安排工人建设新的养龟池,建成后预计养殖规模可达两三万只。李伟强是该村返乡致富带头人,几年前揣着在深圳养龟赚到的200万元,回到村里开设了一个健康龟养殖场,成为村里唯一的养龟专业户。

看到李伟强在村里带头养龟的市场前景好,一些贫困户和村民在自己家里建起龟池养起了龟。李伟强不仅带回养龟技术,还义务帮助有兴趣养龟的贫困户解决销路问题。陈职勇介绍,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补贴资金50万元投入龟产业发展,协调村委会与李伟强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健康龟养殖基地,引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张桥荣是科比冀科技负责人,总公司在深圳,今年3月份回到塘尾村开设“扶贫车间”,主要解决贫困户和村民就业问题。“在村里就可以上班,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张丽娜说,在“扶贫车间”工作离家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行走在塘尾村的水泥道上,这九个鲜红的大字在连片田园风光中格外醒目。陈职勇说,这就是塘尾村45户贫困户脱贫路上的真实写照。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实习生刘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