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朵鲜花的绽放
到一杯醇香的佳酿
以花为“食”,是云南人别致的浪漫
在弥勒,食花 赏花
成了小河边村
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
三四月的云南弥勒,小河边村的玫瑰花如期盛开,村庄沉浸花海,一副岁月静好的景象。为了保存玫瑰的芬芳,花农们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下田采摘。
十年前,小河边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村民收入低,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就业,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2013年,章保社区干部抓住机遇,积极动员小河边村9户党员干部和4户群众代表率先开始引种鲜食玫瑰花。通过党员和群众代表带头示范,经过十年发展,小河边的玫瑰种植已从最初的60亩发展成3500余亩。
从最初的党员干部带头种,到家家户户与花为伴,如今,小河边村“粮农”变“花农”,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是10年前的20倍。
为了做强玫瑰花产业链,2022年,由章保社区全额出资,小河边村成立了由村集体100%控股的云南品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向“种植+精深加工”转型。通过引进国际一流的冻干设备,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精深加工生产,初级农产品升级为标准商品,走向了更大的市场。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小河边村的墨红玫瑰已成功推出玫瑰花系列饮品、食品、化妆品3个品种34个单品。
随着红河州、弥勒市对墨红玫瑰的产业链市场培育,小河边村已初步形成玫瑰种植、加工、销售、农文旅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的产业,闯出了一条玫瑰花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
蒸、煮、炸、炒,在丽江人的菜单上,马铃薯不可或缺。从培育到呈上餐桌,丽江马铃薯的“生命之旅”要从“种薯”开始说起。
在丽江农科院马铃薯新品种(系)扩繁基地,一颗颗品相良好的马铃薯“原原种”迎来了丰收。“原原种”又被称作马铃薯种子的种子,是用脱毒的试管苗产生的种薯。由它种植出的原种,可以经过多轮培育,成为面向市场的商业种薯。
冷凉的气候和充足的紫外线为丽江马铃薯种薯生长筑起了隔离病虫害的天然屏障。但原原种温室生产、原种大田扩繁等繁育工序不仅投入大,且技术要求高,对于普通种植户而言,可谓一种难求。
为了加快建立起完整的马铃薯种属繁育体系,丽江市农科院组织开展了培养环璄改进,基质筛选、试管苗移栽密度、植株高度控制等试验,总结形成了适合丽江气候生态条件的试管苗、原原种及各级种薯生产技术,弥补了过去关键制种技术空白的短板,让“丽薯”系列品种自主选育工作取得了突破。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品种的选育推广,让“丽薯”家族不断壮大,也扩宽了“丽薯”产业发展空间。近年来,丽江加大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合作力度,通过“科研+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薯产业化帮带模式,提高种薯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及机械化水平。
随着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丽江马铃薯不仅翻山越岭进入了全国市场,更是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未来,丽江将继续通过政府引导推动、科技创新示范、龙头企业带动,激发市场活力,做强种薯“芯片”,实现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节目简介
为大力宣传好云南优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新实践、新成果、新经验,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上作出的成绩贡献,呈现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云南。云南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高质量发展亮点工作常态发布栏目《第一要务》之“高质量发展面对面”。该节目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走访一线,对话企业代表,关注云南省发展实体经济、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强化人才支撑、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积极成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打响“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