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点位
眉山市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
蹲点时间
4月26日 晴
胡云森 高扬 川观新闻记者 张蒙
从眉山市洪雅县城出发,车行约30分钟,便到了中山镇前锋村。一进村,从水边边到山尖尖,满坡满眼都是绿绿的茶园。
前锋村现有茶园面积15000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超5000亩,茶产业总收入2.4亿元。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7752元,其中,茶叶收入占比超过60%。
茶产业给力,前锋村荣誉一个接一个:全国文明村、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乡村更有吸引力了。”前锋村党委书记付志洪自豪地说。
俯瞰前锋村
种养循环 只为生产一杯好茶
前锋村因茶致富,让川观新闻记者没想到的是,到村采访第一站,村党委书记付志洪带着记者看养猪场。
驾车来到一个名叫凤凰顶的山头,付志洪指着山坳处一片建筑说,这就是凤凰顶规范化养殖场,年出栏商品猪5万多头。
凤凰顶养猪专业合作社
“5万多头生猪产生的粪污,经过生化处理,每年能生产400吨有机沼肥干肥、4万多吨的沼液,这些对茶叶都是好东西。”付志洪指着分布在茶园的管道说,“这些有机肥料源源不断输送到茶园,种养循环,保证了茶叶的品质。”目前,前锋村雅雨露系列茶叶连续多年通过了欧盟、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有机认证,成为当地茶叶的标杆。
时光回到10多年前,前锋村还是一个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的山村,也没有现在这般大规模的养殖场,村民养猪很随性,“过年不买肉”是小目标。
据洪雅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研究员罗学平介绍,那时候,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只有2000亩左右,村民种茶制茶大多是为了自己喝,若还有多的顶多作为礼物送给亲友。
变化发生在2004年。
当年,中山镇党委政府决定调整前锋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产业,便想到在外创业的付志洪,多次邀请他返乡带领村民创业。付志洪经过调查和分析,认为当地环境与气候适合种植茶叶,茶产业具有市场潜力,便逐渐放弃了做得风生水起的建筑业,回到家乡前锋村,投身茶产业发展。
“不种庄稼种茶叶,能行吗?”最初,村民有顾虑,守着水稻、玉米不放手。付志洪流转村民1000多亩土地种植茶叶,并请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免费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付志洪先富起来,前锋村茶叶种植越来越多。目前,全村有营业执照的茶叶加工作坊超过100家,每个作坊的年均收入都超10万元。
靠茶吃茶 探路茶旅融合新路
老家种茶能挣钱,吸引了大批的外出务工村民回流,有些还是“能人”;人的回流,又进一步助推了前锋村产业发展。付志洪拿出全村的户名册介绍,全村近3000人,高峰时1000多人外出务工;近年来,已经回流600多人。
谢发伟就是回乡创业的村民。4月26日,临近中午,川观新闻记者见到了刚刚从雅安收购鲜叶回家的谢发伟。“附近村的茶叶已经无法满足生产所需的鲜茶叶,需要到外地收购。”说话间,谢发伟也没停下手中的活路。谢发伟现在每天收购鲜叶2000多公斤,经过加工后,产品远销江苏、浙江等地,靠着种茶、制茶、贩茶,他每年收入上百万元。
在前锋村茶园观景平台周围,有一大片茶园显得与众不同。这里的茶叶叶片厚实,青绿中泛着金黄。“这是从福建引进的茶叶新品种,有个好听的名字:黄观音。”付志洪说,这是为发展茶旅融合提前布局。
付志洪摘了几片茶叶,用手掌轻轻揉搓,一股清香散发开来。“用手反复揉搓,放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经过6-8小时发酵,便得到品质上乘的红茶。”付志洪介绍,与传统制茶工艺相比,这种制茶方式易上手,参与感更强,旅游体验更好。目前,前锋村已经引进了黄观音、肉桂、金牡丹、紫玫瑰等茶叶新品。
付志洪正在查看新茶质量
离开观景平台,川观新闻记者跟随付志洪来到一处“工地”。这里是一个两进院落,曾是村集体食堂,后来成都一家企业承租了,正在这里紧张施工,打造网红民宿。“目前,村上已经规划了7亩土地,办民宿,搞餐饮。”付志洪说,“等你们下次再到前锋村的时候,可以享受到看茶、采茶、制茶、品茶、茶餐的一条龙服务。”
图片由洪雅县委宣传部提供