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张誉耀

本报通讯员范妍伟

“现在早春时节,经常是‘倒春寒’,得特别注意,保证咱们这大棚温度不要低于5摄氏度,不然低温受冻,芹菜就容易出芹菜苔子,不长芹菜梗(即芹菜的茎)了。”2月12日,在微山县马坡镇马店村的芹菜大棚,村主任曹会国告诉记者,春节前芹菜大约收了七成,现在正在收剩下的,只见大伙儿熟练地把芹菜连根拔起,收拢,再用草绳绑成小捆,轻轻摞好,等着已经下订单的蔬菜商开车来拉。

“这些出苗的新芹菜,‘五一’前后就能上市了。”曹会国指着刚育苗移栽不久的芹菜介绍,这样的大棚,一年收两三季是没问题的。他说,马店村种芹菜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村子小,地少,当时就想选择产量稳定、虫灾少、风险小、销售量大、价格收益比较有保证的经济作物,村里的老人经过反复权衡,决定种芹菜增收致富

记者换了一户芹菜大棚看,村民曹会坡也在收芹菜,今年他收成不错,老主顾的订单也一直稳定。他乐呵呵地介绍,“少用农药多管理”“冷盖被子热通风”,这是多年种植大棚芹菜摸索出的经验。种植芹菜需要的人工较多,播种、育苗、移栽,都需要人手,村里会帮忙雇用贫困户来做短期工,大家都受益。

“咱这儿水土好,种出的芹菜叫马店实心芹菜,亩产能达到7000到10000斤,茎绿、脆甜、无筋,在市场上受欢迎,现在批发价是一块六七。”曹会国说,芹菜主要销往济宁蔬菜批发市场和周边的邹城、滕州等地,完全不愁销路,目前全村种了50多亩芹菜,眼下来看,还需要扩大规模。

“还得成立合作社,通过学习、提升种植水平,严格种植流程,制订更高的产品标准,打造无公害食品,做出品牌,进超市、进餐厅食堂。”说起下一步的打算,曹会国表示,最近菜农们合计着,老式的土木结构大棚要翻新改造,换成更好的钢架结构的。“每亩的投资差不多是1万块钱,大伙儿也都乐意接受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